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9011  部落格5  


運動生理週訊 回週訊首頁

運動生理週訊運動生理週訊電子報
Online ISSN : 1814-7712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或節錄

運動常識 訓練概論 能量來源 呼吸循環 肌肉骨骼 運動體能 訓練方法
身體組成 運動營養 運動環境 運動傷害 研究方法 網站發展 相關訊息

主題:Web 2.0網站
發言 : scwang 時間 : 06/03/23(16:16:47) From : 140.123.226.99 分類 : 網站發展
運動生理週訊(第217期)

Web 2.0網站(March.23.2006)

王順正

  Web 2.0是一個新生的術語,它的應用可以讓人了解目前全球資訊網正在進行的一種改變 —— 從一系列網站到一個成熟的為最終用戶提供網路應用的服務平臺(Web 2.0,維基百科)。「Web 2.0: Is it a Whole New Internet?」(Cuene, 2005)的報告中指出,「很難去明確定義 Web 2.0,但當我們在網路上看到某些服務或功能時,就知道什麼是 Web 2.0了(It's hard to define, but I know it when I see it ...)」。中國大陸的 Keso 在「Web 1.0与Web 2.0」中,把這個資料中文化,內容大致如下:

項目Web 1.0 (1993-2003)Web 2.0 (2003-未來)
通過瀏覽器瀏覽大量網頁網頁
很多通過Web分享的其他「內容」
更加互動
更像一個應用程序而非網頁
模式 讀(read) 寫和貢獻(write & contribute)
主要內容單元 網頁(page)帖子/記錄(post / record)
形態靜態(static)動態(dynamic)
瀏覽方式 瀏覽器(Web browser) 瀏覽器、RSS閱讀器、其他
(browsers, RSS readers, anything)
體系結構客戶服務(client server)網路服務 (Web Services)
內容創建者 網頁編寫者(Web coders) 任何人(everyone)
主導者 電腦玩家(駭客,geeks)大量業餘人士(mass amatuerization)


  相較於以往網站使用者的「讀」,Web 2.0網站的使用者則以「寫」與提供資訊,為參與網站的新型態。個人網路資料的「記錄」、相互交流資訊的「動態」模式、網站提供使用者服務、「大量業餘人士」的介入等,讓新一代的網站,有別於以往提供內容資訊、入口資訊的傳統型態,讓網站更符合使用者個人的需要。在成千上萬的網站使用者的整合下,Web 2.0網站成為由使用者決定的網站。事實上,國內幾個大型的Web 1.0的入口網站(yahoo、pchome、yam),先後停止網頁空間的提供,改以Blog型態的方式提供服務,正是Web 2.0發展下的產物。

  Coates(2005)在Native to a web of data的資料中,列出了網站資料來源的設計方向---讓專業人士、網站資訊使用者能夠一起建構網站的內容。18個 Web 2.0 的思考方向Web 2.0 编程思想:16条法则Thinking in Web 2.0、......等,都提出Web 2.0世代的網站編輯方向:資料的相互連結、網站平台的自我成長、資訊的分享、使用者可以過濾訊息、以及每個使用者都是網站的一部份等。事實上,也有人提出「web2.0,是個概念,是個純粹扯淡而又忽悠人的概念」,還說「不說web2.0就很不時髦?就很不專業?就很不IT?真正做技術的,卻恰恰都沒關心過這種概念,只有這些無知的人,拿web2.0當個寶貝。」。當然,這個「純粹扯淡」的說法,立即受到網友的批判(iThome Blog? 又是個大玩笑也說 Web 2.0)。其實,這些討論與針鋒相對的內容,正符合網路可以自由發表想法的Web 2.0趨向,更提醒我們設計網站的人要注意專業的「技術」與「知識」,不要光想要找大家一起來分享、建構一個新網站。我覺得,未來Web 2.0網站是否能夠完全取代傳統的網站,完全需要由使用者的使用習慣而定。

