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週訊(第348期)
「跑步的科學與實務」一書(December.4.2016)
王順正、林玉瓊

跑步的科學與實務 -- 如何探索極限,透過訓練達到最佳表現 (The Science of Running: How to find your limit and train to maximize your performance) 一書,是由晨星出版社於 2016/11/30 出版。依據出版社的介紹,本書特色為:1、從運動生理學出發,彙整最新研究,深入了解跑步限制。2、結合傑出教練、最佳跑者經驗,提供完整訓練計畫。3、突破盲目訓練模式,針對選手特質打造個人訓練方法。
作者Steve Magness是跑者、教練,也是運動科學家。2007年從休士頓大學運動科學系畢業,2010年取得喬治梅森大學運動體適能與健康促進-運動碩士學位。是德州高中1英里紀錄保持人 (4:01.02),也在越野賽項目中以個人取得NCAA全國賽資格。作者目前在休士頓大學擔任越野賽教練,除了擔任大學教練,還指導了Jackie Areson (2013年俄羅斯世界錦標賽排名第15名)、Sara Hal (Asics障礙賽選手)、Tommy Schmitz (在USATF錦標賽1500公尺項目拿到4次參賽資格)。他同時擔任多位世界級跑者和鐵人三項選手訓練、科學、醫學和營養方面的顧問,以及多國教練訓練課程的顧問。作者雖然近年才開始從事寫作,但他已在 IAAF's New Studies in Athletics、Running Times、Competitor magazine、Men's Health、Runner's World撰寫專文多年;另外還經營了一個相當受歡迎的跑者網站
www.ScienceofRunning.com。
「科學與實務在跑步界向來勢不兩立,鑽研研究的科學家不停挖苦教練的訓練方法未經研究證實能提升運動表現,而教練則奚落科學家完全不知道人體在跑步時實際上是如何運作,並嘲笑他們的訓練觀念。了解雙方的理念之後,你將發現他們有多大的隔閡。」。相關內容在闡述研究跑步訓練的科學家與跑者之間的問題,臺灣的狀況是不是如此?仍然需要訪談跑步教練才能確定。對於一位研究跑步訓練的科學家來說,確實感覺臺灣的長跑運動員並不太注意訓練計畫規劃的理論基礎,只有到了擔任教練了、需要說明與評價訓練計畫的科學基礎時,才會比較積極投入跑步科學的瞭解。
「本書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談的是科學理論,第二部分則是著重運動員的指導。本書特別之處在於我提出了對立雙方的見解,以及實務作法,努力融合敵對的兩方。我認為能真正了解兩方說法的人,才是最優秀的教練和運動科學家。」。事實確實是如此,這本書的第一部分,即是運動生理學知識的闡述;這本書的第二部分,有關訓練處方的相關內容,運動生理學知識的應用。下圖中「乳酸閾值」、「最大攝氧量」、「超最大攝氧量」的專有名詞,就是跑步運動生理學的基本知識,但是有關「速度」的相關內容「半馬配速」、「3公里至5公里比賽配速」、「1500公尺比賽配速」的實際速度,除了直接由持續不斷的比賽經驗中累積之外,一般剛剛開始參與跑步訓練的跑者,其實也可以透過運動生理學網站的線上訓練處方程式取得實際的訓練「速度」。

運動生理學網站「
跑步成績預測服務 (http://www.epsport.net/epsport/program/run.asp)」提供的長距離跑步訓練處方智慧型設計功能,主要的焦點即在於依據使用者特定距離的跑步速度,進行不同比賽距離的成績推算,實際的操作流程,請參閱下圖中的相關圖片,很簡單的就可以獲得不同距離的跑步成績預測、以及不同訓練方法的長距離跑步訓練處方 (速度設計)。有關「半馬配速」、「3公里至5公里比賽配速」、「1500公尺比賽配速」的實際速度,即可很容易取得。


「跑步的科學與實務」一書,提供完整的跑步理論與實際訓練資訊,非常值得推薦給大家。如果可以搭配運動生理學網站的跑步成績預測服務線上程式,依據個別跑者的特定距離成績,即可很有效率的建立跑步訓練處方,科學化的達成設計跑步訓練處方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