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9476  部落格5  


運動生理週訊 回週訊首頁

運動生理週訊運動生理週訊電子報
Online ISSN : 1814-7712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或節錄

運動常識 訓練概論 能量來源 呼吸循環 肌肉骨骼 運動體能 訓練方法
身體組成 運動營養 運動環境 運動傷害 研究方法 網站發展 相關訊息

主題:游泳強度對隨後自行車、鐵人三項表現的影響
發言 : scwang 時間 : 14/08/02(13:06:34) From : 220.143.207.179 分類 : 訓練概論
運動生理週訊(第299期)

游泳強度對隨後自行車、鐵人三項表現的影響(August.2.2014)

王順正、林玉瓊、黃彥霖、李昭慶

  鐵人三項比賽的競賽順序是游泳、自行車、跑步,因此探討鐵人三項比賽時,游泳強度高低對於後續自行車、跑步表現的影響,對於鐵人三項競技選手、熱愛參與鐵人三項比賽的社會大眾,顯得相當重要。

運動生理週訊第299期 游泳強度對隨後自行車、鐵人三項表現的影響  游泳之後進行自行車運動會有什麼運動生理的影響呢?Laursen, Rhodes與Langill (2000) 以8名參加過Canadian Ironman Triathlon比賽、平均每週訓練16.4±0.9小時的男性鐵人三項選手 (年齡34±2歲、身高175±2公分、體重71.3±1.8公斤、VO2max63.2±2.1 ml/kg/min) 為對象,進行兩次3小時、自選踩踏頻率的自行車運動測驗,其中一次受試者先在50公尺室內游泳池中進行3000公尺游泳。研究發現,在自行車運動之前進行3000公尺的游泳運動 (完成時間為52分28秒±1分48秒),雖然會造成自行車運動過程的踩踏負荷下降 (222±14 W、212±13 W),但是兩者沒有顯著差異;受試者自行車運動過程的心跳率也會降低 (147±5 bpm、143±4 bpm),但是也沒有顯著差異。對於ultraendurance triathlon選手來說,自行車運動前的3000公尺游泳,並不會影響到自行車運動的表現。

運動生理週訊第299期 游泳強度對隨後自行車、鐵人三項表現的影響  Peeling, Bishop與Landers (2005) 以9名鐵人三項選手 (21.2±2.6歲、77.5±3.8公斤、187.1±6.1公分、VO2peak 68.77±8.07 ml/kg/min) 為對象,依據750公尺游泳測驗最佳成績 (25公尺游泳池) 為基準,進行三次不同游泳強度 (S80組為游泳測驗成績的80-85%、S90組為90-95%、S100組為98-102%) 的750公尺游泳測驗後,進行500 kJ作功量 (約20公里自行車運動) 的自選踏頻原地自行車作功量測驗 (Cyclemax, School of Human Movement & Exercise Scienc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然後進行戶外的5公里跑步 (250公尺草地跑道) 測驗。研究紀錄三組游泳時的划頻、划幅資訊,發現游泳速度不同會造成划頻間的顯著差異,但是在划幅方面則沒有顯著差異 (右圖)。研究結果發現,S80組、S90組、S100組的游泳成績分別為733.6±65.7秒、672.6±57.3秒、619.2±54.9秒,500 kJ的自行車成績分別為1654.1±140.3秒、1682.3±155.2秒、1808.7±201.8秒 (S80組與S90組顯著少於S100組),跑步成績分別為1208.7±73.9秒、1258.0±78.3秒、1265.1±75.2秒 (三組間沒有顯著差異),總運動時間則分別為3658.1±164.8秒、3681.0±213.6秒、3763.4±222.1秒,S80組的總運動時間顯著少於S90組與S100組 (下圖)。以游泳最佳成績的80-85%進行游泳後,再進一步參與自行車、跑步比賽,反而會獲得更好的鐵人三項成績。

運動生理週訊第299期 游泳強度對隨後自行車、鐵人三項表現的影響
不同游泳強度對隨後自行車、鐵人三項成績的影響 (Peeling, Bishop, & Landers, 2005)