  其實,運動生理學網站自2005年4月起,成立網站會員的運動部落格以後(運動生理週訊(第197期)運動生理學網站部落格(Blog)(April.23.2005)),已經讓運動生理學網站的發展方向,趨向於Web 2.0網站的型態。剛開始的時候,或許部落格的程式還很陽春、或許網站的使用者習慣網站提供運動資訊的方式,不過,最近幾個月來,由網站的流量來看(以前很少超過每天1000人次,最近經常超過2000人次),運動生理學網站的會員(運動)部落格正在發酵中,代表我們設計好的運動部落格雖然簡單,卻也慢慢的吸引會員的使用,記錄個人的資料。運動生理學網站似乎正朝Web 2.0的型態前進。

  2005年6月25日的第三次網聚時,網站已經說明未來以會員部落格的發展為主的趨向,2006年3月18日的第四次網聚雖然以頒發運動生理學網站獎學金為主,仍有一些網友提出對於網站未來發展的意見。其實,網站的內容一定會增加、網站的格式也絕對會持續改變,但是,網友參與網站的方式,如果停留在「讀」、「靜態的瀏覽」,網友將逐漸被新一代的Web 2.0網站所邊緣化。既然,現在流行「參與」、「交流」、「提供個人資訊與心得」,運動生理學網站也提供了這樣的功能與機制,網友何不就在「運動部落格」中,登錄一個新會員、寫日記與上傳相片、學習心得分享、寫下運動參與或訓練的感想與心得,並且與網站的會員交流(留言或回應部落格內容),實際的去體驗Web 2.0網站的內涵。

參考資料:

蔡志浩(2006)。新的數位落差:從 Web 1.0 到 Web 2.0。http://taiwan.chtsai.org/2006/02/21/xinde_shuwei_luocha/

Library Views 圖書館觀點(2005)。Web 2.0(http://libraryviews.blogsome.com/2005/07/06/85/)


回應 : 2 scwang時間 : 2006/5/19 下午 03:48:36 From : 140.123.226.99

入口網站業者:Web 2.0時代來臨 網路業者變平台提供者
http://www.tol.com.tw/CT_NS/Content.aspx?nsrc=A&ndate=20060505&nfno=N0115.001&nkeyword=web


  台灣各大入口網站包括Yahoo!奇摩、台灣微軟MSN事業部門、蕃薯藤數位科技、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及Google台灣等公司的高階主管,昨(四)日在一場研討會中一致表示,Web 2.0的時代已經來臨,網路業者將從內容主導和提供者,轉變為平台提供者或是服務整合者的角色,而未來網路的主導權將完全由網友掌控。

  台灣網際網路協會昨日以「二○○六年台灣網際網路應用策略論壇」為題,邀請各大入口網站高階主管,針對「Web 2.0預見網路新勢力-從創新服務到經營模式,網路重塑生活面貌」為題,進行焦點論壇。出席者有Yahoo!奇摩董事總經理鄒開蓮、台灣微軟MSN事業處副總經理林燕、蕃薯藤數位科技營運長蕭景燈、網路家庭技術部總監王稜翔。

  鄒開蓮表示,Web 2.0所帶來的是「概念性」的革命,是以使用者為中心,不只是要在網路上讀東西、寫東西,更是要貢獻東西。以雅虎奇摩來說,「知識+」服務就是一例。

  微軟MSN副總林燕指出,Web 2.0把網路主導權還給使用者,而使用者擷取資訊的方式也會不一樣。

  蕃薯藤數位科技營運長蕭景燈表示,透過網友的參與,知識可以再分散,而傳統媒體也不再掌握議題主導權,議題主導權會再下放給網使用者。

  網路家庭技術部總監王稜翔則表示,web 2.0時代,網路最常見的行為模式不是下載,而是大量上傳、分享及連結。

  業者一致表示,未來網路公司不再是內容提供者,而是平台供應商,提供合適的工具給網路使用者。 也因為這樣的改變,未來網路業者所面臨的挑戰為,能否提供一個合理、公平的環境給網路使用者。以及創造彼此雙贏的利潤分享機制。

