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週訊(第406期)
自行車運動生理能力的評量(April.19.2020)
路召薇、王順正、林玉瓊、吳晨聖
臨界負荷 (critical power, CP) 是評估有氧耐力運動表現的重要指標之一,臨界負荷也可以提供教練或運動員作為運動訓練強度的依據 (王順正、李昭慶、康風都,1994;王順正、林正常,1994;Moritani等,1981;楊懿珊、鄭景峰,2010)。以往CP的測驗大部分皆以2至6種固定負荷,進行多次衰竭測驗來計算獲得。最近的研究發現,只要一次三分鐘的自行車衰竭測驗,即可推算出被測驗者的CP,同時可以推算出無氧作功能力等自行車運動生理能力。
Vanhatalo等 (2007) 提出以腳踏車測功儀進行單次三分鐘衰竭測驗,測驗過程紀錄功率的輸出,將最後三十秒的動力輸出平均值訂為結束功率 (end test power, EP),並將高於EP的作功量訂為高於結束功率之總作功 (work done above the EP, WEP)。該研究以 10 名受試者於腳踏車測功儀上進行三分鐘衰竭測驗以判定 EP,並以 5 種固定負荷 (70%、80%、100%、105% 及 60% 或 110% VO2peak) 衰竭測驗判定 CP,探討 EP 與 CP 及 WEP 與 AWC 的相關性。研究結果顯示,EP 與 CP 無顯著差異 (p = .37) 且達顯著相關 (r = .99, p < .05),WEP 與 AWC 亦無顯著差異 (p = .35) 且達顯著相關 (r = .84, p < .05)。該研究結果進一步確認了利用單次三分鐘腳踏車衰竭測驗可有效評量 CP,且與傳統 CP 測驗相比,大幅簡化了 CP 測驗的測驗時間及次數,將有助於更廣泛地被使用。

運動生理學網站提供了
自行車運動生理能力的評量服務,使用者須先進行單次原地腳踏車三分鐘衰竭測驗,並提供測驗後的瓦特數輸出數據 (每5秒一筆,右圖),就可以評量個人的自行車運動生理能力。實際的操作時,使用者只需連結網頁、依序輸入瓦特數數據、按下執行即可計算出來。
實際進行自行車運動生理能力評量後,可以得到以下數據:無氧作功能力 (anaerobic work capacity, AWC)、最大作功負荷 (maximal workload, Wmax)、第二臨界負荷 (critical power 2, CP2)、第一臨界負荷 (critical power 1, CP1)。AWC代表理論上無氧代謝能夠提供的最大做功能力,Wmax 代表理論上騎乘自行車時可以達到的最大負荷,CP2 代表理論上可以騎乘60分鐘的負荷,CP1代表理論上可以騎極長距離的最大負荷。這幾個測量變項都是自行車運動的重要生理指標。

自行車運動生理能力評量結果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所提供的自行車運動生理能力評量網頁,可以提供一般社會大眾、自行車運動員、自行車教練,進行自行車運動生理能力的評量。使用者可以運用推算結果,適當的選定比賽負荷、訓練強度。同時,在完成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可以再次檢視運動生理能力的變化,以便釐清訓練的效益。
引用文獻
王順正、林正常 (1994)。跑步臨界速度與無氧閾值的關係研究。中華民國大專院校83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 (頁411-426)。臺北市:中華民國大專體育運動總會。
王順正、李昭慶、康風都 (1994)。臨界負荷在運動強度設定上的應用。中華體育季刊,7(4),116-125。
楊懿珊、鄭景峰 (2010)。臨界負荷檢測方法之探討與應用。運動教練科學,19,11-24。
Moritani, T., Nagata, A., Devries, H. A., & Muro, M. (1981). Critical power as a measure of physical work capacity and anaerobic threshold. Ergonomics. 24(5), 339-350.
Vanhatalo, A., Doust, J. H., & Burnley, M. (2007). Determination of critical power using a 3-min all-out cycling test.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39(3), 54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