運動生理週訊第299期 游泳強度對隨後自行車、鐵人三項表現的影響  Bentley等 (2007) 則以9名鐵人三項選手 (年齡25.1±5.8歲、身高175.8±6.5公分、體重69.5±7.2公斤、VO2max 69.3±3.6 ml/kg/min、每週訓練15.6±4.6小時、最大作功負荷PPO 321.1±28.5 W) 為對象,分別進行三次400公尺自由式游泳運動隨後再進行20分鐘原地自行車運動的測驗,三次游泳的強度分別為最大速度游泳400公尺 (SC100%)、最大速度的90%游泳400公尺 (SC90%)、以及有人帶領的跟隨位置 (drafting position) 進行最大速度游泳400公尺(SCdrafting)。研究結果顯示SC100%、SC90%、SCdrafting的平均速度分別為1.26±0.11 m/s、1.13±0.10 m/s、1.27±0.10 m/s,划頻 (stroke rate) 分別為37±4次/分鐘、31±4次/分鐘、38±4次/分鐘 ,隨後進行20分鐘原地自行車運動的平均負荷 (W) 則有SC100%顯著低於SC90%、SCdrafting的現象 (右圖)。運動過程中血乳酸濃度與自覺量表 (RPE) 則出現SC90%在游泳後顯著低於SC100%、SCdrafting的現象 (下圖),自行車運動時與運動後則沒有顯著差異。這個研究再度驗證以較低強度 (最快速度的90%) 進行游泳運動後,可以顯著提高隨後自行車運動的表現;而且,游泳時如果在有人帶領下、在尾隨位置游泳,不必降低游泳速度也可以達到提高隨後自行車運動表現的效果。Delextrat等 (2003) 的研究也發現,以跟隨位置游泳可以提昇隨後自行車運動的效率達4.8%,可能是跟隨前方游泳者游泳時,造成相對強度降低,獲得低強度游泳隨後自行車運動效率提高效應。

運動生理週訊第299期 游泳強度對隨後自行車、鐵人三項表現的影響
游泳速度不同隨後自行車運動過程的血乳酸、RPE變化 (Bentley等,2007)

  為什麼有人帶領下游泳可以提昇隨後自行車運動的表現呢?Charard與Wilson (2003) 以原地游泳裝置 (flume environment),進行游泳者在側面跟隨位置下,不同距離條件下的生理反應與水流阻力 (drag) 的變化。研究結果顯示跟隨位置以落後領游者0至50公分 (游泳者在領游者腳趾後面) 時阻力降低21%至20%,而且攝氧量 (降低11%)、心跳率 (降低6%)、血乳酸濃度 (降低38%)、RPE (降低20%)、划頻 (降低6%)皆會顯著降低,划幅 (增加6%)會顯著增加;跟隨者在領游者側面距離100公分時,水流阻力以跟隨在領游者手指位置後面50公分 (降低6%) 至100公分 (降低7%) 的阻力最小,超過200公分之後的阻力與沒有跟隨的阻力相似。對於鐵人三項選手或在開放水域游泳的競賽者來說,選擇在前方領游者 (腳趾) 後面0至50公分時的阻力最少;如果採用在領游者側面100公分時,則以落後領游者 (以手指位置為準) 50至100公分的跟隨位置游泳,將可以降低游泳時的水流阻力。在較低的水流阻力下游泳,相對的強度就會降低。

運動生理週訊第299期 游泳強度對隨後自行車、鐵人三項表現的影響 運動生理週訊第299期 游泳強度對隨後自行車、鐵人三項表現的影響
運動生理週訊第299期 游泳強度對隨後自行車、鐵人三項表現的影響
游泳者跟隨位置差異的水流阻力變化圖 (Charard & Wilson,2003)

  為了提昇游泳隨後自行車、鐵人三項完賽成績表現,游泳時以最佳游泳成績的80%至90%強度進行比賽,反而可以獲得更好的自行車運動表現,甚至可能提高鐵人三項完賽成績表現。如果在游泳比賽時,選擇以跟隨著領游者0至50公分的跟隨位置游泳,或者以距離領游者側面100公分、落後50公分至100公分的跟隨位置游泳,不需要降低游泳的速度,就可能可以提高游泳隨後自行車、三項完賽成績表現。

引用文獻

Bentley, D. J., Libicz, S., Jougla, A., Coste, O., Manetta, J., Chamari, K., & Millet, G. P. (2007).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intensity or drafting during swimming on subsequent cycling performance in triathletes.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61. doi:10.1016/j.jsams.2006.05.004

Charard, J-C., & Wilson, B. (2003). Drafting distance in swimming.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35(7), 1176-1181.

Delextrat, A., Tricot, V., Bernard, T., Vercruyssen, F., Hausswirth, C., & Brisswalter, J. (2003). Drafting during swimming improves efficiency during subsequent cycling.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35(9), 1612-1619.

Laursen, P. B., Rhodes, E. C., & Langill, R. H. (2000). The effects of 3000-m swimming on subsequent 3-h cycling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for ultraendruance triathletes.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83, 28-33.

Peeling, P. D., Bishop, D. J., & Landers, G. J. (2005). Effect of swimming intensity on subsequent cycling and overall triathlon performance.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39, 960-964.

 共有 0 回應


  回上頁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做個有智慧的跑者

epsport-ad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粉絲團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