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週訊(第61期)
最大攝氧量的預測(June 23, 2000)
林正常
上接週訊39期活力指標:最大攝氧量(1)、週訊40期活力指標:最大攝氧量(2)。
12分鐘跑
  耐力跑測驗可以用來評估最大攝氧量,比較著名的是12分鐘跑。將12分鐘所跑的距離,帶入公式就可得知最大攝氧量。
最大攝氧量(毫升/公斤/分)= 0.02 × 跑步距離(單位:公尺)- 3.47
  如果妳今年35歲,12分鐘跑的距離是2400公尺,代入上一公式,即得最大攝氧量每公斤體重每分鐘 44.53毫升。在
40期週訊的最大攝氧量等級表中,可查出妳的最大攝氧量為中等。此公式是林偉立教授(目前任教於國立體育學院)於1974年,針對國內大學生所導出的預測公式。對社會大眾而言,在其他更適切公式未出現之前,可暫採用。
  年輕人或體能情況佳的人,12分鐘跑確實是不錯的方法,不過對一些年紀大或體能差的人,可能不太適合,這些人也可使用登階測驗。
登階測驗
  說不定某些地方,操場不容易找到,或許因為天雨路滑,無法從事跑步測驗,此情況下,各位要了解自己的最大攝氧量,也可採用登階測驗。
  行政院體委會對於登階測驗的建議是:階高35公分,頻率每分鐘上下24次,持續3分鐘。運動後第1分至1分30秒(A),第2分至2分30秒(B)與第 3分至3分30秒c的脈搏數,代入下一公式亦可計算體能(心肺功能)指數:
體能指數=18000/[(A+B+C) × 2]                   
  如三次脈搏數合計65+61+58=184,則指數等於48.9 [18000/(184×2)=48.9] 。必須提醒的是此一測驗的效度不如跑步測驗,而且,登階指數無法敏銳地反映出隨年齡增加形成的體能退步現象。因此,如果不是年老力衰,我們還是建議採用跑步的測量方式。登階測驗的結果,為了瞭解體能的水準,可以對照下表。                                                          
男子登階指數與體能的對照表
| 年齡 | 不好 | 稍差 | 普通 | 尚好 | 很好 | 
| 20~25 | 45.4~50.1 | 51.1~55.4 |   56.3~59.6 |   60.4~66.6 |   68.2~76.3      | 
|     26~30 |   44.1~48.9 |   49.5~52.6 |   53.6~56.0 |   57.0~61.0 |   63.4~71.0      | 
|      31~35 |   44.6~48.1 |   49.5~52.6 |   53.9~56.4 |   57.7~62.5 |   64.7~72.6      | 
|      36~40 |   45.0~48.6 |   49.5~53.5 |   54.2~58.0 |   60.0~64.7 |   67.2~76.0      | 
|      41~45 |   44.0~49.4 |   50.6~53.6 |   54.8~58.8 |   60.8~65.2 |   68.0~77.6      | 
|      46~50 |   44.0~50.0 |   51.2~54.6 |   55.5~58.6 |   60.0~64.7 |   67.6~75.6      | 
|      51~55 |   39.6~50.0 |   51.3~55.0 |   56.5~60.4 |   61.2~66.7 |   68.7~73.2      | 
|      56~60 |   40.8~49.2 |   50.0~55.3 |   56.3~60.4 |   61.6~68.2 |   71.0~79.0      | 
|      61~65 |   26.6~46.1  |  49.2~52.9 |   54.2~60.0 |   60.4~65.2 |   67.1~76.9      | 
 (取自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公佈常模)                                   
女子登階指數與體能的對照表
     年齡     不好       稍差       普通        尚好      很好        
     20~25  41.1~47.6  48.4~51.0  52.0~55.9  57.3~62.0  66.0~75.0     
     26~30  42.2~48.4  49.7~52.2  52.9~56.0  57.1~60.4  62.5~67.9     
     31~35  42.8~48.4  49.9~53.0  54.2~57.7  58.8~62.5  65.0~73.1     
     36~40  35.7~48.0  49.0~52.4  53.0~56.0  57.3~62.1  64.2~72.6     
     41~45  33.9~49.0  50.2~53.6  54.9~58.1  59.6~62.9  64.1~70.0     
     46~50  27.0~46.6  48.9~53.9  55.2~58.4  59.6~64.7  66.6~74.3     
     51~55  25.0~42.0  47.6~52.9  54.0~58.8  61.6~66.2  69.8~78.3     
     56~60  22.6~41.0  44.8~53.1  54.7~60.0  61.2~64.3  67.7~73.8     
     61~65  22.6~31.0  38.8~49.6  51.1~56.3  58.0~67.0  70.2~90.5     
     (取自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公佈常模)                                   
用某段跑步距離的時間追蹤最大攝氧量
  一般人,可以在操場上,跑固定距離 (如男1500至3000公尺,女 800至1600公尺) ,如每一個月測一次,就能追蹤活力指標的長年變化。如此做,即使不去對照出最大攝氧量,跑步成績的起落,基本上,也反映你(妳)的活力指標了。
其他預測法與預測的效度
  20公尺漸速來回跑測驗、2分鐘全力左右反覆側跳測驗、3分鐘 (50次/分)左右反覆側跳等,皆被研究發現是預測受測者最大攝氧量的有效測驗。
  儘管,預測最大攝氧量的測驗方式極多,而且大部分的測驗效度與信度皆極高,但是,透過效度概化(validity generalization) 的研究結果發現,長距離跑步測驗與登階測驗評量最大攝氧量的測驗較適合女性或青少年。由於,透過簡單的測驗來預測最大攝氧量的方式,有其執行上的便利,儘管在測驗效度上有特定的問題存在,仍然是值得採用的最大攝氧量預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