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週訊(第377期)
環境溫度對馬拉松表現的影響(Febuary.22.2019)
王順正、林玉瓊、王頌方

「2018年第122屆波士頓馬拉松賽在寒冷的天氣中結束。當地目前氣溫只有1度左右,比賽不僅遭遇低溫,還遇到了暴雨,這對選手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經過殘酷的環境考驗和激烈的爭奪,最終日本31歲的公務員跑者川內優輝以2小時15分58獲得男子組冠軍,這是他職業生涯第79次跑進2小時20分大關,他也成為繼1987年瀨古利彥奪冠後,近31年來首位在波馬奪冠的日本選手 (網路新聞)」。由此可見,馬拉松比賽時的環境溫度是影響比賽成績的重要條件。

有關環境溫度與馬拉松比賽表現關係的學術研究方面。Vihma (2010) 針對1980至2008年斯德哥爾摩馬拉松 (Stockholm Marathon),比賽時氣溫、相對濕度、風速、太陽短波輻射、熱波長波輻射、降雨對未完成人數百分比、參與者表現的影響進行了統計分析,研究發現未完成比賽人數百分比與氣溫、相對溼度呈現顯著相關 (0.64、0.48),代表溫度 (右圖上)、濕度越高未完成比賽人數百分比越多,其他環境變項與未完成比賽人數百分比沒有顯著相關。男性參賽者比賽1-3名成績、1-250名成績、1001-1250名成績、4001-4250名成績與比賽時環境溫度的相關分別為0.66 (右圖下綠色)、0.69 (右圖下紅色)、0.72 (右圖下藍色)、0.73 (右圖下黑色),研究發現環境溫度越高,斯德哥爾摩馬拉松比賽男性參賽成績會越差。女性參賽者比賽1-3名成績與比賽時環境溫度沒有顯著相關,1-250名成績、1001-1250名成績與比賽時環境溫度的相關分別為0.69、0.73,研究發現環境溫度越高,斯德哥爾摩馬拉松比賽女性參賽成績會越差,但是成績最佳的三位女性參賽者不會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依據相關研究成果來看,能力越好的馬拉松跑者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越低。

El Helou等 (2012) 則分析了2001年至2010年歐洲 (巴黎、倫敦、柏林) 和美國 (波士頓、芝加哥、紐約) 馬拉松比賽的結果,60個比賽、總人數1,791,972名參賽者的馬拉松比賽資料,每個比賽還收集溫度 (°C)、濕度 (%)、露點溫度 (dew point, °C) 和海平面大氣壓 (hPA)、以及四種大氣污染物的濃度NO
2、SO
2、O
3、和PM10 (μg.m-3)。其中完成比賽最少人數的比賽是2001年波士頓馬拉松比賽的13381人,最多人數的比賽是2010年紐約馬拉松比賽的44763人;比賽環境溫度最低是2009年芝加哥馬拉松比賽的1.7°C,最高環境溫度是2004年波士頓馬拉松比賽的25.2°C (2007年10月芝加哥馬拉松比賽因炎熱及濕度高,比賽開始4小時後,宣布中斷比賽,造成該次比賽未完成人數大增)。
有關環境溫度與馬拉松比賽表現的關係 (共60場比賽資料),男性P1 (第1%的成績)、Q1 (第25%的成績)、中位數 (完成比賽的第50%者的成績),與環境溫度的相關分別是0.48、0.44、0.40,女性的相關則分別是0.31、0.35、0.30。依據收集的資料顯示,環境溫度的高低與馬拉松比賽的成績顯著相關 (下圖顯示女性P1、男性Q1的平均速度與環境溫度的關係)。而且濕度、NO
2也與馬拉松比賽成績有顯著相關,由於大氣汙染物濃度與跑步表現顯著相關的狀況與環境溫度一致,因此作者認為環境溫度可能才是造成馬拉松表現變化的主要因素。

環境溫度與馬拉松比賽表現的關係圖 (El Helou等, 2012)
環境溫度與馬拉松比賽的成績具有顯著的相關,溫度越高馬拉松比賽的成績越差。馬拉松比賽能力越佳者受到環境溫度影響越小。在5°C至15°C的環境溫度下進行馬拉松比賽,可能可以獲得更好的比賽表現。在低於5°C的環境溫度下比賽,是不是會影響馬拉松比賽表現?則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分析。
引用文獻
El Helou, N., Tafflet, M., Berthelot, G., Tolaini, J., Marc, A., Guillaume, M., Hausswirth, C., & Toussaint, J. -F. (2012).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on marathon running performance. PLoS ONE 7(5): e37407.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359364/
Vihma, T. (2010). Effects of weath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marathon runn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54, 297-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