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週訊(第260期)
誰讓這些大學的體育名存實亡?(August 15, 2008)
王順正
近幾年,台灣的大學大量增加、大學生人數也大量增加的變遷下,已經演變出大學招生與大學生素質上的問題。其實,大學的體育也正被逐漸侵嗜與稀釋,值得教育部與各大學正視。
依據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出版,97年的大專院校體育教師名錄資料 (下表),全國有20所大學的正式體育教師在4人 (含) 以下。其中僅有1位正式體育教師有2所大學、有2位正式體育教師有7所大學、有3位正式體育教師有5所大學、有4位正式體育教師有6所,這20所大學的正式體育教師中僅有4位教授、9位副教授、7位助理教授。
2所僅有1位正式體育教師的學校,分別為「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學生人數6917人) 僅有1位體育講師、「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學生人數1285人) 亦僅有1位體育講師。
7所僅有2位正式體育教師的學校,分別為「致遠管理學院」 (學生8000人) 僅有1位副教授與1位助理教授、「高鳳技術學院」 (學生2370人) 僅有1位教授與1為助理教授、「佛光大學」 (學生2250人) 僅有1位教授與1位講師、「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學生2156人) 僅有2位講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學生1816人) 僅有1位副教授與1位講師、「國立台南醫護專科學校」 (學生1299人) 僅有1位助理教授與1位講師、「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學生450人) 僅有1位副教授與1位講師。
大學正式體育教師較少的學校中,不乏國立知名大學。「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澎湖科技大學」等。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學校的體育教師這麼少呢?
學校名稱 | 專任體育
教師人數 | 教授
人數 | 副教授
人數 | 助理教授
人數 | 講師
人數 | 專案教師
(講師)人數 | 全校
學生人數 | 學生教師比 |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 1 | 0 | 0 | 0 | 1 | 0 | 6917 | 6917.0 |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 1 | 0 | 0 | 0 | 1 | 0 | 1285 | 1285.0 |
致遠管理學院 | 2 | 0 | 1 | 1 | 0 | 0 | 8000 | 4000.0 |
高鳳技術學院 | 2 | 1 | 0 | 1 | 0 | 0 | 2370 | 1185.0 |
佛光大學 | 2 | 1 | 0 | 0 | 1 | 0 | 2250 | 1125.0 |
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 2 | 0 | 0 | 0 | 2 | 0 | 2156 | 1078.0 |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 2 | 0 | 1 | 0 | 1 | 0 | 1816 | 908.0 |
國立台南護理專科學校 | 2 | 0 | 0 | 1 | 1 | 0 | 1299 | 649.5 |
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 2 | 0 | 1 | 0 | 1 | 0 | 450 | 225.0 |
立德管理學院 | 3 | 0 | 0 | 0 | 3 | 0 | 5600 | 1866.7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 3 | 0 | 0 | 0 | 1 | 2 | 4200 | 1400.0 |
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 3 | 0 | 0 | 0 | 3 | 0 | 4085 | 1361.7 |
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 3 | 0 | 0 | 0 | 3 | 0 | 2633 | 877.7 |
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 | 3 | 0 | 1 | 0 | 2 | 0 | 1402 | 467.3 |
南華大學 | 4 | 0 | 1 | 1 | 2 | 0 | 7500 | 1875.0 |
台北醫學大學 | 4 | 1 | 1 | 0 | 2 | 0 | 5500 | 1375.0 |
大同大學 | 4 | 0 | 1 | 0 | 3 | 0 | 4475 | 1118.8 |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 | 4 | 1 | 1 | 1 | 1 | 0 | 4200 | 1050.0 |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 4 | 0 | 1 | 2 | 0 | 1 | 2958 | 739.5 |
育英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 4 | 0 | 0 | 0 | 4 | 0 | 1281 | 320.3 |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大專校院體育總會97年體育教師名錄(96年10月20日出版)
創下僅有一位正式體育講師記錄的「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體育課程、體育活動、體育場館的管理與維護到底要如何安排呢?教育部對於這樣僅有一位體育講師的大學,難道都不會有意見嗎?教育部對大學的評鑑與考核時,難道不必評鑑與考核體育課程與體育活動嗎?我相信,這兩所大學要舉辦學校的運動會或校內科系的比賽都會有困難了;就算一所大學有3或4位體育教師,舉辦全校性的運動會就已經不太容易了,何況是僅有1或2位體育教師的大學。
儘管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要修體育課程,但是,如果一位體育講師可以每週上7班 (14小時)、每班50人,最多也僅能解決350人的體育課程需要。「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的學生體育教師比6917、「致遠管理學院」的學生體育教師比為4000、「南華大學」的學生體育教師比為1875、「立德管理學院」的學生體育教師比為1867、「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的學生體育教師比為1400,實在是讓人憂心、讓人懷疑這些大學的體育真的還存在嗎?
北京奧運正如火如荼的開打,中華棒球隊的比賽已成為國人注目的焦點,可惜,簡單如大學體育課程的安排都沒有完整的規劃,如何提昇國人的健康體能,進而提昇運動技能與競賽成績呢?兩位奧運銅牌舉重選手,都期待擁有工作保障與教職,何不由大學應該擁有足夠數量的專業體育教師與教練開始,否則一大堆就讀體育科系、體育研究所畢業、在運動場上奮鬥多年的體育專業人才,該往何處去就業呢?
誰該為這些大學的體育存亡負責?教育部絕對不會沒有責任。體育界更應該提出大學體育問題的解決方案。大家一起來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