  而Google台灣工程研究所所長簡立峰昨日也表示,軟體服務透過網路來提供的時代已經來臨了,Google也很重視Web 2.0的發展,有很多工具和產品是符合其精神,只是該公司不把Web 2.0拿出來講,是隱身在搜尋引擎後面的服務。 【何英煒/台北報導】


回應 : 3 scwang時間 : 2006/6/7 上午 06:12:19 From : 203.187.37.126

數位之牆》關於Web 2.0,給親愛的黃彥達先生
【文/黃彥達】
http://udn.com/NEWS/INFOTECH/INF3/3341826.shtml

◎蕃薯藤來信,第一個警鐘

我想,事情應該要從2004年六月底開始說起。那段時間你突然接到台灣入口網站蕃薯藤的來信,說要推出一個Blog服務稱為「全民速報」,因此希望能夠長期引用數位之牆的文章。

這種要採用文章的來信,想必你已經司空見慣。然而一個叫做Blog的詞彙卻在你腦海作響:Blog是什麼?對方丟了一篇介紹Blog的文章要你先閱讀,我猜你一定想:被稱為網路專家的你,還有什麼不知道的?

你困惑的看完那篇中文版的Blog介紹,發現上面有很多例如RSS之類的艱澀詞彙。雖然文字深入淺出的介紹了Blog的發展,但是仍然不能滿足你。於是你繼續查詢到Wiki以及SNS 之類的相關資料。

看完這堆文件後,你既驚訝又困惑於自己是不是錯過重要的東西。然而這對從96年以來就一直站在浪頭最前線的你來說簡直不可思議。於是你決定邀請你的Blog啟蒙導師,也是那篇介紹Blog文章的作者見面。

荒謬的是,這位名為Jedi的朋友是你數位之牆多年的讀者。那頓晚餐在聽完他對Blog,SNS ,Wiki的介紹之後,你不斷困惑的問著,那麼這些東西到底有什麼獲利模式?並試圖想在裡面找出一些線索。

◎與Jedi的晚餐,第二個警鐘

很熟悉的場景對嗎?還記得你99年在網路公司工作時,也同樣面對投資者及傳統產業的經營者質疑嗎?這些人對傳統事業的經營如此擅長,以致於無法評估當年網路產業的潛力,總是質疑這東西能賺錢嗎?

時空錯亂。在你轉而投身傳統電信產業後,雖然在科技行銷領域中能力大幅成長,更由於負責資費這個電信業的核心業務而對企業財務有更多理解,然而,你不知不覺中喪失了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與感知力。

你用在傳統產業學習到的專業知識回過頭來質疑這些網路上初創的事物,一如當年別人對你的質疑。幸而在當下的場合你沒有喪失對自己反省的能力。這種角色錯亂的情況曾在你心中引起一陣不安。

然而,你僅只是回家後發心閱讀RSS 及Trackback 技術文件,認定這東西在技術上僅是架構在XML 上的某種共通規範。是的,Blog和以前不同的就是網頁互相串連的自動化而已,你告訴自己。

在技術層次上定調後,在經營層面上你基於過去經驗,將此類服務定調為社群服務,並輕易的下了一個結論:網路社群服務的頻寬與儲存成本驚人,服務提供者必然感到經營壓力而無法提供全面的服務。

◎你選擇了退到安全的角落

此外,Blog網站的內容由網路使用者自行提供,若從媒體經營的概念來看,獲利模式不外乎廣告與加值服務銷售(包含有線與無線),否則單靠廣告是養不起服務提供者的。

先不管上面論述是否有錯,重點是你僅套用過去的經驗來看待這個新生事物,讓自己退到安全的角落。你放棄了用全新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事物的企圖而與態度,那種熱情退化的程度,實在讓人心驚。

