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週訊(第119期)
個體無氧閾值(April 26, 2002)
王順正
個體無氧閾值(individual anaerobic threshold,簡稱IAT)是1981年Stegmann等人所提出。Stegmann等人認為,傳統以血乳酸濃度2 mMol/L與4 mMol/L,做為乳酸激增點(onset of blood lactate accumulation,簡稱OBLA)的乳酸閾值判定方式,並沒有考慮到人體運動時血乳酸產生與排除的個別差異。也就是說,人體在高強度下運動時,肌肉中不斷的在產生乳酸,進而擴散至血液中,同時,血液中的乳酸也不斷的被清除;這種擴散或清除的速率必定存在個體的差異。
當乳酸的濃度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而提高時(下圖),代表乳酸的擴散速率大於乳酸的清除率。由此可見,人體由很低的強度下,漸增負荷運動的過程中(開始運動至停止運動的過程中),必定有一個時間(tEm)的乳酸清除率最大,而且等於乳酸的擴散率。當運動至A點停止運動後,由於運動已經結束,此時,乳酸的擴散率將會逐漸減少(由於組織中的乳酸在剛開始結束運動時濃度仍然很高,大約在運動後的2至3分鐘左右血乳酸濃度才會開始減少),乳酸的清除率則仍維持,因此,可以透過結束運動後,血乳酸恢復到運動剛結束(A點)時濃度的時間長短,來推算乳酸擴散率與清除率相等的運動負荷(Em)高低。

個體無氧閾值說明圖(Stegmann等人,1981)
實際進行個體無氧閾值的推算時,當然必須先進行漸增強度運動的血乳酸濃度測量(上圖),而且必須在運動過程中每三分鐘抽血一次(當然較短的時間也可以,只是可能出現血乳酸濃度還未穩定的狀況;較長的時間則可能會出現血乳酸濃度增加過高的情形),而且還必須在運動後的第1、3、5、10分鐘抽血,因此,檢測的流程是相當複雜的。判定IAT的過程,則是以運動結束時血乳酸為基準,運動後血乳酸恢復到與運動剛結束的濃度一致的時間,則被用來進行IAT的實際推算(上圖B至血乳酸上升曲線的切線位置即為IAT)。除此之外,IAT在判定時,傳統上必須透過繪圖的方式小心評估,其實也是相當主觀的判定方式。1992年王鶴森利用這種檢測乳酸閾值的方式,實際進行各種無氧閾值測定法的比較。本人即以協助處理資料的立場,將IAT判定的方式電腦化,進而獲得人工推算的IAT(159±32.1W)與電腦推算的IAT(157.8±29.2W)不僅沒有顯著差異,而且兩者的相關達到0.98。透過電腦運算能力上的效率,確實能夠提高判定IAT的正確性與效率。

個體無氧閾值判定的輸入畫面
上圖即是執行程式後的輸入畫面。只要輸入開始運動後的時間與對應的血乳酸濃度,即可獲得下圖的IAT判定結果。由於程式已有十年以上的歷史,而且當時還有很多黑白的螢幕,因此,畫出來的圖形僅是黑白的。除此之外,執行程式後,看看螢幕中的輸入說明,即可很容易的進行IAT的電腦判定評量。

個體無氧閾值判定的結果(王鶴森,1992)
附記:附上十幾年前寫的
程式(是DOS版本)執行檔,歡迎使用(免費、記得註明程式為本人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