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9483  部落格5  


運動生理週訊 運動生理週訊完整版 回週訊首頁

運動生理週訊運動生理週訊電子報
Online ISSN : 1814-7712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或節錄


主題:透過垂直跳測驗評量疲勞與恢復
發言 : scwang 時間 : 16/11/05(11:21:12) From : 220.143.169.108 分類 : 訓練概論
運動生理週訊(第347期)

透過垂直跳測驗評量疲勞與恢復(November.5.2016)

王順正、林玉瓊

  垂直跳測驗是最普遍且最簡單的無氧運動能力測驗。垂直跳測驗雖然簡單的以跳躍高度來代表受試者的無氧運動能力,經過簡單的數學計算,仍然是代表人體短時間 (1秒以內的靜止到最大表現作功能力) 無氧運動能力的好方法 (運動生理週訊第66期「無氧運動能力的特殊性)。除了評量無氧運動能力的功能之外,垂直跳測驗也經常被用來評量神經肌功能的疲勞狀況。

  Taylor等 (2012) 調查發現有91%被調查的教練或運動訓練參與者,會在訓練過程中透過訓練監控系統 (training monitoring system) 監控訓練狀況;大部分的受訪者 (70%) 認為有關訓練負荷量化與疲勞與恢復監測一樣重要,透過自我問卷調查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s, A) 與運動表現測驗 (performance tests, B) 進行監控的比例方面 (右圖AB),自我問卷調查以每天一次33%、每週幾次24%最多,運動表現測驗以每週一次33%、每月一次31%、每週幾次25%最多。有關運動表現測驗的部分,有54%的受訪者採用跳躍表現進行評估。由此可見,垂直跳測驗在監控疲勞與恢復狀況的重要性。

  Twist and Highton (2013) 的研究指出,評量橄欖球選手疲勞與恢復狀況的指標,包刮問卷 (Questionnaire,肌肉痠痛、心情(Mood)、睡眠品質)、血液標記 (肌酸激酶、睪固酮: 皮質醇、glutamate: glutamine)、神經肌功能 (垂直跳、爆發力)、運動測驗 (跑步速度、自覺量表、心跳率);而且,透過問卷指標評量的可靠性不確定 (unknow),透過血液標記指標評量的可靠性變異大 (varied),透過神經肌功能與運動測驗指標的可靠性好 (good)。垂直跳測驗是相關評量指標中最簡單、最方便、最有效的評量。Twist and Highton指出,實際採用垂直跳測驗做為疲勞與恢復狀況指標時,最好能夠每週一次或2-3天一次檢測,檢測的優點是可以很容易加入訓練計畫中,缺點是很難直接確認造成疲勞的原因。

  Coutts等 (2007) 研究橄欖球選手經過6週漸增過度負荷 (overload) 訓練後,以及經過7天逐步減少訓練量後,橄欖球選手肌力、爆發力、耐力等能力在訓練過度的條件下顯著下降,在7天減量訓練後顯著恢復,而且肌酸激酶、睪固酮: 皮質醇、glutamate: glutamine等變項也有相同的變化。Byrne等 (2004) 的文章也提到,運動後的遲發性肌肉酸痛會造成持續4天的垂直跳表現下降。由此可見,透過神經肌功能與運動測驗,確實具備評量疲勞與恢復狀況的效益。

運動生理週訊第347期 透過垂直跳評量疲勞與恢復  Oliver等 (2008) 的研究則發現,年輕足球選手在42分鐘的訓練前後,蹲跳 (squat jump, SJ)、下蹲跳 (countermovement jump, CMJ)、著地反彈跳 (drop jump, DJ) 分別顯著減少了1.4公分、3.0公分、2.3公分 (右圖),但是只有在著地反彈跳 (DJ) 時的肌電訊號變化有顯著的改變 (可能是受試者之間的變異較大,造成測驗結果的標準差偏高)。由此可見,不同的垂直跳測驗都可能用來評量足球運動後的疲勞狀況,但是只有肌肉負荷較大的著地反彈跳時的肌電訊號改變有顯著的改變。

運動生理週訊第347期 透過垂直跳評量疲勞與恢復  Andersson等 (2008) 則分析女子足球選手在高強度足球比賽後,動態恢復組 (active recovery group) 每天進行一次20分鐘有氧耐力腳踏車運動 (60% HRpeak)、30分鐘上肢與下肢的低強度阻力訓練 (50% 1RM) 、再加上10分鐘有氧耐力腳踏車運動 (60% HRpeak),共進行60分鐘的恢復期運動訓練兩次 (兩天),被動恢復組 (passive recovery group) 則不進行動態恢復的訓練,第一次比賽後三天,所有受試者再進行一次高強度的足球比賽;研究在不同的階段紀錄兩組受試者的垂直跳、短距離衝刺、膝關節等速肌力測量、以及CK等疲勞生化指標等變項的變化狀況。研究結果顯示,足球比賽後兩天內進行動態恢復,並不會加速神經肌疲勞的恢復 (右圖),研究同時分析的疲勞生化指標,也不會受到動態恢復的影響。

  垂直跳測驗是相當容易執行的測驗,對於運動員與一般社會大眾來說,透過定期的垂直跳測驗監控,就可以獲得身體疲勞與恢復狀態的指標,確實是相當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方式,值得所有參與比賽 (路跑比賽或其他高強度的競賽) 的社會大眾應用。

引用文獻

Andersson, H., Raastad, T., Nilsson, J.,Paulsen, G., Garthe, I., & Kadi, F. (2008). Neuromuscular fatigue and recovery in elite female soccer: effects of active recovery.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40(2), 372-380.

Byrne, C., Twist, C., & Eston, R. (2004). Neuromuscular function after 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implications. Sports Medicine, 34(1), 49-69.

Coutts, A., Reaburn, P., Piva, T. J., & Murphy, A. (2007). Changes in selected biochemical, muscular strength, power, and endurance measures during deliberate overreaching and tapering in rugby league play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8, 116-124.

Oliver, J., Armstrong, N., & Williams, C. (2008). Changes in jump performance and muscle activity following soccer-specific exercise.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6(2), 141-148.

Taylor, K. L., Chapman, D. W., Cronin, J. B., Newton, M. J., & Gill, N. (2012). Fatigue monitoring in high performance sport: a survey of current trends. Journal of Australian Strength & Conditioning, 20(1), 12-23.

Twist, C., & Highton, J. (2013). Monitoring fatigue and recovery in rugby league play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 8, 467-474.

 共有 0 回應


  回上頁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做個有智慧的跑者

epsport-ad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粉絲團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