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9483  部落格5  


運動生理週訊 運動生理週訊完整版 回週訊首頁

運動生理週訊運動生理週訊電子報
Online ISSN : 1814-7712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或節錄


主題: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發言 : scwang 時間 : 16/05/20(22:25:14) From : 1.175.134.172 分類 : 訓練方法
運動生理週訊(第339期)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May.20.2016)

王順正、鄭婉婷、林冠宇、洪幼婷、詹尚岳、林玉瓊

  運動生理週訊有關高地訓練 (altitude training,或稱為高原訓練) 的相關文章,包括Live-high, train-low (運動生理週訊第91期,王順正,2001)高地訓練法 (運動生理週訊第131期,鄭景峰,2002)「高地訓練與運動表現」一書之觀後感 (運動生理週訊第202期,鄭景峰,2005)高地訓練 (運動生理週訊第237期,王順正,2007)

  高地 (altitude) 環境對於人體生理的主要影響在於氧壓低現象 (大氣壓下降) 產生的低氧 (hypoxia) 現象 (王順正,2001)。高地訓練的優點,在於攜帶氧氣的能力增加、利用氧氣的能力增加、肌肉耐受高乳酸的能力增加、肌肉能量儲量增加等,高地訓練的缺點,則在於往返高地需耗時來適應、血液濃縮造成循環阻力加大、對肌肉代謝的不利影響、容易出現過度訓練等 (翁慶章與鍾伯光,2002)。整體來說,進行高地訓練時,應該注意海拔高度可選擇2000公尺至2600公尺之間、可在1000公尺左右建立訓練中繼站、考慮採用低氧儀器設備、適合長期 (冬季訓練期與季節前期) 與短期 (賽前與賽後的調整) 訓練、訓練的有效時程因人而異、採用輔助肌力訓練設備、以及注意營養的補充等 (王順正,2007)。

  實際進行高地訓練的規劃時,通常有五個步驟需要進行。步驟一,選擇海拔高度與地點;步驟二,決定訓練時間;步驟三,準備 (確認健康狀況、血液與體能檢測);步驟四,訓練 (長期訓練 3週或更久、短期訓練 4-7天);步驟五,回到海平面 (訓練效果維持1至2週或更長一些)。由此可見,進行高地訓練的訓練計劃時,運動教練與選手必須進行完善的規劃與安排,否則長時間的訓練安排下,花費相當多經費、卻沒有得到適當的成績突破狀況,讓高地訓練的效益有所限制。

  世界上的主要體育大國皆設置了高地訓練基地 (中心),提供有需要進行高地訓練的運動團隊或個人,能夠利用高地訓練的環境進行訓練。國際上知名的高地訓練基地 (中心),有美國Colorado Springs奧運訓練中心 (海拔6034英尺、1839公尺)、中國昆明高原訓練基地 (海拔1880m)、以及日本Hida Ontake Highland Training Area (海拔1200m-2200m) 等,透過這些高地訓練基地的設置與頻繁使用,即間接證明了高地訓練在國際運動競技上的實際需要。相較於有關高地訓練、低氧訓練的研究成果與建議,現有的高地訓練中心的海拔高度,介於海拔1200公尺至2200公尺之間,略低於研究成果建議的2000公尺至2600公尺之間。

運動生理週訊第339期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美國Colorado Springs奧運訓練中心 (海拔6034英尺(1839m))

運動生理週訊第339期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中國昆明高原訓練基地 (海拔1890m)

運動生理週訊第339期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日本Hida Ontake Highland Training Area (海拔1200m-2200m)

  有鑑於高地訓練在世界各地的實際訓練效益,台灣也曾經設置過阿里山高地訓練基地 (下左圖),並且進行國家代表隊等級運動選手的高地訓練 (下右圖)。可惜,目前已經取消阿里山高地訓練基地的設置,有需要訓練的國內運動員,很多都是到中國大陸的高地訓練中心 (主要以雲南昆明海拔1890公尺與青海巴多海拔2366公尺) 進行訓練。

運動生理週訊第339期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週訊第339期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阿里山高地訓練基地的設置(左圖)與實際使用(右圖)

