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9476  部落格5  


運動生理週訊 回週訊首頁

運動生理週訊運動生理週訊電子報
Online ISSN : 1814-7712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或節錄

運動常識 訓練概論 能量來源 呼吸循環 肌肉骨骼 運動體能 訓練方法
身體組成 運動營養 運動環境 運動傷害 研究方法 網站發展 相關訊息

主題:跑步選手的指長比 (digit ratio)
發言 : scwang 時間 : 18/10/07(00:12:13) From : 101.14.246.81 分類 : 訓練概論
運動生理週訊(第370期)

跑步選手的指長比 (digit ratio) (October.7.2018)

王順正、林玉瓊

  指長比 (digit ratio) 是指手掌第二指長與第四指長的比值 (D2:D4)。第二指 (2D) 和第四指 (4D) 的長度是從手指的基部摺痕到軟組織尖端的距離,將第二指的長度除以第四指的長度來計算2D:4D的比值。這個比值較高,代表產前睪固酮 (testosterone) 濃度較低;這個比值較低,代表產前睪固酮濃度較高 (右圖,Holzapfel, 2013)。

  理論上來說,當D2:D4比值與產前睪固酮的濃度成反比關係時,具備較低D2:D4比值的人,應該具備較高的運動表現能力。Hönekopp與Schuster (2010) 統合分析21篇論文、2527位受試對象,發現男女性左右手D2:D4比值與運動能力呈現負相關 (r=-0.26),代表D2:D4比值與產前睪固酮濃度的關聯是低到中相關,而且左手預測運動能力的準確性可能高於右手。盡管很多有關D2:D4比值與運動表現能力關聯的研究,顯示兩者具備顯著相關,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也發現,D2:D4比值似乎可以預測男性握力的最大自主收縮力量 (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 MVC),但是無法有效預測握力的最大耐力時間 (maximum endurance time, MET) (Hone與McCullough, 2012)。

  Longman等 (2011) 針對147位大學生 (77名男性、70名女性),進行划船器的2000公尺划船時間測驗,同時測量受試者的左右手2D:4D比值。研究結果顯示,男性大學生的划船器2000公尺划船時間與兩手的2D:4D比值皆成正比 (右手相關為0.50,右上圖;左手相關為0.37),代表2D:4D比值越低划船表現越好;女性大學生的划船器2000公尺划船時間與兩手的2D:4D比值則沒有相關 (右手相關為0.031,右下圖;左手相關為-0.038)。這個研究結果顯示,較低D2:D4比值的男性大學生,可能因為產前睪固酮濃度較高,形成具備較好的划船器2000公尺划船表現,但是女性大學生則沒有這個狀況。由此可見,性別的差異可能改變指長比與運動表現的關聯,實際應用指長比 (D2:D4比值) 時,有必要考量性別差異的影響。

  Holzapfel等 (2016) 則以28名坐式生活型態者 (13名男性、15名女性),以及26名跑者 (13名男性、13名女性) 為對象,進行受試者D2:D4比值與最大攝氧量、換氣閾值、以及跑步經濟性的評量,研究結果發現,性別與有沒有跑步訓練的組別,D2:D4比值與最大攝氧量皆沒有顯著相關 (右上圖),但是D2:D4比值與換氣閾值的最大攝氧量百分比皆具有顯著關聯 (右下圖);男性的D2:D4比值較女性低,代表男性產前睪固酮濃度的影響更大。這個研究發現D2:D4比值與最大攝氧量沒有顯著關聯,但是發現D2:D4比值越低的人換氣閾值的最大攝氧量百分比越高,也就是說,產前睪固酮濃度可能影響肌肉機能的差異,而不是心血管循環系統 (最大有氧能力沒有差別)。

  Eler (2018) 以1270名 (592名女性、678名男性) 10-12歲的學生為對象,進行右手D2:D4比值測量與體適能測驗,研究顯示男性學生的右手D2:D4比值為0.941 ± 0.039,顯著低於女性學生的0.967 ± 0.029;男性學生右手D2:D4比值與垂直跳、立定跳遠、20米短跑、10x5敏捷和右手握力呈現負相關,女性學生儘管在右手2D:4D比值和身高呈現負相關,但同時也和體脂肪百分比呈現正相關。最近的研究結果顯示,D2:D4比值與男性學生的爆發力、速度、敏捷性能力顯著關聯,女性學生則發現與身高與體脂肪百分比有顯著相關。整體來看,D2:D4比值與運動能力的關聯似乎存在低至中相關,而且男性的關聯性似乎高於女性。

  Hill等 (2012) 則提出Right - left指長比 (2D:4D) 的方法,用來研究男孩 (13.9±1.3歲) D2:D4比值與最大攝氧量的相關狀況。研究結果發現,男孩右手指長比 (2D:4D)減去左手指長比 (2D:4D) 的差與最大攝氧量也顯著的相關 (右圖)。由於研究僅以男孩為研究對象,女性或女孩的Right - left指長比 (2D:4D) 是否也有類似的狀況,仍有需要進一步研究釐清。

  針對跑步選手進行指長比 (digit ratio) (2D:4D) 的測量並不困難,但是要驗證跑步選手的指長比 (digit ratio) (2D:4D) (或者右手減左手指長的差) 與運動表現的關係,則很難透過實驗設計的方式去進行,畢竟指長比應該已經固定,但是短距離或長距離跑步表現可能會因為訓練而進步。跑步選手的指長比 (digit ratio) ,似乎可以用來輔助選擇合適運動項目,如果可以配合Achilles Tendon Moment Arm (運動生理週訊第323期) 同時測量,可能更有助於跑步選手的初步選才。

引用文獻

Eler, N. (2018).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ight hand finger ratio (2D:4D) and the parameters of anthropometric and
physical fitness in children. Journal of Human Sciences, 15(1), 656-664. doi:10.14687/jhs.v15i1.5268

Hill, R., Simpson, B., Manning, J., & Kilduff, L. (2012). Right–left digit ratio (2D:4D) and maximal oxygen uptake,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30(2), 129-134. DOI: 10.1080/02640414.2011.637947

Holzapfel, S. D. (2013). Relationship between a proxy of prenatal testosterone (2D:4D) and determinants of endurance running performance. Ea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 Online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https://encompass.eku.edu/etd/110

Holzapfel, S. D., Chomentowski III, P. J., Summers, L. A. M., & Sabin, M. J. (201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 ratio (2D:4D), VO2max, ventilatory threshold, and running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and Fitness, 6(1), 1-30.

Hone, L. S. E., & McCullough, M. E. (2012). 2D:4D ratios predict hand grip strength (but not hand grip endurance) in men (but not in women).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33, 780-789.

Hönekopp, J., & Schuster, M. (2010) A meta-analysis on 2D:4D and athletic prowess: Substantial relationships but neither hand out-predicts the other.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8, 4-10.

Longman, D., Stock, J. T., & Wells, J. C. K. (2011). Digit ratio (2D:4D) and rowing ergometer performance in males and female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144, 337-341.

 共有 0 回應


  回上頁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做個有智慧的跑者

運動與健康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粉絲團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