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8648  部落格5  


運動生理週訊 回週訊首頁

運動生理週訊運動生理週訊電子報
Online ISSN : 1814-7712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或節錄

運動常識 訓練概論 能量來源 呼吸循環 肌肉骨骼 運動體能 訓練方法
身體組成 運動營養 運動環境 運動傷害 研究方法 網站發展 相關訊息

主題:活力指標:最大攝氧量(1)
發言 : normalin 時間 : 02/11/04(01:07:20) From : 61.57.208.44 分類 : 呼吸循環
運動生理週訊(第39期)

活力指標:最大攝氧量(1)(January.07.2000)

林正常

氧氣

  空氣中佔20.93%的氧,是動物存活不可或缺的珍寶;人體的腦細胞,約僅4分鐘缺氧,就會發生功能障礙;我們吃下的食物,脂肪與蛋白質,需要氧才能分解產生ATP ;醣類雖然在氧氣不介入的情況下,可產生少量的ATP,但是,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則更能發揮它產能(ATP)的本事。

  一個人每分鐘約需消耗 0.3公升的氧,此數值稱為安靜攝氧量(或稱為休息代謝率)。安靜攝氧量主要受身體塊頭大小的影響:塊頭大的人,安靜攝氧量較多。不過,人是動物,安靜的時間並不多,我們稍一活動,由於能量的需求增加,人體必須燃燒(氧化)更多的食物(主要為醣類與脂肪),以致於氧攝取量就跟著水漲船高。

  人體的氧攝取量與運動強度呈正比關係,因此,人體的氧攝取量高低是身體活動水準的指標。輕鬆的運動,每分鐘攝氧量在0.75至1.50公升間(心跳率在120以下);中等強度的運動,每分鐘攝氧增加至2.0至2.5公升(心跳率在140至160間);令人筋疲力竭的激烈運動,每分鐘攝氧超過3.0公升 (心跳率在200上下)。

  大杯的木瓜牛奶,一杯約為0.5公升,3.0公升等於六大杯的量。當人大口大口喘氣呼吸時,六大杯量、無色無味的氧氣,進出我們的肺部,只是我們不覺得而已。


何謂最大攝氧量呢?

  每一個人一分鐘所能攝取消耗的氧氣量有一定的限度。從事最激烈運動時,每分鐘所能攝取消耗的氧氣的最高值,稱為最大攝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最大攝氧量與有氧動力(aerobic power)、最大氧吸收量( maximal oxygen intake)、最大耗氧量(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 與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 capacity)經常交換使用,意義幾乎相同。為測量一個人的最大攝氧量,通常讓人在跑步機或腳踏車上,逐漸增加運動強度,直到「衰竭」為止。整個過程中,連續採氣,每分鐘分析攝氧量,各分鐘攝氧量最高者 (通常在運動的最後一分鐘) ,即為最大攝氧量(升/分) 。70公斤的人,最大攝氧量絕對值每分鐘3.5升時,除以體重的相對值為50 ml/kg/min(3.5 l/min ÷ 70 kg=0.05 l/kg/min =50 ml/kg/min)。

  由於攝氧量與身體塊頭有關,因此,最大攝氧量常除以個人體重,也就是用每公斤體重每分鐘的攝氧量來表達(毫升/公斤/分鐘)。如一位60公斤的人,最激烈運動中,測得的最大耗氧量 3.0公升時,則其最大攝氧量為每公斤體重每分鐘50毫升。通常,除以體重的最大攝氧量與心肺耐力密切關連。由於最大攝氧量與心肺耐力的密切相關,最大攝氧量公認是心肺耐力的最佳單一指標。

  一般而言,奧林匹克運動會中,男中長距離選手想得名次,最大攝氧量要在80毫升/公斤/分鐘左右,女子則須在75毫升上下才有希望。一般大學生的最大攝氧量,男女各分別僅為45與40毫升/公斤/分鐘而已。