「網路一直是我們最感興趣的事業。除此之外,我們沒有別的地方可去。。。更重要的是,我看見了技術加上服務之後能夠帶給人類更大的自由,以及更提昇人的價值。這樣的夢,值得我們一輩子追尋。」

這是2004年你與蕃薯藤工作人員之間往來的書信中,最底端你的簽名檔案。已經記不得你何時把這段文字從簽名檔案中移除。看來你所失去的遠不只是熱情而已。

雖然嘀咕著這有什麼好聽的,但在2006年六月二號,你還是選擇參加了詹先生有關Web 2.0 的座談。然而,幸好參加了那場座談,否則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才打算回過神來。

◎詹宏志先生的演講,第三個警鐘

詹先生是媒體出版業的長輩名人,97年投身網路事業曾經騰雲而起也曾經重重摔跤,但是在面對Web 2.0 時那種企圖與態度,好奇與熱情,想必深深的感動了你。會後,你眼睛閃爍著一種許久未見的光芒。

你說,詹先生提到的Web 2.0 是植基於寬頻及儲存成本大幅降低的大環境中,這句話簡直如當頭棒喝,因為經營者所擔心的社群服務經營成本與限制,已經不復存在。然而,你卻沒觀察出來。

詹先生提到Web 1.0 時代是內容出版的成本降低,重點在Content ,因此經營典範是搜尋引擎。因此,能夠快速協助人們找到內容的企業,業務就會增長。

而Web 2.0 卻是人與人聯繫的成本降低,重點在Connectivity。能夠協助人類彼此聯繫的企業,業務就會大幅增長。然而經營典範是什麼?這就是令人興奮的地方,正如97年的網路時代,大家都在摸索。

雖然你一邊興奮的說著,但心裡應該是有些慚愧的。詹先生曾經在一些公開的場合裡說你的數位之牆文章也是他常尋找思考靈感的地方。然而你在熱情與心態上卻已經遠輸給這位忘年之交,能不慚愧嗎?

◎還在等什麼,該上路了

近年來你的文章越寫越乏味。除了創新精神已死之外,部分原因是台灣的網路產業環境創新動力越來越不足形同死水,水準大幅落後韓國與大陸。平日能刺激思考的素材少了,東西也就乏味了。

詹先生提到,韓國第一名的網站已經經過了三次的輪替。最早先是韓國Yahoo!,再來是入口網站Daum,一直到最近當紅的CyWorld 。每一次看似固若金湯的領先者,總是被更創新的應用拉下馬來。

如果你真的熱愛新事物,那麼就朝不斷誕生新事物的地方前進吧!當你在傳統產業打滾學會一身功夫時,別忘了你當年謹守的信念:直視事物的本質,並從中掌握趨勢。因為真正上乘的武功,是沒有招式的。

親愛的黃彥達先生,我們曾經聽你自許要當個頑童一直到老,因此你現在的老態是我們不願意見到的。網路十年已經過去,我們期待能看到你深切自醒,並再度站上科技發展的最前浪上。你能嗎?希望你能。

☉訂閱《數位之牆電子報》FREE!
每週一發報,探討數位化導致的變革,面向包含通訊、網路、新媒體對你我生活及企業與社會的影響。【2006/06/05 數位之牆】


回應 : 4 scwang時間 : 2006/7/20 下午 11:02:15 From : 140.123.226.99

完全解讀 Web 2.0
數位時代 2006 / 07 / 19 (星期三)

【盧諭緯】
第一波網路革命已經結束,新一波Web熱潮正在蔓延,近年來「Web 2.0」這個名詞被炒得火熱,當你在Google輸入「Web 2.0」,你會得到2.1億個搜尋結果。那麼什麼是Web 2.0?為什麼它如此有魅力?這股風潮又會對商業運作或社會發展,帶來什麼樣的衝擊?且看《數位時代雙週》為你做最深入的分析報導!

