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週訊(第186期)
台灣有30萬國小學生不是肥胖就是過輕嗎?(December 15, 2004)
王順正
收到
教育部電子報第九十期電子報,其中「數字看教育」單元有關「
92學年度第2學期國小學生健康檢查體位資料」,發現在受測的6至12歲國小學生、共1154919人當中,多達132542人(11.48%)過輕,157295人(13.62% )肥胖,總共體位檢查為過輕與肥胖的國小學生達289837人。這個檢查資料是以男女生合計方式呈現,資料來源為92學年度第2學期學生健康檢查資訊管理系統,體位判別依據則是以行政院衛生署所做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定義為標準,採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來評量兒童與青少年肥胖、過重或過輕。
| 過輕 | | 標準 | | 過重 | | 肥胖 | | |
年齡 | 人數 | 百分比 | 人數 | 百分比 | 人數 | 百分比 | 人數 | 百分比 | 人數小計 |
6 | 2499 | 3.21% | 55499 | 71.37% | 10776 | 13.86% | 8993 | 11.56% | 77767 |
7 | 21940 | 11.45% | 124295 | 64.89% | 26717 | 13.95% | 18605 | 9.71% | 191557 |
8 | 24284 | 12.37% | 122101 | 62.19% | 26979 | 13.74% | 22971 | 11.70% | 196335 |
9 | 23779 | 12.28% | 113343 | 58.54% | 29280 | 15.12% | 27215 | 14.06% | 193617 |
10 | 21989 | 11.32% | 111773 | 57.54% | 29151 | 15.01% | 31340 | 16.13% | 194253 |
11 | 22977 | 11.91% | 110758 | 57.39% | 26895 | 13.94% | 32348 | 16.76% | 192978 |
12 | 15074 | 13.90% | 62795 | 57.92% | 14720 | 13.58% | 15823 | 14.60% | 108412 |
總計 | 132542 | 11.48% | 700564 | 60.66% | 164518 | 14.24% | 157295 | 13.62% | 1154919 |
由這個調查結果來看,你覺得這個6至12歲的小朋友有13.62%肥胖、11.48%過輕的結果可信嗎?台灣有四分之一(約30萬人)的國小學生不是肥胖就是過輕嗎?其實,這個調查結果是值得進一步討論的!
其實,教育部與衛生署對於體重過輕與肥胖的定義並不相同。下列的兩個表格可以發現,教育部體適能網站中對於BMI的常模資料顯示,台閩地區國小學生身體質量指數低於10百分等級的各年齡男生,分別為7歲為14、8歲為14、9歲為14、10歲為14、11歲為14、12歲為15、13歲為15、14歲為16、15歲為17,這個資料與衛生署對於過輕BMI的判定為7歲為14.7、8歲為15.0、9歲為15.2、10歲為15.4、11歲為15.8、12歲為16.4、13歲為17.0、14歲為17.6、15歲為18.2的資料有顯著的不同,有關肥胖的BMI範圍也有顯著的差異。既然教育部已經有國小學生BMI的常模資料,為何又以衛生署的「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定義」為標準?這樣的標準是否可以用來確認過輕與肥胖?如果教育部先前的常模資料是正確的,92年第2學期的調查與先前建立常模的資料有多大的差異呢?事實上,由教育部體適能網站中的資料來看,各個年齡層會有10%以上的過輕體重學生並不意外,也是我們認為應該確認這種「肥胖」與「過輕」的現象是「惡化了」或「正常化了」。
7-23歲中小學男、女學生身體質量百分等級常模
性別 | | 男生 | | | 女生 | |
百分等級 | 10%以下 | 15%至80% | 85%以上 | 10%以下 | 15%至80% | 85%以上 |
年齡 | 過輕(BMI≦) | --- --- | 肥胖(BMI≧) | 過輕(BMI≦) | --- --- | 肥胖(BMI≧) |
7 | 14 | --- --- | 19 | 13 | --- --- | 18 |
8 | 14 | --- --- | 20 | 13 | --- --- | 18 |
