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8648  部落格5  


主題:骨骼疏鬆症與運動

發言 : scwang 時間 : 00/11/23(13:11:12) From : 140.123.226.100
骨骼的構造與功能

  骨骼是一種特殊的結締組織,它以鈣化的網狀膠質做為人體的支架。骨骼的結構有兩種,一是海綿質(spongy),是中央的疏鬆(cancellous)骨;一是緻密質(compact), 即外圍的皮質(cortical)骨。海綿骨是由不同形狀、不同厚度的許多骨小樑(trabecular)相互交叉所組成,其中的空間則被骨髓所填滿。緻密骨則是個富含血管及顯微小孔的一堆骨質。人體的每一塊骨頭幾乎都同時存在著海綿骨與緻密骨。

  骨頭的再塑(remodeling)由兩種骨細胞所執行,一是蝕骨細胞(osteoclasts) :負責骨的破壞與再吸收;二是造骨細胞(osteoblasts): 負責骨的形成。骨的肥大是由於施予骨骼上的壓力超過平 的壓力水平,造骨的活動超過蝕骨的吸收,導致網狀骨質的增加。

  骨骼的三項功能:提供身體軀幹和四肢堅硬的骨架、充當骨骼肌運動功能的槓桿與為易受傷的內臟提供保護。此外,骨骼也是造血的重要器官和鈣、磷、鎂、鈉等離子的儲存和釋放的重要場所。

  骨承受肌肉收縮所產生的外在力量,本身會產生反作用力。這些作用力會導致骨骼形狀的改變,改變的程度決定於所施予壓力的總和。骨骼承受負荷產生壓力,刺激內在和外在的骨產生再塑作用,造成其外型或是密度的改變,這種改變最後會達到一個新的平衡狀態。這種平衡現象很明確的說明運動訓練對於骨骼密度的特殊效果。因此,運動選手與經常進行身體活動者具備較大的骨質密度。

  測量骨骼密度的方法可分為二種,一是侵體性的方法,如屍體解剖法與腸骨脊生檢法等;另一是非侵體性的方法,如單光子和雙光子吸收測量(single and dual photon absorptiometry)、定量斷層攝影術(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雙重X光吸收測量(dual engery X-ray absorptiometry)等。由於非侵體性方法的應用,測量技術與實驗儀器的進步,使資料的獲得較容易且正確。其中雙重 X光吸收測量有較少時間的輻射暴露和較低的誤差,是目前最常被使用的骨質密度測量法。

骨骼的老化

  骨骼在青春期時快速地成長,至50歲左右,維持約30年的高原水準,而後骨質開始流失。正常年輕的成年人,骨骼的吸收和製造維持平衡,但是在30多歲以後,不管男女,由於骨頭的吸收大於製造,因此骨質會漸漸減少。可能的原因是,腎臟在年紀大時維生素D 的製造量會減少,導致食物中鈣質的攝取減少,因此副甲狀腺素增加,以致骨頭的吸收增加。女性在約50歲以後,骨質短暫地快速流失,可能是由於更年期的影響。

  女性骨質主要顯著的衰退是由更年期開始。在更年期開始前,骨質在30年間的流失率只有約 25%。在更年期期間,骨質的流失率增加,特別是由於內因性女性激素(estrogen)的流失。根據研究發現,骨質在50歲過後的最初五年流失最多,第二年每年流失3.4%,第四年流失1.7%,第九年流失0.8%。骨質的流失是年老和更年期的結果。

  由最近對於骨骼密度的測量、解剖與生檢法的證據發現,骨骼密度的顛峰時期大約在青春期的後期,而後開始呈線性下滑的趨勢。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骨骼疏鬆症是指骨骼在長時間的逐漸流失下,形成骨質減損,造成骨骼變薄變脆,骨骼密度也降低,骨骼強度變得較弱,因此在輕微碰撞之下即易形成骨折。通常較易骨折的部位是肩部、脊椎、髖部及腕部,而且骨質疏鬆的患者骨折後其恢復情形往往不良,造成須長期臥床調養,形成病人與家人的沈重負擔。

