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9042  部落格5  


主題:冷氣團下的運動安全

發言 : scwang 時間 : 01/06/21(14:38:44) From : 140.123.226.99
冷氣團下的運動安全

聯合報 張正莉小姐


  對於一般民眾而言,在冷空氣中運動實在有些勉強,這陣子早覺會、早泳會的人潮明顯減少許多;勉力維持運動習慣的人,可能也會發現體力大不如前,不到平時的一半距離就覺得疲累。這些都是冷氣團作的祟!

  運動生理學博士、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教授王順正指出,當人們在冷環境下活動時,皮膚感受到「冷」的訊息,透過感覺神經傳至大腦體溫調節中樞,就會啟動各項機制以維持核心體溫,這些機制包括血管收縮及顫抖等生理現象;同時,肌肉也會收縮僵硬,以減少血液流向身體表面並散失熱能。這些生理機制雖能防止體溫過低,但也造成在冷環境下運動的障礙。

  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陳思遠表示,運動時人體雖然會產生熱能,但同時也不斷在流失,而流失的管道有三:第一是環境溫度與皮膚溫度的對流作用,如果環境溫度愈低,皮膚的對流散熱亦愈快,身體不易蓄積熱能(相反地,在酷暑時運動,身體不易散熱而容易發生中暑、熱痙攣等意外)。

  陳思遠說,第二是皮膚與空氣接觸的相對速度,速度愈快,熱能也愈易流失,因此,在寒冷的強風下運動,或者從事賽跑、自行車、滑雪等競速運動,體溫就愈容易偏低。第三則是運動時流汗所產生的蒸散作用,流汗愈多,熱能散失愈快。不過,選擇材質適合的運動衣褲及護具,可以隔絕皮膚與冷空氣的接觸,能夠避免寒害發生;但若流汗而浸溼衣服,隔絕能力又消失,一定要趕快換掉。

  王順正指出,人們在冷環境運動時,會有一些與平時不同的生理反應,例如肌力降低、肌肉緊繃、血壓上升、心肺循環負荷增加,這些都會影響運動時的表現,並且增加運動傷害甚至意外的可能性;而人體口腔、咽喉及氣管的正常溫度範圍在攝氏廿六度至卅二度之間,如果冷風風速過強且運動強度激烈,運動者往往會改為以口呼吸,很容易造成口腔及咽喉等呼吸道的不適。

  因此,在冷環境中運動時,事前的暖身運動不但不可少,還得比平常更久,才能舒緩僵硬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並且最好降低運動的強度及時間,不必非要維持和平時 一樣的程度。

  陳思遠強調,正因為在冷環境中,一般健康人都會有不同的生理反應,如果原本就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或者年齡偏高的人,如果勉強從事戶外運動,可能會有急性發作的危險,最好暫時不要外出,改在室內運動,或者避開清晨低溫時段,改在中午氣溫較高時運動。

  陳思遠提醒,一般當氣溫低於十五度時,手腳等末梢部位就會開始不靈活,需要更長時間的暖身,並且注意運動安全,如果氣溫低於十度,就有可能開始失溫,因此保暖工作一定要完備。

  王順正也提醒,台灣從事水上活動的人口不少,也有一些固定冬泳的族群,但在相同溫度時,水中傳導作用喪失的熱能是空氣中的廿六倍,若無法縮短待在水中的時間,或者增加熱能,將可能導致嚴重的失溫意外,因此冬季從事水上活動時,不妨多攝取些醣類以增加肌肉能量的來源,或者增加防水保暖衣物以阻絕熱能流失。


此篇文章中有關本人的訪問內容,原為運動生理週訊「冷環境下運動」的文章。作者為吳忠芳與王順正。作者並未真正訪問過本人。

 共有 0 回應


  回上頁   寄送親友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心肺適能訓練的理論與實際

epsport-ad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粉絲團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