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週訊(第526期)
上肢動態平衡測驗(upper quarter Y balance test)(May 19, 2024)
王順正、林玉瓊
相對於下肢動態平衡測驗 (lower quarter Y-balance test, YBT-LQ),也有上肢動態平衡測驗 (upper quarter Y balance test, YBT-UQ)。而且,使用相同的檢測工具 (或者自行使用膠帶張貼),以及進行類似的測驗流程與數據處理,只是YBT-UQ是以臥姿進行測驗。對於手球、棒球、游泳等,手部動作為主要運動型態的運動員來說,上肢動態平衡測驗的評量結果,可能對運動表現與傷害預防都非常重要。

YBT-UQ是一種功能性評估工具,用於檢測閉鎖式動力鏈中上半身的活動性和穩定性。YBT-UQ共有三個方向 (內側、下外側、上外側) (右圖)。而在實驗前,要先測量每位受試者的上肢段長 (手臂外展 90度、肘伸直時,使用捲尺測量C7棘突至中指最遠端之間的距離),且標準化 3個方向的Y型上肢動態平衡測試分數 = (單一方向延伸最大距離 ÷ 上肢段長) × 100%,而Y型上肢動態平衡總分則為三個方向標準化數值總和÷3 (黃繼柔等,2023)。


Gorman等 (2012) 測量96名成人 (51名男性、45名女性) 的上肢伸展距離 (右圖左4個測驗圖),其中22名重複進行兩次測驗。研究發現測驗的組內相關係數範圍為0.80至0.99。以肢體長度百分比表示的平均綜合得分 (右/左),男性為 81.7 / 82.3%、女性為80.7 / 80.7%。內側伸展 (medial reach) 得分最高,其次是下外側伸展 (inferolateral reach),接著是上外側伸展 (superolateral reach) (右圖右)。上肢動態平衡測驗 (YBT-UQ) 是再測信度高的可靠測驗。
針對成人的上肢動態平衡測驗,在肢體長度的標準化條件下,男女之間、左右兩側之間的測驗表現沒有顯著差異。

Schwiertz等 (2019) 以111名年齡在12至17歲之間的學生 (59名女性、52名男性),進行了兩次YBT-UQ測驗,兩次測驗間隔一週。並且以臂長百分比 (% arm length, %AL),進行所有三個方向 (內側 (medial, MD, 右圖A)、下外側 (inferolateral, IL, 右圖B)、上外側 (superolateral, SL, 右圖C)) 距離 (精確到0.5公分) 和綜合評分 (composite score, CS) 的標準化計算。CS (%AL) = ((MD + IL + SL) / (AL × 3)) × 100)。研究結果顯示,針對12-17歲健康男女青少年的上肢動態平衡測驗,可以獲得可靠的上半身活動性、穩定性能力資訊。
Schwiertz等 (2021) 以10至17歲之間的665人 (女性325名、男性340名) 為對象,其中10-11歲56名、12-13歲175名、14-15歲 218名、16-17歲216名。所有受試者進行了YBT-UQ測試,計算左手和右手在三個方向 (內側 (medial, MD)、下外側 (inferolateral, IL)、上外側 (superolateral, SL)) 的最大伸展值 (以臂長標準化),以及每隻手臂的綜合評分 (composite score, CS),並根據年齡和性別進行區分。在男性中,14-15歲表現出更佳的測驗結果。在女性中,僅在 IL方向和CS方面觀察到與年齡上的差異,而且最小年齡組 (10-11歲) 比年長組表現更好的測驗結果。性別的差異方面,在12-13歲呈現女性的優勢 (SL和CS),男性的優勢則在 14-15歲 (所有伸展方向)、16-17歲 (IL、SL、CS)。
這個橫向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男性在14-15歲出現上肢動態平衡的最佳發展,女性則在10-11歲時最佳 (似乎生長發育並沒有提升女性YBT-UQ能力)。

