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9010  部落格5  


運動生理週訊 回週訊首頁

運動生理週訊運動生理週訊電子報
Online ISSN : 1814-7712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或節錄

運動常識 訓練概論 能量來源 呼吸循環 肌肉骨骼 運動體能 訓練方法
身體組成 運動營養 運動環境 運動傷害 研究方法 網站發展 相關訊息

主題:運動表現的低潮現象
發言 : scwang 時間 : 02/01/28(00:56:14) From : 211.74.187.162 分類 : 訓練概論
運動生理週訊(第八期)

運動表現的低潮現象(May.28.1999)

王順正

  一般人第一次參與運動後,往往會感受到肌肉酸痛、疲憊、以及渾身不對勁等生理反應,這種運動後身體不適的現象,似乎與「運動有益健康」的說詞相互違背。因此,退縮、懷疑運動效果、以及不再積極參與等,都是經常出現的後續反應。其實,沒有依據「漸增負荷」的運動訓練原則參與訓練,才是造成身體不適的主要原因。

  對於一位已投入訓練多年,仍然還在運動場上積極奮鬥的運動員來說,往往因為接近身體能力的顛峰,使得運動訓練的效果越來越不明顯,甚至有停滯或退步的現象出現,進而逐漸出現灰心、不再積極參與訓練的缺點。

  其實,影響運動員運動表現的主要因素,包括體能、技術與臨場心理狀態三部分。撇開影響運動技術的生物力學因素,以及競賽臨場表現的心理因素不談,運動訓練的生理效果,往往是造成運動表現出現低潮的主要原因。剛獲得1999年世界杯羽球銀牌陳峰的教練謝先生也指出,體能的訓練是陳峰未來訓練的重點,也是我國獲取奧運金牌的希望所在。

  身體活動對於人體生理的效果,具有「訓練」與「疲勞」的雙重效果。如果身體活動的質量過大過多,再加上休息不足,形成「超額補償」的效果無法顯現時,運動訓練對於人體的生理狀況,反而具有負面的結果。因此,「越認真訓練,身體的訓練效果越好」的說詞是錯誤的,「超載訓練(overload)」的運動訓練原則,並不代表需要「過度訓練(overtraining)」才能達成,只有適當的參與身體活動、有計畫的訓練、長期的生理機能評量,才能夠有效達成提昇運動表現的目標。對於一般人而言,提供正確的運動訓練知識與經驗,往往是促成他們持續參與運動、享受運動樂趣的重要依據。

1.生理時鐘與運動表現

  「有人愛晨跑,有人愛晚跑,我跟著大家跑;有男也有女,也矮也有高,還有那老和少」,一首孫越演唱的輕快歌曲,描寫著社會大眾參與運動的現象。其實,早晨運動的民眾,還是以中老年人較為普遍;一般上班族很難在(白天的)上班過程中,擁有固定的運動時間,下班後的黃昏時段,似乎是一般社會大眾參與運動的最佳選擇。

  其實,建構自己的「生理時鐘」,才是最佳運動時段選擇的主要依據。每一個人、每一天皆需要花費三分之一左右的時間睡眠,在沒有睡眠的時間中,身體的生理狀況也都不會相同。因此,瞭解自己一天中最佳生理狀態的時段,對於身體運動機能的發揮相當重要。相反的,透過運動的方式,再配合適當的生活週期調節,也可以達成建構人體「生理時鐘」的目標。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每天黃昏 (或其他固定時段) 時,皆花費30分鐘的時間,進行3000公尺的跑走步運動,那麼,這個人每天黃昏時刻(或其他固定時段)的身體機能,一定比其他時段還興奮且活躍。這種積極的身體「生理時鐘」效應,正是選擇何時身體活動的主要考慮因素。

  對於職業棒球運動員而言,為了配合觀眾的時間,比賽大部分在下午 6點至10點間舉辦,因此,利用這個時段進行主要的訓練活動,不僅對於夜間燈光、清涼氣候等環境因素具有適應的效果,主要的考量即在於身體「生理時鐘」的效應。

