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9476  部落格5  


運動生理週訊 回週訊首頁

運動生理週訊運動生理週訊電子報
Online ISSN : 1814-7712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或節錄

運動常識 訓練概論 能量來源 呼吸循環 肌肉骨骼 運動體能 訓練方法
身體組成 運動營養 運動環境 運動傷害 研究方法 網站發展 相關訊息

主題:跑步初期配速對鐵人三項成績的影響
發言 : scwang 時間 : 14/09/06(23:22:23) From : 220.143.193.164 分類 : 訓練概論
運動生理週訊(第304期)

跑步初期配速對鐵人三項成績的影響(September.6.2014)

王順正、林玉瓊、黃彥霖

  鐵人三項比賽成績與跑步成績息息相關 (運動生理週訊第302期「跑步是決定鐵人三項成績的關鍵?),因此,鐵人三項比賽時跑步項目如何配速?對於比賽成績將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一般來說,運動競賽的配速策略,包括負向配速策略 (negative pacing strategy)、全力衝刺配速策略 (all-out pacing strategy)、正向配速策略 (positive pacing strategy)、等速配速策略 (even pacing strategy)、曲線配速策略 (parabolic-shaped pacing strategy,包括U型、反J型、J型)、可變配速策略 (variable pacing strategy) (Abbiss & Laursen, 2008)。

運動生理週訊第304期 跑步初期配速對鐵人三項成績的影響
常見的運動競賽配速策略 (Abbiss & Laursen, 2008)

  一般來說,短時間的高強度比賽通常採用全力衝刺配速策略,當比賽時間增加到1.5至2分鐘的比賽時,則採用正向配速 (前快後慢) 策略;比賽時間超過2分鐘的比賽項目,等速配速策略、可變配速策略的採用,則需視地形與環境狀況調整;當比賽屬於超長時間比賽項目時,則可採用隨著比賽時間增加逐漸減少運動強度的正向配速策略。實際上,運動競賽配速策略,除了運動項目比賽時間的影響條件之外,還受到運動參與者的能力、訓練與比賽經驗、個人喜好、......等影響,並不易出現「完美」、「理想」配速策略,而且運動者運動能力可能比配速策略還重要。

運動生理週訊第304期 跑步初期配速對鐵人三項成績的影響  鐵人三項比賽時跑步項目如何配速呢?Meur等 (2009) 以法國與瑞士鐵人三項國家代表隊的選手為對象 (6名男性、6名女性),以2007年北京世界鐵人三項錦標賽的奧運標準鐵人三項比賽距離的成績,發現男性 (右圖b) 與女性 (右圖a) 鐵人三項選手跑步項目成績 (33:0±1:9 分:秒、38:35±1:9 分:秒) 具有顯著差異;男女運動員受試者在平地、下坡、上坡或循環路線上都是採用正向配速策略 (positive pacing strategy, 先快後慢)。

  Renfree與Gibso (2013) 以2009年IAAF Women's Marathon Championship比賽的資料,依據參賽選手的排名,每25%分為一組、共分為四組,研究發現成績最好的一組在所有每5公里的平均速度都優於其他三組,而且第一組與第二組選手在前面15公里的平均速度有越來越快的趨勢,成績較差的第三組與第四組選手則有平均速度逐漸降低的狀況;所有的選手在最後的2公里多,都有加速的趨向 (下左圖)。優秀女子馬拉松選手的跑步速度,在15公里、30公里、以及比賽最後出現配速高峰,配速策略比較趨向於可變配速;一般成績的女子馬拉松選手則以正向配速策略、或者反J型曲線配速策略,進行馬拉松比賽的配速。Lima-Silva等 (2010) 則收集24名男性耐力跑者10公里跑步成績,將10公里比賽成績低於35.6分 (8人)、高於39.1分 (8人) 的配速 (下右圖) 進行比較,研究發現成績較佳耐力跑者的10公里跑步配速,屬於反J型曲線配速策略;成績較差耐力跑者的10公里跑步配速,趨向於等速配速策略。由於,鐵人三項比賽必須先進行游泳、自行車運動後,才會進行跑步項目競賽,跑步配速策略可能會與僅進行跑步的配速策略有所差異。

運動生理週訊第304期 跑步初期配速對鐵人三項成績的影響 運動生理週訊第304期 跑步初期配速對鐵人三項成績的影響
馬拉松 (左圖,Renfree與Gibso,2013)、10公里 (右圖,Lima-Silva等,2010)跑步競賽配速圖