影響最大攝氧量高低的因素

  體重、性別、年齡、高度、遺傳與活動水準等因素,皆會影響一個人的最大攝氧量。

  最大攝氧量受到體重的顯著影響。人體身體的組成中,運動器官(骨骼肌)的量與最大攝氧量的相關相當高(相關係數約0.90),因此,最大攝氧量往往以單位體重內的相對氧氣消耗量,來代表身體使用氧氣的能力。

  性別因素也是影響最大攝氧量的主要因素。通常,男性的最大攝氧量(除以體重的相對值)比女性多約 15%。男性的肌肉量比例較高、血液中紅血球比例較多等,可能是促成男性最大攝氧量顯著高於女性的主要原因。

  男女兩性的最大攝氧量在18至20歲時,達一生之最高值;如果不考慮體重的因素,那麼,單位體重的最大攝氧量並不會隨著身體的生長發育而成長。如果沒有適當的身體活動,25至30歲以後,隨著年齡的增加,不管有沒有考量體重的因素,人體的攝氧能力每年皆會下降1%。

  自海平面開始,高度每升高1000英尺,最大攝氧量降低 3至3.5%;據此推算,在喜馬拉雅山上,最大攝氧量約僅剩下40% 的海平面正常攝氧能量而已。

  遺傳對最大攝氧量的影響力,約佔 93.4%;研究發現,雙胞胎的最大攝氧量即成正比關係。訓練(活動水準)則可讓人體的攝氧量往先天遺傳限制的水平推移。常活動的人,可以維持較佳的體能,規律的運動可以保持較高的心肺功能水準,最大攝氧量較高。座式生活型態的人,最大攝氧量則會隨著年齡的增加,每況愈下。


最大攝氧量是活力指標?

  氧氣是人體維持生命的最重要元素之一,身體器官那一個地方缺氧(血液循環不通),那裡的組織就會壞死。通常,耐力運動項目的運動員,皆具有高於常人的最大攝氧量。人體在最激烈運動時,骨骼肌使勁收縮,肺部拼命張合,鼻口大口呼吸,氧與二氧化碳在血中迅速交換,心臟賣力輸血,加上神經與內分祕系統總動員的結果,造就了最大攝氧量。此最大攝氧量的測量,雖然牽涉的身體組織甚多,不同時間測量的結果卻總是相當的接近。

  我們現階段極力推展的體能活動,體能要素中,最重要的一個即是最大攝氧量所代表的心肺功能。數十年來,舉世所推崇的運動訓練主軸,也是為了最大攝氧量的提昇。事實上,當您有空造訪大醫院的心肺功能室 (運動生理學實驗室當然也能測量) ,並告訴醫生為你(妳)測一下心肺功能時,醫生們準會讓你在原地的跑步機或腳踏車上,作激烈的體能考驗,並且在運動過程中採氣,測量您最激烈運動時,到底能攝取消耗多少氧?由於這種體能的最大考驗,幾乎是全身性的身體機能動員,因此,稱最大攝氧量是人體活力指標,相對於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患者應不為過。事實上,人體用氧能力越高,即表示心肺功能越好。

  最大攝氧量高的人,展現較高的生命力,讓人遠離疲勞的困擾,日常工作時「心平」「氣和」,有時縱使須作體能付出的工作,也能快速恢復。此外,研究也顯示,最大攝氧量高的人,較不會罹患心血管疾病,縱使得病了,也能過較好的存活日子。

下接運動生理週訊40期活力指標:最大攝氧量(2)

 共有 1 回應

回應 : 1 epsport時間 : 2016/9/18 下午 11:09:49 From : 118.171.187.158

運動生理週訊(第344期)
攝氧量的實際測量(September.18.2016)



  回上頁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心肺適能訓練的理論與實際

運動與健康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粉絲團
Joiiup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
教育部體適能網站
台灣運動生理暨體能學會
華人運動生理暨體適能學者學會
中國運動生理學會
ACSM
運動科學論壇
O.K. 運動訓練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