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週訊(第469期)
室內與室外騎車的比較與分析(June 9, 2021)
林正常
一、三次騎車簡單描述
(一) 室外騎車一:2021年5月25日
5:01出門。由北投騎上社子大橋,過橋後沿基隆河左岸騎到彩虹橋(松山),折返至圓山從中山橋跨至基隆河右岸,沿右岸騎回北投。
(二) 室內騎車:2021年6月7日6:47
6:47開始在家踩腳踏車。功率大致上維持一定,踩車頻率介於70 rpm間。最大心跳率145 bpm。
(三) 室外騎車二:2021年6月9日
4:47出門,約10分鐘,跨過社子大橋,沿基隆河左岸,經島頭公園,繞到延平北路巷口,折回島頭公園沿基隆河左岸,騎到大佳河濱公園,再從圓山中山橋跨河,順著基隆河右岸回到北投。
二、紀錄圖示對比
5月25日室外騎車紀錄 |  |
6月7日室內騎車紀錄 |  |
6月9日室外騎車紀錄 |  |
三、結果分析表
三次騎車整理一些數據如表1。
表1 室外與室內騎車數據比較表
日期 | 距離 (km) | 時速 (km/h) | 平均心率 | 耗時 | 消耗卡數 |
5/25 室外1 | 33.30 | 19.83 | 114 bpm | 100min 46sec | 480 Kcal |
6/7 室內 | | 70-75 rpm | 127 bpm | 60m 22sec | 423 Kcal |
6./9 室外2 | 33.29 | 22.81 | 119 bpm | 87m 35sec | 478 Kcal |
四、個人分享
(一) 室內腳踏車
首先說明,室內與室外的分析與比較相當困難。首先是我所擁有的室內腳踏車,有調整阻力的調節紐,但無法知悉阻力究竟多少。我是憑個人幾次踩車經驗調整阻力,阻力就固定在同一個位置。我確知這種阻力可以持續踩踏數十分鐘,甚至一個小時 (運動健身一天的負荷量會足夠)。踩車頻率一般設定在140之節拍。此與台南大學的劉立宇教授事先討論過。室內腳踏車面板,顯示的Watt數相當穩定。
(二) 兩次室外的比較
兩次距離相差只有0.01公里,過程中,同樣經過社子大橋,同樣經圓山中山橋過基隆河後,沿右岸騎回住家。在兩次騎車的運動時速方面,後一次的時速比第一次高2.98公里,因此平均心跳率高5 bpm。因為速度較快,耗時少了13分11秒。消耗的卡路里數騎快的第二次少了2Kcal。許多運動生理學同好,對於消耗卡路里存保留態度,因為要準確測量相當不容易。
(三) 室內與室外的比較
再來比較室內與室外不同踩車的數據。筆者經過測試、體驗,整理如表2所示。
表2 室內與室外紀錄比較表
比較變項 | 室內 | 室外 |
耗時 | 較少 | 較多 |
消耗卡路里 | 略低 | 略高 |
單位時間消耗卡路里 | 較高 | 較低 |
平均心跳率 | 較高 | 較低 |
最高心跳率 | 較高 | 較低 |
感覺 | 頗辛苦 | 愉悅舒服 |
運動強度自覺量表 | 15 (吃力) | 12 (輕微疲勞) |
流汗 | 很會流汗 | 幾乎不會流汗 |
(四) 其他
室內騎車一個小時後,左腳腳底極輕微不適,如果天天騎車一個小時,可能會太辛苦,容易出狀況。運動負荷減半,騎30分鐘,天天騎應該無妨。
五、結語
室內騎車是很好的訓練方式,是100%的純訓練;室外騎車約有60%的訓練成分,另40%在享受運動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