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週訊(第530期)
青少年運動的相對年齡效應 (relative age effect)(July 24, 2024)
王順正、林玉瓊
相對年齡效應 (relative age effect) 的現象,是指同一年青少年出生的選手中,第一季出生人數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第二季,第三、四季出生的選手人數較少。一般來說,相對年齡效應主要聚焦在運動員的成長優勢上,出生日越早,早幾個月進入成熟階段,在身高、體重和肌肉量上取得優勢,有利於運動表現與比賽成績 (吳忠芳等,2015;陳彥羽、蔡忠昌,2021)。
吳忠芳等 (2015) 截取國際網球協會 (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 ITF) 網站上排名前100名青少年資料,分析不同季別出生排名前100的青少年選手最佳排名年齡之差異,結果顯示第1季出生最佳排名的平均年齡(18.01±0.66)>第2季(17.80±0.58)>第3季(17.63±0.56)>第4季(17.42±0.54),出生在年初的青少年網球選手有較佳的排名。

陳彥羽、蔡忠昌 (2021) 以220位國高中男子跆拳道運動員 (年齡16.0±1.6歲、身高167.5±9.2公分、體重58.1±11.8公斤) 為對象,選手各月出生人數如右表上,選手第一至四季出生人數分別為63、52、57、48人,各季人數分布差異不顯著。優秀與次佳組人數分別為45與175人,優秀組一至四季出生人數分別為19、12、6、8 人,各季人數分布差異顯著,第一、二季出生人數較多。次佳組一至四季出生人數分別為44、40、51、40 人,各季人數分布差異不顯著。優秀青少年男子跆拳道選手具有相對年齡效應。楊宗燁、 蔡忠昌 (2022) 針對114名國高中青少年女子跆拳道運動員 (年齡15.8±1.2歲、身高161.4±6.5公分、體重52.5±8.9公斤) 為對象的研究,發現相對年齡效應在國高中青少年女子跆拳道選手並沒顯著。王苰勝 (2021) 針對青少年田徑選手的研究,發現短距離及中距離項目的選手有出生月份集中在第一季及第二季的現象,因此有相對年齡效應,在長距離項目則無。
由於相對年齡效應 (relative age effect) 的現象,是指
同一年青少年出生選手的成長優勢。上述的相關研究針對跨年齡的研究,顯然會受到是否跨越青春期成長階段的影響,形成研究結果的明顯差異。除此之外,僅僅用參與比賽的人數多寡,用來判定是否具備相對年齡效應?似乎也不夠客觀。
引用文獻
楊宗燁、 蔡忠昌 (2022)。相對年齡效應對跆拳道青少年女子運動員之影響。彰化師大體育學報, 21, 1-16。
陳彥羽、蔡忠昌 (2021)。青少年男子跆拳道運動員相對年齡效應之研究。彰化師大體育學報, 20,18-30。
吳忠芳、 黃僅喻、陳麗玉 (2015)。不同出生季別青少年網球選手最佳排名年齡之比較研究。臺中科大體育學刊,11,54-60。
王苰勝 (2021)。青少年田徑選手相對年齡效應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運動學系,為出版之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