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rmalin回應:高度在1500m應會發生一些適應反應
 昆明的高度是1892m的樣子,
 大家對它是不是高地似乎沒有爭議
 當地的海埂訓練中心大家都信它是一個高地訓練基地
 人類上升高地的上限
 我認為是能維持基礎代謝攝氧量的高度
 當然這時候人幾乎不能再動了
 人還要動的話就另當別論了
 當然在那麼高的地方氣溫也可能會是一影響因素
 聖母峰標高8848m
 在那裡曾經測量估計過的最大攝氧量為15ml/kg/min
 人在那裡每跨一步都要停下來呼吸好幾次
 因此人在那裡只要不凍死
 不被暴風雪淹埋
 不被雪人...
 我想是安全的
 至於最快上升速度可能要查文獻了
 看看過去學者如何設計
 一般人的適應各種場合
 包括溫度,高度,時差,時間大約為7~10天
 你可以查文獻多了解
 
 
 Andes Cheng回應:
 大部分的人到了大約1524公尺(5000呎)的高地時,最大攝氧量(VO2max)便開始下降。剛開始時,每上升300公尺(1000呎),VO2max下降約3%。但是,到了較高的高度時,則會嚴重的下滑。對於優秀的耐力選手而言,VO2max受到影響的最低高度為580公尺。
 
 高度越高,高地的壓力便越嚴重。高度的壓力程度分級如下,當高度低於12000呎時稱為中等(moderate);當高度介於12000到18000呎時,訂為強(high);當高度超過20000呎時,則稱為非常強(very high)。上行的速度也分成,在數小時內完成時(搭乘汽車或滑雪電車),稱為急促(rapid);在1或2天內到達時,稱為快速(fast);在一段較長的時間才到達時,則稱為緩慢(slow)。當攀登非常高的高山時,適當的適應則需要數週的時間。
 
 以上譯自Brook et al. (2000). Exercise physiology: Human bioenerge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3rd ed.). California: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小敏回應:
 感謝兩位先進如此精采的解答
 受用不盡
 再次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