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8657  部落格5  


主題:運動體適能 -- 協調

發言 : 吳慧君 時間 : 00/11/22(22:16:07) From : 140.123.226.100
運動體適能--協調

吳慧君 博士

什麼是協調性?

  協調性(coordination)是指身體統合神經、肌肉系統以產生正確、和諧優雅的活動能力,它是身體從事運動時與運動技巧有關的體能(skill-relation fitness) ,尤其是對田徑、體操、籃球、排球、足球等運動員非常重要。

  協調能力受遺傳的影響很大。運動中的協調性可分為神經、肌肉和動覺協調三部份。神經協調是在完成動作時神經過程的興奮和抑制的相互配合和協同;肌肉協調是指肌肉適宜而合理的用力,其中包括工作肌用力的程度和用力的時間程序,而用力的程度取決於參與工作的肌肉和肌纖維的數量,用力的時間程序則是指肌肉緊張和放鬆的相互配合。動作協調性是有機體各部份在空間和時間上的相互配合,取決於本體感受所提供的信息。

  協調性雖受遺傳的影響很大,但經過後天的努力仍可提高,尤其是在肌肉和動覺的協調方面。例如,兒童、少年的協調能力主要是受遺傳的表現,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力量、速度及耐力等體能的自然增長,加上神經系統的發育,協調能力在後天也會得到發展。

影響協調性之因素

1.遺傳
  由於神經系統對協調性的影響很大,而神經協調又主要是先天的,因此,遺傳對協調性好壞的影響很大。

2.生長發展
  協調能力是人體各種機能的綜合表現。年齡的成熟,各器官機能也會隨之完善,因此,協調性也會因而改善。A.7 至14歲是發展協調能力的最有利時期;其中6至9歲是一般協調能力發展的最有利時期,9至14歲則是發展專門性的協調能力最為有利。B.13至16歲(即青春期開始後的幾年內)協調能力的發展則不太穩定,可能是由於心理及內分泌產生急劇變化所致。C.16至19歲,此時期發育趨向結束,而其他的體能要素也已得到發展,因此,可表現出極好的協調能力。

3.其他各項體能要素之發展情形
  動作技能的完成需要各項體能要素為基礎,尤其是對完成技術過程中的肌肉活動而言,直接與力量、速度、耐力、平衡等發展有關,因此,其他各項體能要素的發展過程與協調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如何培養協調能力?

1.要想培養協調能力,要解決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A.克服肌肉不合理的緊張
  肌肉不合理的緊張即「協調性緊張」,它是肌肉在收縮後不能充分放鬆而引起的。而培養良好的調節肌肉張力的能力和徹底放鬆的能力,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多加練習。

B.提高維持靜態和動態穩定性的能力
  由於很多動作均要求身體在動態中仍要保持平衡的能力,這種動態平衡的能力,不僅在動作技能訓練中可獲得,在各種的靜態平衡練習中也可提高。

C.提高「空間感覺」和動作的空間準確性
  空間感覺必須深入各專項才能適應各專項的特殊性,如「距離感覺」、田徑項目的「欄距感覺」、體操項目的「橫桿感覺」等。

2.培養協調能力可採用以下方法
A.用不習慣的姿勢開始。
B.反向完成動作(鏡面練習)。
C.改變動作的速度及節奏。
D.採用遊戲的方式使練習變複雜。
E.利用不習慣的組合,使原本已習慣的動作複雜化。
F.練習時附加重物。


協調性測驗方法

1.主試者的先前工作

  主試者必須自製測驗工具。

A.準備一張厚紙板,在紙上劃一橫線將紙區分成上下兩等分。
B.利用圓規在厚紙板上劃上六個相同大小的圓形 (所繪製的圓形直徑約3.25吋,或必須大於一般我們所飲用的汽水罐),且在左右兩邊的圓需與邊相距2.5吋。
C.完成後由右至左在圓內標記1至6的數字。
D.準備厚紙板、三瓶汽水罐(滿的)、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只碼錶。
E.將厚紙板放置在桌面上,讓受測者坐在桌前保持中間位置。
F.採用慣用手來進行測驗;假如右手為慣用手,將三瓶汽水罐放在厚紙板上並遵循下列方法進行測驗。罐1放在圓1中間,罐2放在圓3中間,罐3則放置在圓5中間。


協調能力測驗預備姿勢


2.受測者

A.測驗時,以右手指握緊汽水瓶罐,肘關節約成100∼120°(見上圖)。
B.當主試者給予開始的手勢且碼錶開始計時,汽水瓶罐則開開始輪轉,將罐1倒放在圓2內,罐2倒放在圓4內,罐3倒放在圓6內。
C.以最快速的動作輪轉這三個瓶罐兩回(見下圖),讓最後的瓶罐回復到最初的位置,才完成了此項測驗。
D.必須注意的是在測驗的過程當中,假如汽水瓶罐壓到圓的線或者超出圓形(亦即失誤),測量的結果則不算,必須從新開始,一直到沒有錯誤才算是成功的測驗結果。
E.如果受測者選擇以左手(慣用手)來測驗,就從左向右開始,此時罐 1放在圓6中間,罐2放在圓4中間,罐3則放在圓 2中間。測驗的流程則是將罐1倒放在圓5,罐2倒放在圓3,罐3倒放在圓1;如此進行兩次的輪迴,完成測驗。


協調能力測驗流程圖


建議參考文獻
林正常(1990):運動科學與訓練(增訂板,48頁)。銀禾,台北市。
延峰(1995):實用運動訓練問答(頁131-137)。浩園文化,台北市。
吳慧君(1999):運動能力的生理學評定(頁186)。師大書苑,台北市。
Hoeger WWK & Hoeger SA (1994). Principles & Labs for Physical Fitness and Wellness(pp.184-185). Morton Publishing Company.

 共有 2 回應

回應 : 1 鋒桑時間 : 2003/11/22 上午 02:29:50 From : 218.187.34.181

測驗結果是多久以內算好,多久算差ㄚ?


回應 : 2 小石子時間 : 2003/12/17 下午 07:27:39 From : 61.222.162.198

吳老師
這個測驗好像比較像手眼協調的測驗
日本的運動能力測驗項目中
是以反覆橫跳來測量協調能力

不知老師是否可以介紹這個測驗的相關資料及測驗方法
因為國內測量協調運動能力的資料實在太少了
謝謝老師



  回上頁   寄送親友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心肺適能訓練的理論與實際

高齡者的運動與全人健康(2版)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
Joiiup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
教育部體適能網站
台灣運動生理暨體能學會
華人運動生理暨體適能學者學會
中國運動生理學會
ACSM
運動科學論壇
O.K. 運動訓練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