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9034  部落格5  


運動生理週訊 回週訊首頁

運動生理週訊運動生理週訊電子報
Online ISSN : 1814-7712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或節錄

運動常識 訓練概論 能量來源 呼吸循環 肌肉骨骼 運動體能 訓練方法
身體組成 運動營養 運動環境 運動傷害 研究方法 網站發展 相關訊息

主題:跑步型態不同跑者的跑步經濟性
發言 : scwang 時間 : 20/10/10(11:57:44) From : 36.239.85.109 分類 : 訓練概論
運動生理週訊(第437期)

跑步型態不同跑者的跑步經濟性(October.10.2020)

王順正、林玉瓊

  跑步型態 (running form or running patterns) 是指透過五個跑步技術參數 (頭部垂直震幅、手臂動作、接觸地面時的骨盆與腳位置、著地模式) 的主觀評估方法 (Volodalen® method),用來進行跑步動作型態的分類 (Gindre等,2016)。每個元素的主觀評分為1到5,將每個元素的評分加起來計算總體評分,分數小於或等於15的跑步型態為地面跑者 (terrestrial runner) ,大於15為空中跑者 (aerial runner) (右圖)。透過跑步動作五個特徵的主觀判斷,可以用來確認著地時間較長的地面跑者,以及騰空時間較長的空中跑者 (王順正、林玉瓊,2020)。

  透過攝影分析的方法分類跑者的跑步型態,是否確實可以分類出地面跑者、空中跑者呢?Gindre等 (2016) 採用這種影像分析跑步型態的方法,將91名跑者分類為空中跑者48名 (5名女性,18.4±2.0分) 與地面跑者43名 (9名女性,12.1±2.3 分)。在3.3 m/s、4.2 m/s、5.0 m/s三個速度下,空中跑者的騰空時間、最大垂直地面反作用力、腿部硬度都顯著高於地面跑者。透過跑步動作影像的主觀分類,確實可以有效分辨跑步動作的生物力學與技術特徵,地面跑者的著地時間比較長,空中跑者的著地時間比較短。

  Lussiana等 (2017) 以58名休閒跑者為對象,在跑步機上以12 km/h的速度跑步5分鐘,進行攝影分析跑步型態、同時進行攝氧量測量。經過攝影分析的主觀觀察分類,有29名跑者分類為空中跑者 (aerial runners, Vscore19.3±2.5 分)、另外29名跑者分類為地面跑者 (terrestrial runners, Vscore 11.5±2.0 分)。研究發現,在12 km/h速度跑步,除了步頻、身體硬度以外,著地時間、騰空時間、重心垂直振幅、地面垂直反作用力都具備跑步型態分類上的顯著差異。也就是說,空中跑者確實比地面跑者具備較小著地時間、較大的騰空時間、較大的重心垂直振幅、較大的地面垂直反作用力、以及較大的腿部硬度。

  Lussiana等 (2017) 的研究同時發現,兩種跑步型態跑者的跑步經濟性並沒有顯著差異 (右圖)。也就是說,在相同跑步速度條件下,具備相同最大攝氧量、最大有氧跑步速度 (peak treadmill speed, PTS),但是跑步型態不同的空中跑者、地面跑者,具備相同的跑步經濟性。不過,由於同一位跑者採用兩種跑步型態的實驗設計難以進行,而且跑步型態的差異還有程度上的課題,會不會換另外一批跑者就會有不同的研究結果呢?而且優秀跑者的比賽速度較快,讓兩種跑步型態跑者在12 km/h 速度下進行分析,難以將實際狀況呈現出來。會不會成績比較好的跑者是空中跑者的比例比較高呢?

  Lussiana等 (2017) 指出,空中跑者具備飛躍、碰觸、彈跳的型態,跑步時主要是透過肌肉伸長縮短循環 (stretch-shortening cycle) 的應用,跑步動作的生物力學特徵包括:股直肌 (rectus femoris, RF) / 半腱肌 (semitendinosus, ST) 的共同收縮 (coactivation) 增加、腓腸肌 (gastrocnemius lateralis, GL) 提早活動增加、腿部硬度增加、腳掌著地、最大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增加、著地時間減少;地面跑者則具備固定、彎曲、滾動、推送的型態,跑步時主要是透過水平方向推進力的應用,跑步動作的生物力學特徵包括:重心垂直振幅減少、大腿後側半腱肌活動增加、腿部壓縮 (leg compression) 增加、騰空時間減少、趨向腳跟著地、觸地時腳與身體重心距離增加。整體來看,在長期跑步訓練的調節下,跑者可以透過身體動作與姿勢的調整,促成跑步動作的調整與穩定,進而造成兩種跑步型態具備相似的跑步經濟性。

  跑步型態不同的空中跑者、地面跑者,雖然具備飛躍與彈跳、滾動與推送的跑步動作型態差異,但是跑步經濟性似乎不會有差別。跑者顯然不需要單純針對特定的跑步動作進行調整,而是應該整體評估頭部垂直震幅、手臂動作、接觸地面時的骨盆與腳位置、著地模式等跑步動作,清楚釐清自己的跑步型態分類。至於優秀的馬拉松跑者,是否空中跑者的比例比較高呢?有待進一步的研究釐清。

引用文獻

王順正、林玉瓊 (2020)。著地指數能有效評估跑步型態。運動生理週訊,第435期。http://www.epsport.net/epsport/week/show.asp?repno=435

Gindre, C., Lussiana, T., Hebert-Losier, K., & Mourot, L. (2016). Aerial and terrestrial patterns: a novel approach to analyzing human run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37(1), 25-29.

Lussiana, T., Gindre, C., Hébert-Losier, K., Sagawa, Y., & Gimenez, P. (2017). Similar running economy with different running patterns along the aerial-terrestrial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 12, 481-489.

 共有 0 回應


  回上頁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健康運動的方法與保健

epsport-ad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粉絲團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