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週訊(第210期)
國民小學與大專校院的學校運動會(December 01, 2005)
吳忠芳
今天參加霖霖的學校運動會,學生、老師和家長齊聚一堂,每個年級都有競賽與表演,加上社區的一些活動,真是熱鬧滾滾。小孩也好高興,從一年級的學校運動會後,就一直期待二年級學校運動會的到來,這一週回到家的話題全是跑步、大隊接力和趣味競賽練習第幾名的事,還一直拉我和奶奶去參加「三代接力比賽」,不想傷他的心,就和奶奶報名參加了。可以感受小孩興奮的心情,平常上課都會賴床,今天六點半就自動起床,說要去學校了,可見學校運動會對小孩的魔力有多強。

一開始還很擔心學校怎麼舉辦這種有危險性的「三代接力」,後來沒有人報名,只有我們一家參加比賽,還真是鬆了一口氣。霖霖的奶奶每天都還有打打網球,打球當中也常有衝刺救小球的狀況,所以較放心奶奶來參加比賽。如果到時候真的有很多人參加,年齡較大的人可能平時也沒有什麼運動,馬上來跑步是相當容易跌倒的,因為從事不熟悉的活動是老人跌倒主因之一,老人家就是最怕發生這種事,一方面不易復原,又造成行動不便,如此惡性循環,一些生理機能就會下降更快。還好沒比賽成,也建議學校以後不要辦這種活動。像多年台北拔河斷臂事件,也是事先沒有考量各種狀況,像這麼多人拔河,如何去控制開始與結束,年紀較大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如何去篩檢與預防、……等等的問題,不是只要有人潮熱鬧就好。

「學校運動會」對小朋友的吸引力好比糖果一樣。但是,在大專校院就差很多了。這學期剛接學校體育室的競賽活動組行政工作,這學期的大事就是籌辦本學年度的全校運動會,從一開學就忙著報名、宣傳、賽程編排、秩序冊編印及會場佈置等等的各項工作,報名截止後,狀況結果不盡理想(我個人覺得),雖然與去年比較之下,沒有什麼差異,但是,全校日間部有一百五十班左右,有四十多班連一個項目也沒有報名。近三分之一的班級沒有參加這所謂全校性活動。或許是傳統田徑賽式的學校運動會不再吸引大專校院的學生,詢問一些鄰近的學校,也有相同的狀況。不是學生參與不佳,就是學校改變運動會的型式,像拔河、趣味競賽、路跑、二十人二十一腳、……等等。

「學校運動會」對小朋友來說好好玩、又有獎品。而對大專校院學生來說,參加學校的運動會不是很怕輸,就是不好玩、不想跑、……等等的原因。誰都不想輸,也不喜歡輸,從小到大的比賽,每次冠軍只有一個,輸怕了,所以,大專校院的學校運動會,很難再回到那種帶有童真的興奮感了。感覺好像只是針對少數還不怕「輸」的大專生辦的學校運動會,熱不起來。怎麼提昇大專校院學生對參與學校運動會的動力還真是不容易?可能要請教一些運動行銷的專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