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週訊(第265期)
網路學術文章的抄襲(June 18, 2009)
王順正
由台灣運動科技發展協會與財團法人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出版的「Best Motion」第15期 (2009年五月) ,一篇由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人員所撰寫的文章,抄襲運動生理週訊的內容,甚至連內文中沒有引用的參考文獻都抄襲,真的是開了眼界,也讓人懷疑這個以推動運動科技發展的協會,是否真正能夠領導台灣的運動科技界 (
一篇抄襲運動生理週訊的文章) 。
這種抄襲網路文章,直接引用運動生理學網站內容的網路文章其實不少 (例如在Yahoo的知識) ,只要是沒有商業用途的轉貼,通常我們都不會有什麼意見與反應,用作商業用途的話就不同了。2008年六月運動生理學網站討論區即曾經張貼「
喬山健康科技轉貼運動生理學網站內容作為商業用途的問題!」,經過我們貼出以後不久,喬山網站的轉貼內容就已經馬上拿掉了。現在,在期刊上刊登出來的文章,可不像網路上拿掉就可以了。
這一年來,分別有北部一所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與中部一所運動休閒研究所的研究生,直接下載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研究生的書報討論發表資料,在該所的書報討論課程中發表。主要原因在於
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書報討論,是將研究生發表的資料 (摘要與簡報檔案) 完全公開上傳,讓相關領域的研究生擁有方便連結與下載的機會。北部那所學校的研究生發表時,甚至有題目與簡報內容幾乎相同的現象;中部那所學校的研究生,還跟中正大學的研究生提到有引用我們研究生的上傳資料。這些違反學術倫理的狀況,因為都是各校校內自行舉辦的學術活動,不是正式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而沒有辦法給予必要的懲罰,可是這種抄襲、違反學術倫理的行為,還是應該要獲得嚴厲的批判。教育部與各級學校應該要有一些處理這種研究生抄襲網路學術文章的處理機制,雖然不至於跟學術論文發表的抄襲、違反學術倫理一樣嚴重,但是在這種便宜行事、抄襲創意與文章的發展下,將會顯著影響國內體育運動學術研究的風氣。
在運動生理週訊(第248期)「
運動生理學網站十歲的感想(Auguest.20, 2007)」一文中即提到,89學年度至94學年度以運動生理週訊文章為參考資料的博碩士論文,分別有89學年度2筆、90學年度4筆、91學年度3筆、92學年度14筆、93學年度11筆、94學年度25筆,「畢竟透過網路資源傳播的便利,運動生理週訊與運動生理學網站的效益還在不斷的擴散」;最近兩年,95學年度有22筆、96學年度達到32筆,還沒有結束的97學年度也已經有9筆。逐漸增加引用運動生理週訊文章的博碩士論文數量,代表運動生理週訊的學術影響力正逐漸的增加。如果,大家都隨手複製網路學術文章,張貼到自己發表的學術論文中,而沒有依據學術引用的原則引用,相信博碩士論文的引用數量是不會逐年增加的。由此可見,在學術研究的殿堂中,確實依據學術研究倫理規範進行網路學術文章引用的研究生,還是佔了多數。
事實上,最近也有體育科系研究生,將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拿給哥哥與哥哥的指導教授發表的怪象;兩個兄弟在做出違反學術倫理行為之後,不僅沒有深切的檢討,反而還將原來的指導教授告上法院!在中正大學,也有研究生把實驗室中的研究成果,與另外一位兼任老師一起去投稿,投稿的時候卻出現另一位校外老師當第一作者。這些違反學術倫理的事件,其實就經常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特別是剛剛進入研究所就讀的研究生。
今年二月,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書報討論的課程中,特別邀請劉淑燕教授專題演講「
學術研究與學術倫理 (2009年二月18日) 」。演講中劉教授以林正常教授在大專體育學刊的序文「從文章的抄襲與剽竊談起」為例,並且提到學術倫理問題與注意事項。無論如何,希望這種違反學術倫理的問題,能夠透過教育的手段來解決,學校的老師也應該要以身作則,確實遵守學術倫理規範,避免研究生或學生觸犯了這樣的禁忌。
教育部昨天也公布對全國四○六四所小學到大學校長所做的調查,選出「尊重生命」、「孝親尊長」、「負責盡責」、「誠實信用」、「團隊合作」等,是學校品德教育最核心的五項價值。就在教育部大肆宣傳提升品德運動的同時,是否也應該先注重學術論文與學術倫理的提升,讓這種違反學術倫理的現象可以完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