  除了這種一天中最佳活動時段的選擇以外,人體每週的身體機能狀況,也會有週期性的變化。一般來說,由於週末的休閒活動時間較長,造成每週一的身體狀況會顯著受到影響,疲勞、厭倦、提不起勁等,人體生理機能往往在週一出現低潮,在一至二天的固定生活模式後,才能夠逐漸的恢復生理上的活力。這種狀況,也是我們不希望「週末運動員」現象的主要原因。

  人體「生理時鐘」的意義,代表一個人的運動表現會自然的出現高低潮。長期的運動成績記錄(例如田徑選手的全年度比賽成績記錄),可以大略瞭解運動員全年的最佳表現季節,透過運動訓練計畫的設計,可以將運動員的比賽時程,調整在「生理時鐘」喚醒水準較高的狀態,如此,比賽時便可以獲得優異的運動表現。

  有時候,透過基本運動能力的定期測驗,也可以瞭解一個人的運動表現週期。速度、敏捷、協調、爆發、平衡、肌力、肌耐力、心肺耐力、以及反應等基本測驗,簡易且有效,是相當有意義的基本運動能力評量。例如每天訓練時,測驗短跑選手的立定跳遠成績,即可輕易獲得運動員的身體爆發能力,提供教練作為評量運動員身體狀況的依據。無論如何,積極瞭解人體生理反應的週期變化現象,並且據以評估形成運動表現優劣的原因,是每一位運動參與者,皆需瞭解與建立的基本運動生理知識。

2.評估與處理運動表現的低潮現象

  除了「生理時鐘」對於運動表現會有顯著影響以外,運動表現的低潮現象,也可能是「過度訓練」造成的結果。運動員運動表現退步的現象,是因為人體生理週期的正常反應,或者是因為訓練過度,造成身體生理機能不正常,形成運動能力的顯著下降,只需要簡單的人體生理反應評估,即可獲得初步確認。

  通常,人體在過度訓練的狀況下,安靜休息時的心跳率、攝氧量、呼吸頻率等,皆會顯著的增加,肌肉則會有遲發性肌肉酸痛(DOMS)的現象,血壓與體重皆會出現異常,頭痛、反胃、易感口渴、食慾失調、無法集中精神等,女性則有月經延遲的現象。

  參與運動者,應在平日養成記錄運動生理訊息的習慣,例如安靜心跳率、特定運動後的心跳率、運動後的心跳恢復狀況等,甚至藉由運動生理測量儀器的協助,紀錄休息代謝率、最大攝氧量、安靜血乳酸濃度、肌肉活動的肌電反應、自律神經系統反應等,並且養成記錄訓練日誌的習慣。如此,才能夠確實瞭解身體的生理狀況,進而作為評估身體生理的依據。

  發現身體的運動表現或者生理反應,出現過度訓練的狀態時,適當的休息、調整訓練計畫、調整睡眠與飲食、檢查各項生理變項的反應,即可輕鬆的調整身體機能,達成恢復身體運動表現的效果。如果在休息與調整訓練後,運動的表現仍然沒有正常的恢復時,進一步進行血液生化檢測 (血乳酸、紅血球數目、尿酸、各種礦物質離子濃度、免疫球蛋白等) ,將可以有效確認影響運動表現的原因。

  此外,心理上的自覺反應(RPE) ,也是評估個人身體狀態的有效方式。當你在運動過程中,出現疲怠、心情不佳、感覺負擔沈重、想休息等心理反應時,休息一下、放鬆自己緊繃的心情,發發呆、欣賞同好的運動表現,反而有利下一次運動時的身體機能發揮。

  最後,仍然需要提醒您,影響運動表現的因素,除了體能與生理的因素以外,運動技術是否純熟、心理素質是否適合,也是運動表現能否突破的要素。特別是運動技術要求極高的高爾夫球、保齡球、網球等運動項目,不能僅以運動生理學的觀點,進行運動表現的偏頗評量。

 共有 0 回應


  回上頁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做個有智慧的跑者

運動與健康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粉絲團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