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9045  部落格5  


運動生理週訊 回週訊首頁

運動生理週訊運動生理週訊電子報
Online ISSN : 1814-7712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或節錄

運動常識 訓練概論 能量來源 呼吸循環 肌肉骨骼 運動體能 訓練方法
身體組成 運動營養 運動環境 運動傷害 研究方法 網站發展 相關訊息

主題:划船測功儀的使用
發言 : niko 時間 : 07/03/28(22:45:50) From : 203.187.37.153 分類 : 訓練方法
運動生理週訊(第240期)

划船測功儀的使用(March.28.2007)

紀瑤璇

  划船 (rowing) 運動從1982年引進台灣,雖然發展迄今已二十餘年,但許多民眾,甚至是不同項目的運動員,對於此項運動仍然陌生。划船的動作循環轉變依序分為入水、拉槳、出水以及回槳等四種階段,練習的方式,可分為水上與陸上,水上的訓練模式又可細分為單人、多人、單槳與雙槳等並搭配成不同船型;甚至可因天候不佳因素或場地限制之下利用室內的划船測功儀 (rowing ergometer) 進行訓練。彭坤郎(2005)曾指出,划船測功儀與實際水面上的動作型態大部分是相同的,尚可以連接其他生化儀器,以有效評估選手之運動能力。此外,初學者的學習大多從划船測功儀開始接觸,一般民眾若有興趣,不妨亦可從划船測功儀來認識和體驗『陸上行舟』的快感。

一、常見的划船器

  市面上在販售的划船器材大多是利用阻力讓使用者施力而達到運動的目的。阻力的來源可分為皮帶 (圖1) 、彈簧 (圖2) 、油壓管式 (圖3) 及葉扇 (圖4) 等四種 (洪振滄,2001) 。

圖1 皮帶划船器
圖1 皮帶划船器
(洪振滄,2001)
圖2 彈簧划船器
圖2 彈簧划船器
(洪振滄,2001)
圖3 油壓管式划船器
圖3 油壓管式划船器
http://www.sun-pro.com.tw/title/pull/RW-360/index.htm

圖4 葉扇式划船測功儀
http://www.concept2.com/us/support/rowers/model_c/

  皮帶式、彈簧式和油壓管式的划船器,其椅座固定的型態,施力的肌群多為手部 (肱二頭肌、三角肌、肱三頭肌等) 與腰部 (腹直肌、腹斜肌等) ,而實際的划船運動使用的肌群則廣為全身性,葉扇式划船測功儀其椅座可隨運動者之腿部伸屈而變動 (圖4) ,故施力範圍擴至下肢肌群 (股四頭肌、臀大肌、股二頭肌、腸腓肌等) ,是划船運動員最適合亦是最常使用的划船輔助訓練器材。

二、划船測功儀的特色

划船測功儀的特色1.椅座
  位在滑軌上的可動式椅座,得以配合身高相異的使用者,自由的向前或向後滑動,有如進行水上真實划船動作般。
2.腳踏板
  動力的來源,伸縮式腳踏板可配合個人腳型尺寸向上向下調整,且寬鬆也可依腳型寬度適當的固定或放鬆。
3.葉扇式的設計
  葉扇式的設計可配合個人做功的大小,向上加重阻力;向下減輕阻力。
4.面版
  可顯示每分鐘預估的槳數、距離、時間、功率、心跳率和卡路里(Calorie) 。

三、划船測功儀動作技術

  划船動作週期為入水、拉槳、出水及回槳,若初期使用划船測功儀則可從出水動作開始練習,從分解動作慢慢練習再進階形成連續動作。以下即將划船動作簡單的分為四個階段:

出水階段1.出水階段 (左圖)
軀幹:適度的後仰。

上肢:將握把拉至肋骨下方。

下肢:腿完全伸直。

回槳階段2. 回槳階段 (右圖)
軀幹:向葉扇方向適度前傾。

上肢:肩部放鬆、手臂逐漸伸直。

下肢:待身體完成前傾與手臂呈放鬆伸直狀態時,腿部再緩緩屈膝。

入水階段3. 入水階段 (左圖)
軀幹:固定並維持於回槳階段已完成前傾角度即可。

上肢:肩部放鬆、手臂放鬆伸直。

下肢:個人自覺舒適的屈膝角度,約為小腿 (脛骨) 與滑軌成垂直狀即可。

拉槳階段4.拉槳階段 (右圖)
軀幹:身體角度的展開是待下肢蹬腿快要完成時,才和上肢一起完成拉槳動作。

上肢:拉槳初期手的支撐相當重要,雖然不是主要動力來源,但愈接近出水階段,手才呈現彎曲和背肌的使用向後,二者合力則愈顯得格外重要。

下肢:腿給腳踏板的用力,是拉槳中最先啟動,也是最重要的力量來源。故快速的使用大腿力量 (股四頭肌為最重要) 伸展膝關節的角度,將是決定每一槳的關鍵。


四、 常見的划船測功儀動作錯誤

上肢急於用力,導致力量分散
上肢急於用力,導致力量分散




出水重心過高,力量易分散
出水重心過高,力量易分散




身體後仰太多,使力量分散
身體後仰太多,使力量分散




拉槳初期,身體角度無固定住,致使腿蹬力量分散
拉槳初期,身體角度無固定住,致使腿蹬力量分散




拉槳初期,身體太早展開
拉槳初期,身體太早展開




回槳初期,身體未前傾與手臂未伸直,下肢太早彎曲,致使重心轉換不易
回槳初期,身體未前傾與手臂未伸直,下肢太早彎曲,致使重心轉換不易




肩膀過度用力,身體前傾太多
肩膀過度用力,身體前傾太多




出水階段,身體無後仰
出水階段,身體無後仰



(圖片來源:台北市B、C級划船講習會,2006)

