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9483  部落格5  


運動生理週訊 運動生理週訊完整版 回週訊首頁

運動生理週訊運動生理週訊電子報
Online ISSN : 1814-7712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或節錄


主題:同步訓練 (concurrent training) 對心肺耐力的影響
發言 : scwang 時間 : 15/04/27(10:48:59) From : 220.143.165.133 分類 : 訓練方法
運動生理週訊(第325期)

同步訓練 (concurrent training) 對心肺耐力的影響(April.27.2015)

王順正、林玉瓊

  肌力與耐力同步訓練 (concurrent training) 的訓練效益存在極大的爭議,包括運動者的能力、訓練的強度選擇、訓練的頻率 (每週訓練的次數)、訓練量的多寡、同步訓練的方式等,都是影響同時進行肌力與耐力訓練效果的因素 (運動生理週訊第133期「肌力與耐力訓練同時進行好嗎?)。過去的研究顯示,肌力與耐力同步訓練並不會影響最大攝氧量 (心肺耐力) 發展,但是肌力可能因為耐力訓練而降低 (林正常,2013)。

運動生理週訊第325期 同步訓練 (concurrent training) 對心肺耐力的影響  肌力與耐力同步訓練時,增加肌力訓練的訓練量會影響 (提高或降低) 心肺耐力表現嗎?Izquierdo-Gabarren等 (2010) 以43名已經訓練12.1±5.0年的划船選手為對象,受試者隨機分派至2NRF組6名、4NRF組15名、4RF組14名、控制組8名,訓練組在正常的划船訓練之外,另外接受兩次肌力訓練 (75-92% 1 RM、4RF組反覆10-4次 (另外兩組反覆5-2次)、共3-4組;肌力訓練動作為bench pull, seated cable row, lat pulldown, and power clean四個動作),各組受試者8週的總肌力訓練反覆次數2NRF組392次 (每次訓練約30分鐘)、4NRF組784次 (每次訓練約45分鐘)、4RF組1568次 (每次訓練約60分鐘);研究結果發現Bench pull的1 RM肌力與最大動力 (maximum power) 僅有4NRF組有顯著增加 (訓練量較多的4RF組反而沒有顯著提升)。而且,4 mM乳酸閾值各組皆有顯著增加 (沒有進行外加肌力訓練的控制組也顯著增加),各組間並沒有顯著差異存在。各組受試者的20分鐘最大划船動力測驗 (20-min all-out row test, W20min) 也出現皆顯著提升的現象,而且4NRF組與2NRF組 (皆採用5-2反覆/每組) 的W20min進步率顯著優於4RF (採用10-4反覆/每組) 與控制組。這個研究結果顯示,划船選手適當的增加肌力訓練可以顯著提高划船運動耐力表現 (肌力訓練量不是越多越好)。

  de Souza等 (2013) 則以經常活動的體育系男生為對象,將學生隨機分為間歇訓練組 (interval training, IT)、肌力訓練組 (strength training, ST)、同步訓練 (concurrent training, CT)、控制組(control, C),ST組每週進行兩次 (動作包括leg-press 45 °, knee extension and knee flexion)、IT組每週兩次採用高強度間歇訓練、CT組則以相同的訓練內容同步每週二次訓練 (訓練內容請參考下左圖);研究結果顯示最大攝氧量的改變上IT組與CT組顯著優於ST組與控制組,漸增負荷運動到衰竭的時間變化上則出現IT組、ST組、CT組皆顯著優於控制組。這個研究結果顯示,同步訓練 (CT) 可以獲得有效的耐力訓練效果,而且同時可以達到肌力訓練的肌力與肌肉肥大效果。

運動生理週訊第325期 同步訓練 (concurrent training) 對心肺耐力的影響 運動生理週訊第325期 同步訓練 (concurrent training) 對心肺耐力的影響
不同訓練方法對最大攝氧量與衰竭時間的影響 (de Souza等, 2013)

運動生理週訊第325期 同步訓練 (concurrent training) 對心肺耐力的影響  Wilson等 (2012) 採用統合分析 (meta-analysis) 的方法,比較肌力訓練 (strength)、耐力訓練 (endurance)、同步訓練 (concurrent) 對於下肢肥大、下肢肌力、下肢爆發力、最大攝氧量、身體脂肪的訓練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同步訓練可以同時增加肌肉功能與最大攝氧量、同時達成降低身體脂肪的效果;而且採用跑步或騎車進行同步訓練的耐力訓練型態,可以獲得相同的同步訓練效果。

  肌力與耐力同步訓練不僅不會降低最大攝氧量 (心肺耐力) 發展,而且適量的肌力訓練 (每週最多兩次、高RM、低反覆) 可以有效提升耐力運動表現。至於跑步、騎車、游泳、划船等不同耐力運動的肌力訓練動作有哪些?肌力訓練會不會因為耐力訓練而降低?就等接下去的運動生理週訊來介紹。

引用文獻

林正常校閱 (2013)。應用運動生理學--整合理論與應用。藝軒圖書,台北市。

de Souza, E. O., Tricoli, V., Roschel, H., Brum, P. C., Bacurau, A. V. N., Ferreira, J. C. B., Aoki, M. S., Neves-Jr, M., Aihara, A. Y., da Rocha Correa Fernandes, A., & Ugrinowitsch, C. (2013). Molecular adaptations to concurrent trai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34(3), 207-213.

