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週訊(第87期)
健康體能商(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Quotient)(February 23, 2001)
王順正
健康體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Quotient)是由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心肺功能、體脂肪百分比等五種不同特質的身體能力與構造所組成。擁有良好的健康體能是建立良好生活品質的最基本條件。健康體能較佳者,較有活力完成每天的工作、感覺精力充沛、有餘力享受休閒娛樂生活,亦可輕鬆應付偶發的身體活動。
肌力是指肌肉在一次收縮所產生的最大力量,通常以「慣用手最大握力」來代表;肌耐力是指肌肉在某一負荷下,所能維持繼續收縮的能力,或是肌肉保持收縮狀況下所能維持繼續收縮的時間,通常以「一分鐘屈膝抱胸仰臥起坐」來代表;柔軟度是指關節的最大活動範圍,通常以「坐姿體前彎」來代表;心肺功能是指身體攝取氧氣和使用氧氣的能力,通常以「特定距離(800公尺或1600公尺)跑步成績」來代表;體脂肪百分比則通常以「身體質量指數(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來代表。
目前,台灣地區正如火如荼的展開健康體能的推展工作,在政府單位的積極宣導下,健康體能的資訊相當豐富,各個年齡層的健康體能評量也進行的相當廣泛。教育部更於今年(2001)開始全面進行「體適能333計畫」,特別是有關「中華民國體適能護照(Physical Fitness Passport The Republic of China)」的製作與應用,確實能夠讓每一個學生廣泛瞭解自己的體能,進而「知道自己該加強哪種運動,並藉由每週的運動記錄,來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
依據教育部「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之資料,作者將全國8至23歲男女生的健康體能資料(各年齡的平均值)整合於下圖中(無肌力的資料)。事實上,依據教育部印行的「中華民國體適能護照」,「體適能」的檢測項目共有「身體質量指數」、「坐姿體前彎」、「立定跳遠」、「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八百或一千六百公尺跑」等五項。雖然是以健康體能的測驗為主,還包括有評量瞬發力的「立定跳遠」測驗,同時,僅透過「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測驗,評量受測者的「肌力」與「肌耐力」的方式也值得考量。無論如何,儘管「中華民國體適能護照」廣泛的包含健康體能與運動體能的測驗與評量,主要的評量仍然以健康體能的評量為主。此外,儘管「護照」中五個「體適能評量對照表」的使用,可以方便施測者與受測者查表瞭解自己的體適能優劣,但是,卻沒有綜合評析「體適能」優劣的代表性評量。事實上,PFQ的相關理論正可以彌補綜合評析上的缺點。

台灣地區8至23歲健康體能變化曲線圖
(依據教育部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327至344頁)
上圖有關各年齡層的健康體能變化資料來看,不管是男生或女生,8至15歲者健康體能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顯著進步,16至23歲者則比較看不出健康體能進步的趨向,甚至出現退步的情形。這種青春期發育階段顯著進步、青春期以後進步趨於緩和的現象,是因為運動不足的原因,或者是健康體能的特徵,其實需要進一步的瞭解與分析。
透過HPFQ理論架構的假設,五種健康體能測驗的結果可以直接換算成健康體能商,進用用來綜合評析受測者的健康體能優劣。當然,五種健康體能的得分,也可以用來單獨評量受測者在五種健康體能要素的優劣。下表即是HPFQ的評量表。當然下表中的所有資料都是假設值(特別是有關慣用手握力的資料),主要是依據教育部公布的常模資料加以整理假定而成。各資料的平均數與標準差已經沒有年齡上的區別,以便簡化評量過程的複雜度,提供HPFQ的實用性。
男生健康體能商(HPFQ)評量表
受測者 | 王遜正 |
性別 | 男 |
出生年月 | 55 年 10 月 |
測驗時間 | 89 年 2 月 23 日 |
類別 | 測驗項目 | 平均數 | 標準差 | 測驗結果 | 得分 |
肌力 | 慣用手握力(kg) | 35.2 | 3.5 | 38 | 12.0 |
肌耐力 | 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次/min) | 32.6 | 4.5 | 29 | 8.0 |
柔軟度 | 坐姿體前彎(cm) | 30.4 | 2.4 | 31 | 10.6 |
心肺功能 | 一千六百公尺跑(sec) | 458.2 | 38.9 | 504 | 7.1 |
體脂肪百分比 | 身體質量指數(kg/m2) | 20.4 | 2.4 | 22 | 11.7 |
HPFQ | 49.3 |
整體而言,HPFQ的理論與實際應用時,可以透過以下幾點加以說明:
1.HPFQ五項基本要素的測驗項目需要進一步的確認。測驗的項目要能夠確實檢測出健康體能的要素,而且也能夠考量到實際測驗的可行性。在理論與實踐之間取得平衡。
2.HPFQ五項基本要素的評量,不考慮到受測者的年齡。相對的,為了增加HPFQ的實用性,五項基本要素的平均數與標準差必須具備相當的可信度,而且要能夠確實反應目前國人的能力。
3.HPFQ的進步與退步主要受到「是否經常運動?」的影響。長期不運動者,HPFQ會顯著的下降。經常運動者,如果想要持續提高HPFQ,則需要有計畫的長期運動訓練。
4.柔軟度與體脂肪百分比的高低,並無法確實反應HPFQ的優劣。這方面的限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5.對於15歲以下的學童進行健康體能的評量,主要在於瞭解其生長與發育狀況;15歲以上的學生進行健康體能的評量,則在於瞭解其健康體能的退步情形,並且給予適當的運動參與建議。一般來說,在學校體育課程與休閒活動豐富的教育環境下,學生健康體能應該不至於會有明顯的退步。其實,健康體能比較適合社會大眾的健康評估,以避免運動過少形成的身體機能退化。
建議閱讀:
「
運動生理學網頁中有關運動與健康相關主題」
「
教育部體適能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