運動生理週訊第304期 跑步初期配速對鐵人三項成績的影響  Hausswirth等 (2010) 以10名經常訓練的鐵人三項選手為對象,在游泳、自行車固定強度的測驗之後,依據跑者10公里成績測驗的平均速度,進行+5%、-5%、-10%速度的跑步項目第1公里配速,1公里之後則由運動者自行調空跑步速度。研究發現三種第1公里速度控制下的跑步成績,分別為2178±121 秒、2028±78 秒、2087±88 秒 (右表),以-5%速度組可以獲得最佳的跑步成績,整體奧運距離鐵人三項比賽的成績也是以跑步第1公里-5%速度組的成績最佳。第1公里-5%速度組的10公里跑步配速,趨向於反向配速策略 (前慢後快);+5%速度組的10公里跑步配速,則趨向於正向配速策略 (前快後慢)。

運動生理週訊第304期 跑步初期配速對鐵人三項成績的影響
鐵人三項比賽10公里跑步分段速度變化圖(Hausswirth等,2010)

運動生理週訊第304期 跑步初期配速對鐵人三項成績的影響  Taylor與Smith (2014) 則以鐵人三項選手為對象,進行衝刺距離鐵人三項 (sprint distance triathlon) 比賽時的跑步配速策略實驗。研究以標準的衝刺距離鐵人三項測驗的成績為準,以5公里跑步前1.66公里成績+或- 3%速度的方式,進行跑步前三分之一距離的配速測驗,研究發現97%、100%、103%配速的跑步成績為1371±108 秒、1360±125 秒、1346±108 秒,三次測驗以103%配速的跑步成績最佳 (沒有顯著差異)。這個研究的結果證實,衝刺距離鐵人三項比賽時跑步項目初期速度較快 (以鐵人三項比賽的跑步配速為基礎) 的成績會比較好,但是,Hausswirth等 (2010) 的研究結果則發現,以單獨跑步10公里的跑步配速為基礎時,以-5%的初期速度會獲得更好的跑步成績,兩篇論文的結果不同,可能來自於配速的基礎不同,也可能是因為跑步的距離相差兩倍。為了獲得更有效率的鐵人三項比賽跑步配速策略,似乎應該依據相同跑步成績基礎 (鐵人三項比賽時的跑步成績、或者直接依據臨界速度、無氧閾值等),才能夠獲得嚴謹的比較基礎。

運動生理週訊第304期 跑步初期配速對鐵人三項成績的影響
衝刺距離鐵人三項比賽5公里跑步的配速與成績(Taylor & Smith, 2014)

  鐵人三項比賽的跑步配速策略,通常採用反向配速策略 (先快後慢)、或者反J型曲線配速策略 (先快後慢再快)。跑步初期的速度快慢可能會影響鐵人三項比賽的跑步與總成績。跑步初期配速的快慢應該如何訂定呢?可以採用跑步單獨測驗平均速度的95%、或者鐵人三項比賽跑步平均速度的103%,來進行跑步初期的配速。依據這樣的配速進行初期跑步,應該配速多遠的距離最有效呢?有待後續的研究或專業的選手、教練來驗證。

引用文獻

Abbiss, C. R., & Laursen, P. B. (2008). Describing and understanding pacing strategies during athletic competition. Sports Medicine, 38(3), 239-252.

Hausswirth, C., Le Meur, Y., Bieuzen, F., Brisswalter, J., & Bernard, T. (2010). Pacing strategy during the initial phase of the run in triathlon: influence on overall performance.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08, 1115-1123.

Lima-Silva, A. E., Bertuzzi, R. C. M., Pires, F. O., Barros, R. V., Gagliardi, J. F., Hammond, J., Kiss, M. A., & Bishop, D. J. (2010). Effect of performance level on pacing strategy during a 10-km running race.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08, 1045-1053.

Meur, Y. L., Hausswirth, C., Dorel, S., Bignet, F., Brisswalter, J., & Bernard, T. (2009). Influence of gender on pacing adopted by elite triathletes during a competi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06, 535-545.

Renfree, A., & Gibso, A. S. C. (2013).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erformance levels on pacing strategy during the women's world championship marathon Ra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 7, 279-285.

Taylor, D., & Smith, M. F. (2014). Effects of deceptive running speed on physiology, perceptual responses, and performance during sprint-distance triathlon. Physiology & Behavior, 133, 45-52.

 共有 0 回應


  回上頁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做個有智慧的跑者

運動與健康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粉絲團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