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週訊(第350期)
緬懷摯友江界山教授(January 9, 2017)
林正常
有生之年,能夠結識學養豐富,風度翩翩的江界山教授,是人生莫大的榮幸與福氣。
我是85學年第一學期,因為江界山教授的關係而受聘為文化大學的兼任教授,擔任碩士班的肌力與體能訓練以及大學部的運動醫學兩門課。這一年應該是運動教練研究所成立的一年。江教授他深知近代運動訓練的趨勢以及國內教練對肌力與體能訓練知識的匱乏,這一門課在國內首開先例,成為研究所必修課程。為了這一門課,1996年6月,江教授送給了我一本Essential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原文書。沒有辜負江教授的心意,2004年,我與同好,出版了本書第二版的中文翻譯版 (藝軒)。後來江教授在文大成立協會,此課程成為顯學。

攝於八里江教授頂樓陽台 江教授是研究所讀書會的常客
沒有江界山教授的熱誠感召,我可能不會也沒機會前來文化大學擔任專任教授,成為他的所長接班人。我跟江界山教授雖然彼此相知相惜,因為大家都忙,事實上,很少有機會閒聊。不過,我們兩個人,大概都知道對方在想什麼。為了博士班,我們曾一起到教育部找人溝通,爭取協助成立事宜。博士班成立招生前夕,他卻被指派擔任業務忙碌的體育館館長兼體育室主任。
在我印象中,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人。研究所裡,他主要是帶領運動訓練的研究生。這一類的研究生,不管是碩士班,抑或是博士班,大概都是比較術科專長,在學科方面比較需要關懷與協助的。而教師能夠從研究生那裡得到的協助與回饋相對地較少的。對研究生的指導,他堪稱有教無類,相當有耐心,總是鼓勵多於責備,總是希望能夠把他們帶好,讓他們完成學業。基本上,他認為只要肯努力,下功夫,學會任何東西都是有可能的。他認為研究生要勇於嘗試,激發自己的潛能。
與江界山教授相處的日子裡,深知他溫文儒雅,待人總是和顏悅色,從不口出惡言,厲言相向。他也從不跟人爭出風頭,為了學校,經常是委曲求全,事情圓滿就好,有時不免為他不平叫屈。
江界山教授常說好話,與人互動多的是讚美。在我65歲時,他在台中的一次研討會公開的場合,慷慨的秀出他的絕招7x7短詞 (下左)。還在我「又見正常心」一書序文裡,幫我寫出了第二篇短詞 (下右),兩則短詞,充分地嶄露出他的才華,與對於我這個朋友的誠摯心意。不知體育與運動界裡還有誰有此能耐呢?

還值得一提的是他對於外國學生的照顧。對於外國學生,除英文要夠好外,還需要有興趣接觸他們,有耐心輔導他們。雖然江界山教授,相當忙碌,與外國學生保持非常好的互動。他邀請外國學生到八里打球敘餐。這種心胸,要出國留學過、吃過苦,有悲天憫人胸懷的人才能展現出來。
崔寶蘭是一韓國的研究生 (下照片),畢業後目前在美國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在知悉江界山教授的噩耗時,在她臉書留言,從留言中,師生情深,嶄露無遺。有江界山博士的協助與支持,外國學生在研究所的學習過程,令其他外系外國學生羨慕不已。如寶蘭的留言,江界山教授是最好的教授,也是研究生的英雄。

衷心期望江界山教授的為學與待人處事的學者風範與精神,能夠成為典範,並藉獎學金的設置,廣為流傳,直到永遠。
(林正常於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