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週訊(第302期)
跑步是決定鐵人三項成績的關鍵?(August.23.2014)
王順正、林玉瓊、黃彥霖、王顥翔
鐵人三項 (triathlon) 比賽是由游泳、自行車、跑步三種運動組合而成的耐力運動競賽。最早的鐵人三項 (iroman triathlon) 比賽是1978年在夏威夷舉行,後來每年都在夏威夷舉行鐵人三項世界冠軍賽 (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Rust等,2011),目前每年都會超過2000人,由世界各地來參加這個年度盛會。正式的Iroman triathlon競賽距離為游泳3.8公里、自行車180公里、跑步42.2公里。2000年雪梨奧運開始,鐵人三項列入奧運正式比賽項目,比賽的距離 (olympic-distance triathlon) 為游泳1.5公里、自由車40公里、路跑10公里。由於三種運動項目的特殊性,一般休閒運動參與者參與鐵人三項的訓練困難度極高,也是眾多耐力運動參與者夢想挑戰的競賽。

既然鐵人三項比賽是由游泳、自行車、跑步所組合而成的耐力競賽,那麼哪一個項目對於比賽成績的影響比較大呢?Frohlich等 (2008) 收集2003-2007年世界杯Olympic-distance triathlon的成績,分析每年55-72位完賽選手、以及名次前20名選手,在三個運動項目與比賽成績的相關係數 (右表);研究發現全部完賽選手三個運動項目成績與比賽成績皆有顯著相關,但是名次前20名選手三個運動項目成績與比賽成績的相關,則僅呈現跑步項目具備顯著性,也就是說優秀鐵人三項比賽選手的跑步成績與整理成績顯著關連。2007 world championships比賽前20名選手游泳、自行車、跑步的Z分數變化圖 (下圖),也呈現出跑步項目成績與鐵人三項比賽成績的密切關連性。Frohlich等 (2013) 以2012倫敦奧運的鐵人三項比賽資料為基礎,分析發現10公里跑步成績在29分鐘以下是獲勝的關鍵 (2013年台灣全國運動會一萬公尺冠軍蔣介文、成績30:07.81,看起來台灣的選手要在鐵人三項比賽中有所表現,難度相當的高)。Frohlich等 (2014) 的研究則指出,具備優異游泳、自行車能力的鐵人三項運動選手,就算增加游泳、自行車的訓練量也無法彌補跑步表現的影響。Frohlich研究團隊,透過鐵人三項比賽各分項成績的統計分析,確認了鐵人三項比賽時的跑步成績與鐵人三項成績的重要關連。

2007 world championships比賽前20名選手游泳、自行車、跑步的Z分數變化 (Frohlich等, 2008)

Rust等 (2011) 收集184名休閒男性鐵人三項選手的年齡、人體測量學、訓練、以及以往參賽經驗資訊,進行以鐵人三項成績為效標的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研究結果發現,雖然鐵人三項比賽時的游泳平均速度、自行車平均速度、跑步平均速度,皆與Iroman triathlon比賽時的成績顯著負相關 (-0.22、-0.29、-0.39),但是馬拉松最佳成績、Olympic-distance triathlon最佳成績的相關更高 (0.62、0.60,下圖),經過逐步迴歸分析的結果顯示鐵人三項成績 (Ironman race time, 分鐘) = 152.1 + 1.332 × (馬拉松最佳成績,分鐘) + 1.964 × (Olympic-distance triathlon最佳成績,分鐘) ( r
2 = 0.65 )。Rust等 (2013) 則分析2009-2012年的ITU (International Triathlon Union) 世界Olympic-distance triathlon比賽的男女選手成績差異,研究發現男性、女性鐵人三項選手游泳、自行車、跑步成績差異分別是9.1±5.1%、9.5±2.7%、以及14.3±2.4%,男女鐵人三項選手跑步項目成績的差異顯著大於游泳、自行車項目成績的性別差異 (右圖)。Rust研究團隊透過更進一步的統計分析,發現鐵人三項比賽時的跑步成績、選手的跑步能力與鐵人三項成績具備顯著關連。

Iroman triathlon成績與馬拉松最佳成績、Olympic-distance triathlon最佳成績的相關 (Rust等, 2011)

