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9011  部落格5  


運動生理週訊 回週訊首頁

運動生理週訊運動生理週訊電子報
Online ISSN : 1814-7712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或節錄

運動常識 訓練概論 能量來源 呼吸循環 肌肉骨骼 運動體能 訓練方法
身體組成 運動營養 運動環境 運動傷害 研究方法 網站發展 相關訊息

主題:運動與心臟跳動
發言 : scwang 時間 : 02/01/21(18:56:08) From : 211.74.95.70 分類 : 呼吸循環
運動生理週訊(第四期)

運動與心臟跳動(April.30.1999)

王順正

  身體活動與心臟跳動狀況的具體體驗,是筆者每年必授的大一體育課程內容之一。

  簡要說明如何由頸動脈與腕動脈測量心跳率(heart rate ,每分鐘的心臟跳動次數,測量10秒心跳×6)後,開始帶著剛接受完大學聯召洗禮的新鮮人,繞著美麗的校園進行每次 1分鐘的慢走、快走、慢跑、或快跑等不同強度運動,每次運動後原地站立休息1至2分鐘,並且在運動前後測量心跳率。在課程的最後,筆者還要求學生以最舒服的速度慢跑 5分鐘,並且適當的調節呼吸,同時欣賞一下校園的優美風景。儘管實際運動的總時間只有20分鐘左右,加上每次運動間的休息,整個活動的時間接近 1個小時。

  幾乎全部的學生在運動後都已滿身大汗,但是,學生並不會覺得很累 (因為有適當的休息) ,反而會有通體舒暢的感覺 (至少我自己就有這種感覺) ,而且,大部份的學生皆很樂意擁有,這種身體活動與心臟跳動關連的實際體驗經歷。

  在大家一起活動、休息、測量心跳率的條件下,總會有幾位學生 (大部份為女學生) 在很慢的跑步情況下,就會有每分鐘超過 180次 (測量10秒鐘,心臟跳動次數超過30次) 的心臟負荷狀況,顯示出心肺 (呼吸循環系統) 功能不佳的現象。而且,學生都相當驚訝,在最後 5分鐘輕鬆跑步運動後的心跳率,竟然有比1 分鐘的慢跑後還低的現象。

  事實上,人體的心跳率會受到身體姿勢、運動、情緒與體溫等因素的顯著影響。相反的,透過心跳率的測量,不僅可以評估人體的身體狀態,還可以判定心肺功能優劣、做為運動強度指標、評估運動能量消耗、以及評估運動訓練效果等。心跳率是相當重要的人體運動生理指標。

  如果您也想實際體驗運動與心臟跳動變化的關連,除了依據上述方式,進行每次最少 1分鐘 (因為 1分鐘以上,人體生理反應較易出現穩定) 的固定強度運動,並且詳細測量每次運動前後的的心跳率以外,到底這些心跳率測量值具備了甚麼運動生理意義?也是您必須確實瞭解的基本運動生理知識。

1.安靜心跳率

  安靜心跳率是指人體心臟在長時間安靜休息下的每分鐘跳動次數,通常以每日清晨剛睡醒還未下床時測量較為準確。實際進行休息狀態下的安靜心跳率測量時,為了避免先前的身體活動,對於安靜心跳率的影響,坐下休息20至30分鐘,是評估安靜心跳率是否準確的必要步驟。

  安靜心跳率愈低,表示心肺功能愈佳。長跑選手的安靜心跳率約每分鐘50次,一般人的安靜心跳率則約每分鐘72次,如果安靜心跳率超過每分鐘90次,就應就醫進行詳細的檢查。

  在開始運動訓練的初期,安靜心跳率幾乎會每天下降一次;一段時間不運動後,則會顯著增加安靜心跳率。透過安靜心跳率的測量,可以很容易判斷您的心肺功能變化,當安靜心跳率愈來愈高時,表示您的心肺功能在逐漸退化中,而且這種退化的現象,並無法在短期內,直接由身體外表的變化看出來。

2.運動心跳率

  運動心跳率的測量,受到運動時的身體動作影響,往往需要特殊的心跳率測量儀器來測量。在沒有特殊儀器的協助下,實際進行運動心跳率測量時,僅能以運動剛結束時的心跳率來代表。

  在特定運動強度條件下的運動心跳率愈低,表示心肺功能愈佳。當人體在低強度進行運動時,心跳率可能會因為身體漸趨穩定狀態(state steady)而呈現穩定。運動的強度逐漸增加時,運動心跳率也會成正比的上升,但是,當運動強度接近身體的最大運動負荷時,運動心跳率反而會有緩和上升的現象。這種心跳率不再隨運動強度增加的生理反應,代表心臟循環系統輸送血液的能力,是限制人體繼續進行更高強度運動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常,在運動訓練的初期,特定運動強度條件下的運動心跳率反而會增加,以便提供身體組織的血液量增加需求;長期的運動訓練後,由於,心臟每跳輸出量 (stroke volume)的增加,以及各項影響能量代謝系統因素的適應,才會有降低運動心跳率的反應。

3.運動後的心跳率恢復

  運動後的心跳率恢復狀況,也是評估心肺功能的指標之一。衛生署的心肺功能測驗 (哈佛登階測驗) ,就是利用 3分鐘的台階運動後,特定時間的心臟跳動狀況,作為評量受測者心肺功能的依據。

  運動後心跳率恢復愈快,表示心肺功能愈佳。如果,運動後心跳率在 1分鐘的安靜休息後,仍然沒有顯著的下降 (每分鐘心跳率應下降達20次以上) ,您就必須就醫檢查心臟循環系統功能是否有任何障礙或疾病。

4.心跳率的變動性

  在靜脈血液的回流、血液中生化物質的變化、自律神經系統的調節、以及其它影響心跳率變化的因素限制下,事實上,人體的心跳率僅能代表每分鐘的心臟跳動範圍(例如安靜心跳率每分鐘60次者,真正的瞬間心跳率可能在每分鐘55至65次之間) ,再加上運動後測量運動心跳率的限制、測量方式(測量10秒心跳×6)的誤差、以及部份研究發現心跳率評估心肺功能的效度不佳等。運動雖然與心臟跳動之間具備相當密切的關連,但是運動時的心跳率變化,仍然僅能代表運動時的心臟跳動驅勢(範圍)。心跳率與心肺功能間的關係,仍然還須進一步的分析探討。

  由此可見,瞭解自己在某種運動情境下的心臟跳動狀況,雖然具備豐富的運動生理意義,實際應用時亦應瞭解,心跳率的測量結果,仍有其限制存在。

 共有 0 回應


  回上頁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心肺適能訓練的理論與實際

運動與健康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粉絲團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