Bauer等 (2020) 以地區選拔參加青少年奧運手球選手 (女選手13歲、14人,男選手14歲、24人,15歲、18人) 為對象,進行投擲臂和非投擲臂YBT-UQ (根據上肢長度標準化的內側、下外側和上外側伸展方向與綜合評分) 測驗,並進一步分析投擲速度、投擲準確性 (使用雷達槍和靶網來評估,右圖) 與YBT-UQ的相關性。研究結果顯示,僅在青少年14歲、男性的上外側伸展方向,呈現投擲臂和非投擲臂之間的顯著差異。YBT-UQ表現與投擲速度、投擲準確度之間的相關性較小。研究結論指出,
YBT-UQ測驗似乎無法用來評量青少年手球運動員的肩部功能表現。Bauer等 (2023) 以參加2021/2022賽季的德國青少年手球運動員 (男99名、女42名、15.4±1.7歲) 為對象,在賽季開始前進行YBT-UQ測驗結果,並收集在為期8個月的賽季中的傷害報告表資料。研究結果顯示,57名球員 (43%) 在賽季中出現運動傷害,其中27名 (47%) 是上半身受傷,30名 (53%) 是下半身受傷。受傷和未受傷運動員雙手的YBT-UQ表現並沒有顯著差異。
也就是說,YBT-UQ測驗結果的優劣,與青少年手球運動員的運動傷害狀況沒有關聯。Christian與Moran (2021) 針對22名大學壘球運動員 (19.95±1.52 歲),進行YBT-UQ測試,發現非投擲側穩定時,在下外側方向上比投擲側伸得更遠 (83.7±12.2%、80.1±10.5%)。
大學壘球運動員YBT-UQ結果的不對稱性,顯然是慣用側的動態活動範圍課題,相當值得進一步研究與釐清。
黃繼柔等 (2023) 針對10名大專排球聯賽運動員,進行有無上肢肢段筋膜加壓帶 (flossing band, FB) 處理 (筋膜加壓帶5.08公分寬、張力為50%=24.57(0.28) N),搭配8種功能性動作作為暖身,對上肢動態平衡 (YBT-UO) 的影響實驗。研究發現,內側YBT-UO、下外側YBT-UO、總分顯著優於無介入筋膜加壓帶之情境。
熱身時使用筋膜加壓帶介入,搭配8種上肢功能性動作暖身,可以顯著提升上肢動態平衡的能力。可惜研究採用筋膜加壓帶介入與上肢功能性動作暖身同時介入,無法確認單獨介入的效益是否類似。
Steele與Valentin (2024) 收集2012年至2023年間,採用YBT-UQ為依變項的23篇研究,進行文獻的統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年齡、性別、運動項目和疲勞是影響評量結果的因素;成人運動員 (即 >18 歲)、男性運動員在充分休息情況下,測量出更高的得分。左右兩側出現顯著差異並不常見,因此,不對稱性可能是識別受傷風險的重要條件。
上肢動態平衡測驗 (YBT-UO) 與下肢動態平衡測驗 (YBT-LQ),使用相同的檢測工具 (或者自行使用膠帶張貼),以及進行類似的測驗流程與數據處理,只是YBT-UQ是以臥姿進行測驗,因此,實際進行YBT-UO測驗時,除了支撐手臂的位置之外,兩腳支撐的位置似乎也需要定義明確位置,避免受測者放置兩腳位置差異,造成測驗結果的變異。
一般青少年男性在14-15歲出現上肢動態平衡的最佳發展,女性則在10-11歲時最佳 (似乎生長發育並沒有提升女性YBT-UQ能力)。健康成人 (18歲以上) 的上肢動態平衡測驗,男女之間、左右兩側之間的動態平衡表現沒有顯著差異。青少年男女運動員的YBT-UO測量結果,可能與傷害危險無關。依據文獻統合分析的結果顯示,年齡、性別、運動項目和疲勞是影響YBT-UQ評量結果的因素。對於發育階段的青少年男女、上肢活動為主的運動員,似乎有必要定期測量YBT-UQ,監控可能的上肢動態平衡問題。
引用文獻
黃繼柔、張博威、楊子毅、陳福成 (2023)。探討單次介入筋膜加壓帶於大學排球運動選手上肢動態平衡與肌肉活化程度之影響。屏東大學體育,9,55-65。
Bauer, J., Panzer, S., Gruber, M., & Muehlbauer, T. (2023). Associations between upper quarter Y-balance test performance and sport-related injuries in adolescent handball players. Front. Sports and Active Living, 5, 1076373.
Bauer, J., Schedler, S., Fischer, S., & Muehlbauer, T. (2020. Relationship between upper quarter Y balance test performance and throwing proficiency in adolescent Olympic handball players. MC Sports Science,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12, 50.
Christian, K. M., & Moran, M. F. (2021). Upper quarter Y-balance test in collegiate softball players: bilateral arm comparison and influence of reach ord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thletic Therapy and Training, 26(5), 257-261.
Gorman, P. P., Butler, R. J., Plisky, P. J., & Kiesel, K. B. (2012). Upper quarter Y balance test: reliability and performance comparison between genders in active adults.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26(11), 3043-3048.
Schwiertz, G., Bauer, J., & Muehlbauer, T. (2021). Upper quarter Y balance test performance: normative values for healthy youth aged 10 to 17 years. PLoS ONE, 16(6), e0253144.
Schwiertz, G., Brueckner, D., Schedler, S., Kiss, R., & Muehlbauer, T. (2019). Reliability and minimal detectable change of the upper quarter Y-balance test in healthy adolescents aged 12 to 17 yea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14(6), 927-934.
Steele, C., & Valentin, S. (2024).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variables impacting upper quarter Y-balance test scores in sporting cohorts: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Bodywork and Movement Therapies, 39, 18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