四月七日,台大第二學生會議中心的國際會議廳內座無虛席,連會場外大廳都聚集了不少人透過轉播聆聽演講,台上的講者是網路維基百科(Wikipedia)創辦人威爾斯(Jimmy Wales)。他表示,維基百科的成長,大大地衝擊過去詮釋資訊的主導權,在這個平台上,人人都可「發表、註解、分享、檢驗」資訊。

六月二日,在同一個場地,被視為台灣網路發展重要旗手,也是網路家庭(PChome Online)董事長詹宏志,舉辦了一場「迎接Web 2.0時代要做的事」公開演講,同樣吸引滿場人潮,「當年對網路及媒體關係的想像,我辦了《明日報》,但因為那時不懂現在談的Web 2.0概念,也沒有真正意識到群眾的力量會有多麼大,就把《明日報》給收了。但現在回頭看,那三億元的教訓,如果只有我學到就太可惜了,我們都必須再認真學習如何跟群眾對話。」

傳播自己的年代

今年四月底,香港一名在公車內高聲講手機的中年男子,因為不滿被坐在後面的年輕人輕拍肩膀要求他降低聲調,轉身用連篇粗話指著年輕人痛罵,整個罵人的過程,全部被一旁的乘客用手機拍了下來,以「巴士阿叔」為名,將影像上傳至美國最大的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每天吸引了近六百萬人次觀賞,成為華人圈的重要話題,這個網站的精神,就是要網友「傳播自己」(Broadcast Yourself)。全球首富暨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都難抵抗它的魅力,六月中,他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承認,他在閒暇之餘時常登入該網站,觀看網友創作分享的內容。

專門追蹤網際網路活動的Hitwise公司,七月中發表的一份調查顯示,音樂社群網站MySpace上網人次,占美國整體網際網路流量的四.四六%,高於雅虎的四.四二%,成為美國造訪人次最多的網站,「兩年前MySpace還沒沒無聞,現在卻躍居第一,可見網路正面臨一波新的變化,」Hitwise全球研究部門總經理譚瑟(Bill Tancer)評論。

投資潮回來了

使用端的熱潮也席捲到產業及投資界。過去一年,中國網路產業一直傳言,有三十到四十億美元的外資,開始投入中國網路市場。位在上海的土豆網拿到百萬美元,北京的千橡集團也募到到近五千萬美元,「現在的狀況是哪邊人多就奔哪去,」中國網站公司Feedsky負責人呂欣欣觀察。而原本在新浪網工作的周磊,不久前放棄了穩定的高薪工作,決定開辦自己的社群網站「六人行」。

更早之前,旗下擁有福斯電視(Fox TV)、倫敦泰晤士報(The Times)等各類媒體公司的澳洲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去年六月以五.八億美元現金,買下MySpace,而YouTube何時被人以多少金額收購,是近來矽谷的熱門話題。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許多在二○○○年針對網路產業成立的創投資金,最近又動了起來,甚至投入更多,在二○○○年時,投入單一公司的資金規模大約是二.五億美元,而現在提升至約四億美元的水準,去年一年總計有二百四十二億美元的資金,投在網路新創公司身上。

健康成長的網路產業

不同的新聞事件,不同的人物,共同的交集點只有一個:Web 2.0。當你在Google輸入「Web 2.0」,你會得到二.一億個搜尋結果。什麼是Web 2.0?為什麼它如此有魅力?這股風潮又會對商業運作或社會發展,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很多公司正在將這個詞加到他們的行銷炒作中,但卻沒有真正理解其含義,」Web 2.0風潮的帶動者奧萊禮(Tim O’Reilly),在去年發表了一篇〈什麼是Web 2.0:下一個軟體世代的設計原則及營運模式〉(What is Web2.0:Design Pattern and Business Model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文章,回應他在二○○四年提出「Web 2.0」一詞,他指出,縱然歷經了二○○一年所謂的泡沫化,但事實是,因為上一波的沖刷洗禮,網路產業呈現出比以往健康的體質;再從使用的普及程度看,「網路比其他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令人激動的新應用程式和網站,正在以令人驚訝的規律性湧現出來,」奧萊禮說,Web 2.0就是用來描繪這樣一個產業生態的變化。