運動生理週訊第339期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運動生理週訊第339期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雖然台灣目前沒有官方的高地訓練基地,但是,原來設置阿里山高地訓練基地的事實,不僅代表台灣具備設置高地訓練基地的環境,同時也證明台灣具備進行高地訓練的條件 (右圖)。如果能夠在台灣北部 (新竹)、中部 (嘉義)、南部 (高雄)、東部 (花蓮) 等,海拔高度在2000公尺左右的平緩山坡,設置高地訓練基地,提供給有需要進行高地訓練的運動員與社會大眾進行訓練,相信能夠很有效益的提升耐力訓練項目表現。可惜,既然原有設置阿里山高地訓練基地都廢棄了,我們很難相信政府單位能夠在短期內設置高地訓練基地,做為運動競技選手與一般社會大眾高地訓練的訓練基地。

  事實上,在海拔二千公尺左右的山區,仍有有一些國民小學、原住民社區、國家公園、民宿等,可能可以用來進行高地訓練。對於在山區的國民小學、原住民社區來說,如果可以依據高地訓練的相關研究與發展,設置與發展高地訓練特色學校、營造原住民社區,對於台灣山區廣泛範圍的發展,應該是很重要的推動方向。對於在山區風景區上的民宿與飯店來說,發展高地訓練的活動,也是發展與繁榮的山區的重要契機。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有鑑於推動高地訓練的想法,運動生理學網站設置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http://www.epsport.net/epsport/altitude/。透過這個高地訓練服務平台的設置,接受在海拔二千公尺左右的國民小學、原住民社區、民宿、飯店等單位的申請,如果能夠符合以下幾個原則,運動生理學網站將在網站的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上推薦這些單位,並且提供網路行銷的簡易網站空間,讓台灣適合進行高地訓練的地點,可以提供給有需要進行高地訓練的運動選手、一般社會大眾選擇與安排訓練。

  申請加入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的單位,應該位於海拔1600公尺至2300公尺之間,附近一公里內具備200公尺以上的平緩操場、步道、車道可以進行訓練,擁有重量訓練設備與訓練環境更佳,具備合法宿舍、民宿、旅館住宿與餐廳環境,以及能夠給予長期高地訓練運動員每日特價優惠 (通常高地訓練的長期訓練 3週或更久、短期訓練 4-7天) 的單位。接受這些高地訓練服務機構特價優惠的運動生理學網站會員,除了是由學校教練帶隊進行訓練的學生以外,接受特價優惠的一般社會大眾,應在進行高地訓練之前或之後,提供參與馬拉松、路跑、鐵人三項等比賽的成績,做為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的實質回饋,讓更多的運動選手與社會大眾能夠獲得提升訓練效率。

  推動設置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不但可以建立與推動台灣高地訓練的運動文化,對於台灣山區的學校與民住民社區來說,發展特色學校、推動原住民社區特色,都是相當有意義的額外效益。期望,運動生理學網站設置的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能夠獲得山區學校與社區的認同,達成提升運動競技水準與繁榮山區的雙重效益。

  歡迎山區的國中小學、社區、民宿、飯店等單位跟運動生理學網站申請「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認證」或在網站留言版留下聯絡方式

引用文獻

王順正 (2001) 。"Live-high, train-low"? 運動生理週訊,91,網址http://www.epsport.net/ epsport/week/show.asp?repno=91。

王順正 (2007) 。高地訓練。運動生理週訊,237,網址http://www.epsport.net/ epsport/week/show.asp?repno=237。

鄭景峰 (2002) 。高地訓練法。運動生理週訊,131,網址http://www.epsport.net/ epsport/week/show.asp?repno=131。

鄭景峰 (2005) 。「高地訓練與運動表現」一書之觀後感。運動生理週訊,202,網址http://www.epsport.net/epsport/week/show.asp?repno=202。

翁慶章、鍾伯光 (2002)。高原訓練的理論與實踐。人民體育出版社,北京。

 共有 0 回應


  回上頁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做個有智慧的跑者

epsport-ad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粉絲團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