Izquierdo-Gabarren, M., de Txabarri Exposito, R. G., Garcia-Pallares, J., Sanchez-Medina, L., de Villarreal, E. S. S., & Izquierdo, M. (2010). Concurrent endurance and strength training not to failure optimizes performance gains.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42(6), 1191-1199.

Wilson, J. M., Marin, P. J., Rhea, M. R., Wilson, S. M. C., Loenneke, J. P., & Anderson, J. C. (2012). Concurrent training: a meta-analysis examining interference of aerobic and resistance exercis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 Research, 26(8), 2293–2307.

 共有 3 回應

回應 : 1 sgimuscle時間 : 2015/4/29 下午 11:24:19 From : 50.180.13.49

感謝王老師及玉瓊分享同步訓練 (concurrent training) 對心肺耐力的影響。前言提到過去的研究顯示…..但是肌力可能因為耐力訓練而降低 (林正常,2013) 。仔細讀了一下de Souza等 (2013)的研究,發現他們的研究動機,正好就是探討耐力訓練是否會影響肌力訓練的效果,他們的假設是:耐力訓練會活化AMPK進而達到有氧能力的適應,但由於AMPK可能同時抑制mTOR的活化,mTOR/p70的路徑在肌肉生長扮演重要腳色。因此,de Souza等,想從分子的角度探討同步訓練 (concurrent training)是否會影響肌力訓練(strength training)的肌肉肥大及肌力表現適應。根據我的認知,同步訓練組是做肌力訓練外加間歇訓練組(2x(肌力+間歇)/week);肌力訓練組則只做肌力訓練(2x肌力/week),如此才能達到作者所要的目的,即”額外”的間歇訓練導致AMP/ATP的比值增加,進而活化較多的AMPK,而影響肌力訓練的效果。結果顯示,同步訓練組和肌力訓練組在訓8周後肌肉橫截面積方面皆有顯著增加(但兩組間無差異),此外,同步訓練組和肌力訓練組在8周後肌力方面也皆有顯著增加(但兩組間無差異),換句話說, 同步訓練(額外”的間歇訓練)並不影響肌力訓練的效果! 推翻了他們的假設及林正常(2013)的說法。(其實這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在蛋白質活化方面,原本作者想要探討同步訓練活化AMPK是否抑制肌力訓練p70路徑,首先當然要顯示同步訓練活化較多的AMPK,如此才能探討AMPK的作用,但結果卻是同步訓練組即使訓練量較大對AMPK的活化並不如預期的高。反而低於間些訓練組,並和肌力訓練組無差異! 想要探討同步訓練是否影響肌力訓練在AKT和p70方面的表現,當然要先看到肌力訓練組的AKT和p70活化分面(phosphorylation/total)要高於控制組,接下來探討同步訓練組和肌力訓練組間有無差異才有意義!很可惜肌力訓練組和同步訓練組對於控制組在AKT和p70活化分面(phosphorylation/total)皆無差異! 看來,這篇文獻不只推翻了他們的假設及林正常(2013)的說法,而且也推翻了過去好幾年來,大家認為肌力訓練會活化AKT和p70的結果!!! (好險他們的結果並沒有推翻肌力訓練增加肌肉橫截面積和肌力! 不然研究就白做了!) 最後,我想提的是,一開始看的這篇標題: Molecular adaptations to concurrent training 我以為是一篇回顧文獻,結果卻是一篇原創性的研究,從標題上完全看不出來這篇研究所要表達的重要發現,未來我們發表文獻時,標題應該要很實在地表達該文獻的重要結果!!!


回應 : 2 epsport時間 : 2015/5/1 下午 11:31:29 From : 218.166.253.68

感謝許加的補充, 將文獻看得這麼仔細! 也提供相關有意義的回饋意見. 再次感謝

我記得許加還參加過舉重比賽, 對於肌力訓練應該有特殊的體驗與知識

對於一般的使用者來說, 由於這篇週訊在敘述對於心肺耐力的影響, 僅接著的週訊則是探討對於肌肉功能的影響, 焦點都是在於跟一般社會大眾介紹實務應用的效果. 因此有關分子生物學上的相關變化, 就讓我們留在實驗室的理論探討時探究. 並且在期刊的學術論文中發表與討論.


回應 : 3 sgimuscle時間 : 2015/5/9 下午 02:03:23 From : 50.180.13.49

根據Izquierdo-Gabarren等 (2010) 4 mM乳酸閾值的數據顯示,各組間並沒有顯著差異存在,這表示額外的重量訓練不管大或小,都不會增加或減少8週划船耐力訓練的乳酸適應。相對的,在20分鐘最大划船動力測驗方面,適當的增加肌力訓練有加助於划船運動耐力的適應(4NRF組與2NRF組叫控制組增加較多,達顯著差異)。4 mM乳酸閾值和W20min,哪一個較能代表運動耐力表現呢?
(PS: 根據原文的表4C, 我很驚訝C組的SD這麼大,訓練前後竟然能有顯著差異!此外,C組在訓練前的w20似乎是最高的!這個差異似乎比C組訓練前後的差異更大,恐怕C組在訓練前和各組就存在差異了)



  回上頁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做個有智慧的跑者

運動與健康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粉絲團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