就技術層面來看,開放原始碼運動在多年的推行下,已廣泛被軟體產業接受,軟體及應用的開發流程變得更簡單,而寬頻及上網人口的普及性,又將這些新應用快速地傳遞分享,漸漸就形成這股Web 2.0的新浪潮。

使用者為中心

歸結奧萊禮的觀點,Web 2.0具有三大特點:第一不論是鼓勵使用者參與內容創作,或是使用者之間的互動,總之所有在網站做的事,都要從使用者為中心出發;第二個重點是開放的重要性,因為透過開放的討論,才能回過頭來豐富使用者的經驗,比如說Google地圖服務,就被廣泛運用在旅遊日記的標註,或是房地產買賣的檔案中;最後,Web 2.0強調使用者網絡的外部延展性,也就是說經由服務的提供,形成去中心化的型態,像Skype網路電話,或是崛起於西班牙的無線網路服務公司Fon,就是擴展網絡外部性的例子。 「由下載到上傳,從閱讀到分享,這不是世代的交替,而是網路發展的自然階段,」詹宏志說,Web 2.0的魅力在於,它促成了社會權力大轉移,提供了一個真正的民主發言廣場,「它再度挑戰我們對於創新的想像力。」

在Web 1.0時代,對於網站服務,大致有幾種分類:以匯集各類資訊為主的入口網站、提供訊息的新聞媒體類別,另一個大宗就是所謂的電子商務類型網站。進入到2.0時代,主導權交回到使用者手中,網站的模式也由經營者的獲利角度,轉變為使用者需求的應用類別,除了寫電子郵件、找資料、傳照片外,許多開發者已經將原本必須下載至電腦中安裝的軟體,變成網路的版本,不需要灌軟體一樣能享受便利。一家提供將Word變成網路版的小公司Writely,成立不到一年,今年五月就被Google收購。

給予型經濟的誕生

鼓勵使用者當家作主、發表意見的參與式媒體,也紛紛冒出頭,如總部在舊金山,由二十九歲羅斯(Kevin Rose)花十五美元發跡的Digg;另一種則是結合不同技術的混搭型(Mash-up)網站,Google的各類服務就是很多網站的基礎,比如將搜尋社群化的Eurekster,就被美國著名的雜誌《連線》(Wired)及《紅鯡魚》(Red Herring),選為Web 2.0潮流下值得關注的新創公司。

當然,也不能忽略網路與電信整合的可能性。總部位在加拿大的Iotum,讓使用者可以上網設定條件後,自動幫忙過濾電話接聽與否。

「給予型經濟創造出大量的選擇,這份狂熱已經扭轉了經濟型態與社會網絡,」網路趨勢專家,也是暢銷書《Net & Ten》作者凱文.凱利(Kevin Kelly)評論。

就如同當年第一波網路浪潮,歷經文化的洗禮後,要維持穩定的服務營運,終究免不了回歸到現實的商業考量。「沒有人明確知道獲利模式是什麼,但在前一波的發展中,大家都學習到,擁有愈多使用者經驗,有人、有流量,就有機會找到商機,」詹宏志指出,這也是為什麼包括網路家庭在內,在獲利模式都還不明朗之際,所有Web 1.0時代興起的公司,都積極地進行購併、或是自行開發新服務,「沒人敢保證既有優勢,會不會就在無意間消失。」



共有 4 回應   回上頁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健康運動的方法與保健

epsport-ad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粉絲團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