  骨質疏鬆症可以分為原發型和續發型二種。原發型骨質疏鬆症又可分為「停經後骨質疏鬆症」與「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前者一般發生於婦女停經後女性賀爾蒙的分泌減少。後者則是由於身體老化的緣故,新陳代謝不平衡而造成骨質的流失。續發性骨質疏鬆症則是由於其他身體疾病而引起骨質不正常代謝,使得骨質流失造成骨質疏鬆症。

  女性、經期暫停的女性、缺乏運動的人與飲食中缺乏鈣質的人較易患有骨質疏鬆症,此外也有一些人是因為疾病與其他原因,容易患有骨質疏鬆症。


運動對骨質疏鬆症的影響

  規律的運動對老年人的身體有正面影響,可以使他們的生活充滿朝氣、心理較健康、更能適應社會上的生活,在生理上也較不會老化,而避免產生慢性疾病。運動對於骨質疏鬆症患者的好處如下:

1.運動可以提高骨質的最高量(peak bone mass)
  透過適當的身體活動可以增加骨質的密度。一般來說,在35歲時骨質的密度會達到最高量,透過運動可以增加骨細胞的建造能力,進而更加提高骨質的密度。雖然運動可能增加骨折傷 的機率,但是運動使骨骼的密度更高,更不易造成骨折。

2.運動可以減低骨質的流失量
  研究發現太空人於四天的太空飛行中,尿中鈣質的流失顯著增加,然而在一個十四天的太空飛行中,每天從事等長性的肌肉活動,尿中的鈣質流失率會顯著的減少。研究也發現從事槌球運動的老年人,其骨骼中礦物質的含量顯著大於控制組。由此可見,運動對老年人的骨質流失有減緩和幫助的效果,也就是運動可以減少骨質的流失。

3.運動對婦女的影響
  過度的運動或訓練往往會造成婦女暫時性的停經現象或賀爾蒙分泌失調,這種現象會使婦女的骨質流失增加。因此,並不是積極參與運動訓練就可以減少骨質的流失,提高骨骼的密度。從事激烈運動的婦女,必須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同時做適當的身體檢查,並適當補充鈣質以防止骨質過度的流失。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

1.多從事運動:運動不但可以增加骨骼密度,同時可以減少骨質的流失。

2.補充足夠的鈣質:19-24歲女性每日飲食中鈣質的建議攝取量為1200mg。增加牛奶、魚乾、海帶、紫菜等的攝取。

3.攝取足夠的營養以維持內分泌的正常:許多婦女為了減肥常會過度的節食,使得營養的供應嚴重不足,造成內分泌失調,賀爾蒙的分泌不正常,這樣會增加骨質的流失,對骨骼造成嚴重的傷害。

4.停經婦女補充女性賀爾蒙:雖然補充女性賀爾蒙常會引起副作用,但若停經女性骨質流失的速度過快,而補充女性賀爾蒙可以抑制骨質的流失。至於什麼情況下需要補充女性賀爾蒙,則須視醫師的診斷而定。

 共有 2 回應

回應 : 1 tt時間 : 2001/4/22 上午 11:44:44 From : 140.123.226.99

參考資料:
吳瑞祥(1997):青少年骨質發展與運動訓練,中華體育,43,64-71頁。
陳俊忠與李晨鐘(1994):運動與骨質疏鬆症,中華體育,30,131-136頁。
陳惠城與李志雄(1994):運動與骨質疏鬆症的關係,中華體育,32,82-91頁。


回應 : 2 風之痕時間 : 2004/6/8 下午 11:18:05 From : 218.172.94.250

不好意思看了大大貼的文章好像有一個地方有誤
19-24歲的人一天鈣質的攝取量應該不會120mg這麼少吧
會不會是1200誤植於120呢
勞煩查驗謝謝



  回上頁   寄送親友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心肺適能訓練的理論與實際

運動與健康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粉絲團
Joiiup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
教育部體適能網站
台灣運動生理暨體能學會
華人運動生理暨體適能學者學會
中國運動生理學會
ACSM
運動科學論壇
O.K. 運動訓練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