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成績越難達成時,需要更多的訓練時間。
下圖是王立彬的全家照片,身高高人一等的人才(女生身高195公分,14歲),是打籃球的好材料。可是,王先生會希望先由田徑的學習開始,當訓練到一定的身體能力後,再去從事籃球或其他的運動。

經常在上課的時候討論到,很多的運動員過早參與專業的訓練。雖然,剛開始的時候進步的幅度很快,可是不全面化訓練基本體能的狀況,就是會限制專業運動的表現。因此,很多的訓練理論提到,專項化的訓練時機,會因為項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結果。其實,簡單的說就是「小時候胖、不是胖」,年輕的時候有相對於同年齡的人有好的表現,不代表有好的運動表現。
高一碰到的競爭是高二或高三的更成熟對手,相較於國三的時候成績領先國二或其他國三的選手,競爭的來源與狀況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不必為了短期期間的比賽表現,就覺得沒有更好的進步幅度。如果依據這樣的進步幅度,到了高三,就會進步到1分56秒不是嗎?(就像你說的,這是理想化的狀況,是不是真的可以進步到這個成績,其實是很困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