拼命運動不能延緩老化
適度運動可以幫助健康,過度運動不但無法發揮預期的功效,反而提高氧化壓力,降低免疫能力,增加過氧化脂質,使身體容易罹患癌症、心臟血管疾病。
曾創下馬拉松紀錄的Tersago在49歲時死於腦瘤;曾創下一英里紀錄保持人Scott在29歲那年罹患了睪丸癌,1998年奧林匹克馬拉松金牌得主Conover在35歲時,罹患了何杰金氏症;而慢跑運動的創始者Fixx,52歲那年,在4英里賽跑完後死亡,死因是心臟冠狀動脈阻塞。現代人因為吃得太好,累積了過多的營養,照道理講,應該要比以往需要更大的運動量,既然如此,為什麼運動員壽命都不長呢?其道理如下:
我們的四肢、軀幹覆蓋的肌肉是「隨意肌」,隨意肌可服從我們意志,來訓練它、強化它。而組成內臟的肌肉,都是「不隨意肌」,無法按照人的意志而蠕動收縮。
一個運動員運動了二十年,用盡了吃奶的力氣,也只能運動到手足軀幹,而無法達到內臟。據保險公司對6000名已故運動員的資料統計,運動員平均壽命才50歲,遠低於一般人的70歲。許多運動員還未領到退休金就英年早逝,大多是因過度拼命運動所致,所以說拼命三郎常短壽!
激烈運動使身體新陳代謝加快,使體內耗氧量急速增加,產生大量活性氧、超氧自由基、一氧化氮自由基、氫氧自由基,這些自由基會促使人體加速老化,產生老人癡呆症、心肌缺血。激烈及超量的運動,會加劇身體內器官的磨損,就如同一部1600㏄的車子,載了四個大胖子,以每小時160公里高速奔馳,像100公尺賽跑這類瞬間爆發的激烈運動,雙手拉舉幾百磅的啞鈴,由於肌肉的需氧量急劇增加,使得大腦、肝、腎、脾等內臟器官的血管收縮,以便將血液擠出供四肢(骨骼肌)之用,而這些器官的肌肉(平滑肌)在激烈運動過程中處於缺氧狀態,而後再瞬間放鬆,如此「缺血再灌流傷害」對肌肉、五臟六腑傷害很大,縮短人體細胞分裂的週期,加速器官的磨損與衰竭,以致早衰、早逝。
來源:
http://www.gesp.com.tw/new_page_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