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週訊(第40期)
活力指標:最大攝氧量(2)(January 14, 2000)
林正常
上接運動生理週訊第39期活力指標:最大攝氧量(1)
心肺功能、最大攝氧量、最大有氧動力都是同意詞,代表人的活力指標。事實上,活著的人,都屬不等程度的運動員,有的人比較靜,有的人比較動而已。人活一天,就要動一天。每一個人的活力指標,由動彈不得的零分至奧運冠軍的百分。在這代表活力的整個標尺上,你的活力指數究竟擺在那裡呢?在了解最大攝氧量的測量方法之前,到底它有何用呢?
最大攝氧量的應用價值
1.
了解心肺適能的好壞
最大攝氧量是組織用氧以執行作業的能力指標,是心肺功能的單一指標。廣義的說,是身體老化程度的一個標尺。最大攝氧量是體能要素中,最為重要最具代表的一項。不但耐力運動員需要好的最大攝氧量,即使一般的健康體能也列有心肺耐力測驗一項。
2.
耐力運動訓練強度的設定
世界最大的運動醫學組織,美國運動醫學會於1998年,在健康成人運動處方的最新聲明中,有關心肺耐力的訓練強度,建議健康成人的運動訓練強度為「最大保留攝氧量的40/50至85%」。 (最大保留攝氧量=最大攝氧量-安靜攝氧量;身體情況好的人,強度介在最大攝氧量50至85% 間,身體情況差的人,強度介在最大攝氧量40至85%間)。
運動訓練的強度如此設定,恐怕沒多少人能弄清楚要如何應用,一般人根本不容易測得最大攝氧量與安靜攝氧量,除非能找到實驗室或醫院才能做到。因此,通常此類運動訓練強度的設定,皆是在進行運動生理學實驗研究時,才被用來做為運動訓練強度的依據。
雖然,一般人不容易利用最大攝氧量於運動訓練的強度設定上,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卻也明白的告訴大家,因個人心肺耐力不同,設定運動訓練強度時的個別差異概念。
實驗室的最大攝氧量的評估
實驗室內評估最大攝氧量時,須有運動工具(原地跑步機或腳踏車)及攝氧量分析儀器。運動工具讓運動員在數分鐘內,運動到筋疲力竭的地步,在漸增強度的運動過程中,人體攝氧的最高值,即為最大攝氧量。
除此之外,實驗室內進行最大攝氧量的測驗時,還必須注意各種影響測驗結果因素的控制,包括運動測驗的形態(跑步、騎車或其他運動方式)是否一致、運動強度的增加(每分鐘的運動強度增加率)是否一致、運動者是否積極投入測驗、判定最大攝氧量的依據是否一致等。事實上,最大攝氧量的理論與應用,一直都是幾十年來,運動生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目前還不斷有新的研究成果被發表出來。

實驗室的最大攝氧量評估
以35歲的中年男子來說,如果最大攝氧量的測驗結果,是每分鐘每公斤體重38毫升的攝氧量,透過下表的對照,可以發現此中年男子是屬於心肺功能稍差者。其實您也可以到各大型醫院,要求醫生幫您檢查最大攝氧量(心肺功能),至於收費的高低就不得而知了。
最大攝氧量(跑步)等級表(上列單位 l/min,下列單位ml/kg/min)
年齡 | 差 | 稍差 | 普通 | 好 | 優秀 |
女 子
20-29 | ≦1.69
≦28 | 1.70-1.99
29-34 | 2.00-2.49
35-43 | 2.50-2.79
44-48 | ≧2.80
≧49 |
30-39 | ≦1.59
≦27 | 1.60-1.89
28-33 | 1.90-2.39
34-41 | 2.40-2.69
42-47 | ≧2.70
≧48 |
40-49 | ≦1.49
≦25 | 1.50-1.79
26-31 | 1.80-2.29
32-40 | 2.30-2.59
41-45 | ≧2.60
≧46 |
50-65 | ≦1.29
≦21 | 1.30-1.59
22-28 | 1.60-2.09
29-36 | 2.10-2.39
37-41 | ≧2.40
≧42 |
男 子
20-29 | ≦2.79
≦38 | 2.80-3.09
39-43 | 3.10-3.69
44-51 | 3.70-3.99
52-56 | ≧4.00
≧57 |
30-39 | ≦2.49
≦34 | 2.50-2.79
35-39 | 2.80-3.39
40-47 | 3.40-3.69
48-51 | ≧3.70
≧52 |
40-49 | ≦2.19
≦30 | 2.20-2.49
31-35 | 2.50-3.09
36-43 | 3.10-3.39
44-47 | ≧3.40
≧48 |
50-59 | ≦1.89
≦25 | 1.90-2.19
26-31 | 2.20-2.79
32-39 | 2.80-3.09
40-43 | ≧3.10
≧44 |
60-69 | ≦1.59
≦21 | 1.60-1.89
22-26 | 1.90-2.49
27-35 | 2.50-2.79
36-39 | ≧2.80
≧40 |
在二十年前,最大攝氧量測量除受試者之外,須有三、四個測量人員幫忙,氣體一分鐘一分鐘的測量,既費事又費時。今天,許多運動生理學實驗室與醫院,都有電腦化的分析儀器,受測者運動完後,電腦馬上可以打印出結果來。不過,這套分析設備卻相當昂貴,全部約值新台幣二百萬元左右,不見得每個實驗室都買得起,因此,才不得不採用一些替代的測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