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週訊(第71期)
運動心跳率的變動性(September 22, 2000)
王順正
一般運動參與者,透過心跳率每分鐘「幾次」(例如 130次)來評估運動強度高低的方法,往往僅能在運動剛結束時來進行心跳率測量:測量10秒或15秒的心臟跳動次數、再乘以6或4。這種利用運動剛結束時的心跳率測量,做為評估運動強度的方法,不僅具備簡單、方便、不花錢的優點,而且也有相當程度的可靠性。只是,這種運動心跳率的測量方式,必須承擔運動結束後心跳率迅速下降的可能誤差,而且可能誤導運動心跳率變動性的特徵(忽略心跳率波動性、誤解固定運動強度會有固定運動心跳率)。
直接測量運動時的心跳率變化,是評量運動心跳率的最好方法,也是瞭解運動心跳率變動情形的最有效方式。通常,運動心跳率的測量,大部分必須在實驗室內、透過專門的設備進行測量。目前市面上有一種簡易的運動心跳率測量儀器(下圖),利用胸前的簡易無線電發報器,即可得到運動時心跳率的高低數值。可惜實際測量得到的運動心跳率測量值,仍然只是運動心跳率的平均值。

運動時心跳率的簡易測量
透過運動時的心電圖測量,則可以獲得整個運動過程的心電圖資料,並且能夠進一步得到心臟每次跳動時的心電圖RR間隔變化,瞭解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心跳率變化情形(下圖)。一般來說,20歲經常參與運動的體育系男學生,在極低強度下運動時(例如以0watts的負荷騎車),運動心跳率會比運動剛開始時還低;在低強度運動時(例如以100watts的負荷騎車),運動心跳率除了在運動剛開始的1至2分鐘會顯著上升以外,隨著運動時間的增加,運動心跳率也會慢慢的提高。當運動的強度極高時(運動心跳率超過每分鐘 180次以上),運動心跳率隨著運動時間增加的現象,反而會趨於緩和(主要原因在於能夠增加的範圍有限)。

運動(負荷分別為0watts與100watts)心跳率的變化
由此可見,透過運動時心跳率的高低,來評估運動強度的大小時,除了運動強度的改變會改變運動心跳率以外,「運動時間」也是相當重要的影響因素。即運動強度降低、運動時間拉長後,運動心跳率的高低可能與較高運動強度、較短運動時間時相同。
在極低強度下運動時的運動心跳率下降現象,顯現運動在於安定情緒、穩定生理反應上的效果。低強度運動時的運動心跳率上升現象,則是運動時體溫的上升、能量代謝廢物的增加、以及心理上的厭倦等因素的影響。整體而言,運動心跳率雖然方便、容易進行測量,但是實際運用時,仍應瞭解其特殊的變動性,儘可能在相同的運動時間下測量運動心跳率,比較容易獲得有效的運動強度評量。
建議閱讀:第70期「運動生理週訊」:
心跳率的變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