四、划船測功儀與其他健身器材生理反應之比較

  Bouckaert, Pannier and Vrijens (1983) 以9名划船選手和在9名控制組 (未經過訓練的) 針對在腳踏車測功器和划船測功儀上的心肺反應,並於腳踏車測功器和划船測功儀上,進行非最大運動功率測試其有氧能力和相關變項;在非最大運動過程中,二組的心跳率和肺換氣量是相似的,但划船選手比控制組更低。在相同的強度下,划船選手和控制組的攝氧量在划船測功儀上都比在腳踏車測功器還要高。所以不論訓練與否,在划船測功儀上使用氧氣量會高於腳踏車測功器。

  Moyna等人 (2001) 比較六種運動 (跑步機、登階運動、腳踏車測功器、划船測功儀、滑雪模擬機與騎摩托車) 的能量消耗,在不同自覺量表等級之下 (RPE=11、13、15) ,受試者為9名男性和10名女性,對於不同運動項目測試三個等級的RPE的非最大運動。結果發現,男性不論在任何強度或運動項目,其能量消耗都大於女性,尤其是跑步機和滑雪模擬機。而女性消耗能量最高的項目則是跑步機、滑雪模擬機和划船測功儀。

  Yoshiga (2002) 曾以55名健康的男性為對象,針對划船測功儀與跑步機上運動之生理變項作進一步的比較,研究發現在不同血乳酸濃度之下所對應划船測功儀的心跳皆低於跑步機 (2 mmo/l:145±13/150±11 beat/min;4 mmol/l :170±10/177±13 beat/min;6 mmol/l :182±10/188±10 beat/min, p<0.05) ,且在划船測功儀時的最大心跳率皆低於跑步機上的運動 (194 beat/min and 198 beat/min) ,但在最大攝氧量的比較中,划船測功儀則較高 (4.50 ±0.5 and 4.35±0.4 l/min, p<0.05) 。在任一種指定的高強度下,划船測功儀使用攝氧量皆高於跑步機。這或許可表示在划船測功儀上使用坐式運動方式會有較多的肌群介入,同樣相對訓練強度得以促進較多的靜脈血回流與較少的心跳率反應。

划船測功儀與跑步機的運動生理反應差異 (Yoshiga, Higuchi, & Oka, 2003)  Yoshiga, Higuchi, and Oka (2003) 曾以15名老年男子 (62±3歲) 比較其在划船測功儀與跑步機上的心跳反應與攝氧量的變化,研究發現,在血乳酸濃度4 mmol/l 時,划船測功儀對應的心跳率低於跑步機 (151 ± 4 beat/min:160 ± 5 beat/min, p< .05) ,在最大努力運動時亦是 (171 ±7 beat/min: 177 ± 7 beat/min, p< .05)。雖然在血乳酸濃度4 mmol/l 時,划船測功儀使用的氧高於跑步機 (3.0 ± 0.4 l/min: 2.7 ± 0.4 l/min, p< .05) 以及最大努力運動亦是 (3.4 ± 0.4 l/min: 3.1 ± 0.3 l/min, p< .05) ,但在最大心跳百分比和心跳率的儲量中划船測功儀的使用卻是低於跑步機的 (右圖) ,結果建議可依心跳和氧氣之間的關係和長時間的心跳反應針對從事划船的老年人設定不同的運動處方。

  Deruelle, Fabre, Grosbois, Bart and Lensel (2004) 比較18位健康的年長者 (64.4± 4.7歲) 在腳踏車和划船測功儀的換氣閾值與心跳率。年長者在這二種器材的心跳率和攝氧量皆無顯著差異,在最大運動下最大攝氧量亦無顯著差異。研究指出年長者得以在儀器上測試換氣閾值與心跳,以決定賦予個人化的訓練強度。


五、小結

划船測功儀大賽實況  在不同健身器材下進行最大運動測試,划船測功儀能以較低的心跳率、較高的攝氧量與產生較高的能量消耗,並能促進體適能,更能運用全身的肌肉達到塑身的效果。此項運動是目前世界上受歡迎的健身器材之一,歡迎加入划船的世界!

參考資料

划船測功儀直購網http://www.concept2.com/

洪振滄 (2001) 。模糊理論應用於智障者復健划船器之研發。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彭坤郎 (2005) 。間歇訓練對划船選手測功儀成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湯銘新 (1996) 。奧運百週年發展史。台北: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

游斯徨 (2006) 。划船器訓練方法。2006年B、C級划船教練講習會。台北市:台北市體育會划船委員會。

Bouckaert, J., Pannier, J. L., & Vrijens, J. (1983). Cardiorespiratory response to bicycle and rowing ergometer exercise in oarsmen.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And Occupational Physiology, 51 (1), 51-60.

Deruelle, F., Fabre, C., Grosbois, J. M.., Bart, F., & Lensel, G. (2004). Individualization of training in trained elderly: comparison of the cardiorespiratory responses between cycle and rowing ergometers. Science & Sports, 19(2), 91-98.

Moyna, N. M., Robertson, R. J., Meckes, C. L., Peo, les, J. A., Millich, N. B., & Thompson, P. D. (2001). Intermodal comparison of energy expenditure at exercise intensities corresponding to the perceptual preference range.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33(8), 1404-1410.

Yoshiga, C. C. (2002). Heart rate is lower during ergometer rowing than during treadmill running.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87 (2), 97-100.

Yoshiga, C. C., Higuchi, M., & Oka, J. (2003). Lower heart rate response to ergometry rowing than to treadmill running in older men. Clinical Physiology And Functional Imaging, 23(1), 58-61.

 共有 0 回應


  回上頁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健康運動的方法與保健

運動與健康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粉絲團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