9 | 14 | --- --- | 21 | 14 | --- --- | 20 |
10 | 14 | --- --- | 22 | 14 | --- --- | 21 |
11 | 14 | --- --- | 23 | 14 | --- --- | 22 |
12 | 15 | --- --- | 23 | 15 | --- --- | 23 |
13 | 15 | --- --- | 24 | 16 | --- --- | 23 |
14 | 16 | --- --- | 24 | 16 | --- --- | 24 |
15 | 17 | --- --- | 24 | 16 | --- --- | 24 |
資料來源:教育部體適能網站:男生、女生
兒童及青少年肥胖定義(衛生署)
| | 男 | | | 女 | |
年齡 | 過輕(BMI≦) | 過重(BMI≧) | 肥胖(BMI≧) | 過輕(BMI≦) | 過重(BMI≧) | 肥胖(BMI≧) |
2 | 15.2 | 17.7 | 19.0 | 14.9 | 17.3 | 18.3 |
3 | 14.8 | 17.7 | 19.1 | 14.5 | 17.2 | 8.5 |
4 | 14.4 | 17.7 | 19.3 | 14.2 | 17.1 | 18.6 |
5 | 14.0 | 17.7 | 19.4 | 13.9 | 17.1 | 18.9 |
6 | 13.9 | 17.9 | 19.7 | 13.6 | 17.2 | 19.1 |
7 | 14.7 | 18.6 | 21.2 | 14.4 | 18.0 | 20.3 |
8 | 15.0 | 19.3 | 22.0 | 14.6 | 18.8 | 21.0 |
9 | 15.2 | 19.7 | 22.5 | 14.9 | 19.3 | 21.6 |
10 | 15.4 | 20.3 | 22.9 | 15.2 | 20.1 | 22.3 |
11 | 15.8 | 21.0 | 23.5 | 15.8 | 20.9 | 23.1 |
12 | 16.4 | 21.5 | 24.2 | 16.4 | 21.6 | 23.9 |
13 | 17.0 | 22.2 | 24.8 | 17.0 | 22.2 | 24.6 |
14 | 17.6 | 22.7 | 25.2 | 17.6 | 22.7 | 25.1 |
15 | 18.2 | 23.1 | 25.5 | 18.0 | 22.7 | 25.3 |
16 | 18.6 | 23.4 | 25.6 | 18.2 | 22.7 | 25.3 |
17 | 19.0 | 23.6 | 25.6 | 18.3 | 22.7 | 25.3 |
18 | 19.2 | 23.7 | 25.6 | 18.3 | 22.7 | 25.3 |
資料來源:http://www.vghtpe.gov.tw/~nutr/forum/forum03/bmi2.htm
肥胖與體重過輕的定義?可能也會影響到實際的人數判定。依據
BMI for Children and Teens中,有關幼兒與青少年BMI的過輕與肥胖定義,以低於百分等級為5以下為過輕,以百分等級為85至95為過重,以百分等級為95以上為肥胖。相較於成人對於
過輕(BMI低於18.5)與肥胖(BMI高於30)的定義,國小6至12歲學童的過輕與肥胖定義,顯然會顯著影響到人數的決定。根據美國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在2000年對於全美2至20歲BMI的抽樣常模,發現人體在2歲以後會,BMI隨著年齡的增加先下降到6歲左右,然後再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而逐漸的增加BMI。對於6至12歲的學童來說,正是BMI會持續增加的年紀,因此,在公佈學童「肥胖」或「過輕」時,仍然有必要呈現BMI應該隨著年齡增加的訊息,否則會讓不瞭解的學童與家長,將正常的身體發育誤認為逐漸的「肥胖」。

2至20歲男生的BMI變化(http://www.keepkidshealthy.com/growthcharts/boysbmi.html)

2至20歲女生的BMI變化(http://www.keepkidshealthy.com/growthcharts/girlsbmi.html)
最後,值得提醒大家的是,BMI評量的「過輕」或「肥胖」並不能確實反應身體的脂肪量過少或過多。隨著學童的骨架、肌肉量等的差異,僅以BMI來評量是否過度「肥胖」與「過輕」,仍然有可能會高估身體的脂肪量(例如某些人肌肉量多,BMI就會偏高,可是看起來並不「肥胖」,而是很「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