Vleck, Burgi與Bentley (2006) 則以24名自願參與研究的鐵人三項選手為對象,以2002年ITU世界盃Olympic-distance triathlon鐵人三項比賽的成績,進行比賽成績前12名 (前50%)、後12名 (後50%) 選手,在比賽游泳、自行車、跑步時,不同比賽距離位置的速度比較 (分別紀錄游泳222公尺、496公尺、693公尺、915公尺、1189公尺、以及1385公尺的瞬間速度,自行車計算每圈6.7公里平均速度、跑步則紀錄四圈在993公尺、2.5公里處的瞬間速度)。右圖顯示前50%與後50%鐵人三項成績選手,在不同比賽項目最後的排序狀況;在游泳比賽最後的排序上就有顯著排序差異現象 (** P < 0.05),游泳+自行車比賽最後的排序則沒有顯著差異 (游泳排序在後的選手有加快自行車速度的趨向),比賽最後的排序呈現顯著差異 (* P < 0.01);下左圖顯示游泳比賽時,排名前50%選手在前500公尺的游泳速度顯著快於後50%選手,後面的1000公尺則沒有游泳速度上的差異;下中圖顯示自行車比賽時,排名後50%選手在前面20公里加快自行車速度 (第二圈速度顯著快於前50%選手),來拉近跟前50%選手的距離,所有選手在自行車比賽後面20公里皆有降低速度的趨向;下右圖顯示跑步比賽時,排名前50%選手的跑步速度皆顯著比後50%選手快 (p < 0.01)。研究結果顯示游泳比賽時的前500公尺,可能就是造成比賽名次的重要條件。Landers等 (2008) 的研究也提出游泳比賽的排序是影響鐵人三項比賽的重要因素。分段紀錄鐵人三項比賽時的游泳、自行車、跑步速度,可以發現鐵人三項比賽各項目的速度,並不是以固定速度的方式進行,游泳項目先快後慢,自行車項目逐漸加快到一半路程後速度減慢,跑步則是先快後維持一定的速度到比賽結束。

Olympic-distance triathlon比賽前50%、後50%選手的速度變化 (Vleck, Burgi, & Bentley, 2006)
跑步的成績優劣與鐵人三項成績確實具備顯著關連,鐵人三項選手應該特別加強跑步項目的訓練。優秀的鐵人三項選手通常在游泳比賽前半段,已經具備比賽速度上的優勢,接著在游泳比賽後半段、自行車比賽時,維持優勢與調節體力,並且在跑步比賽中奮力向前。跑步確實是決定鐵人三項成績的關鍵,但是優異的游泳表現,似乎是促成跑步關鍵的另一重要條件。
引用文獻
Frohlich, M., Balter, J., Emrich, E., & Pieter, A. (2014). Can the influence of running performance in olympic-distance triathlon be compensated for? Journal of Athletic Enhancement, 3(1), 1000134.
Frohlich, M., Balter, J., Pieter, A., Schwarz, M., & Emrich , E. (2013). Model-theoretic optimization approach to triathlon performance under comparative static conditions - results based on the olympic games 201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inesiology & Sports Science, 1(3), 9-14.
Frohlich, M., Klein, M., Pieter, A., Emrich, E., & Giesing, J. (2008). Consequences of the three disciplines on the overall result in olympic-distance triathl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4), 204-210.
Landers, G. J., Blanksby, B. A., Ackland, T. R., & Monson, R. (2008). Swim position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triathlon outco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ercise Science, 1(3), 96-105.
Rust, C. A., Knechtle, B., Knechtle, P., Rosemann, T., & Lepers, R. (2011). Personal best times in an Olympic distance triathlon and in a marathon predict Ironman race time in recreational male triathletes. Open Access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 121-129.
Rust, C. A., Lepers, R., Stiefel, M., Rosemann, T., & Knechtle, B. (2013). Performance in Olympic triathlon: changes in performance of elite female and male triathletes in the ITU World Triathlon Series from 2009 to 2012. SpringerPlus, 2, 685, 1-7. doi:10.1186/2193-1801-2-685.
http://www.springerplus.com/ content/2/1/685
Vleck, V. E., Burgi, A., & Bentley, D. J. (2006). The consequences of swim, cycle, and run performance on overall result in elite olympic distance Triathl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7, 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