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9010  部落格5  


運動生理週訊 回週訊首頁

運動生理週訊運動生理週訊電子報
Online ISSN : 1814-7712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或節錄

運動常識 訓練概論 能量來源 呼吸循環 肌肉骨骼 運動體能 訓練方法
身體組成 運動營養 運動環境 運動傷害 研究方法 網站發展 相關訊息

主題:我的求學和教學與退休省思
發言 : 方進隆 時間 : 16/03/07(22:29:41) From : 118.171.186.234 分類 : 相關訊息
運動生理週訊(第337期)

我的求學和教學與退休省思(March.6.2016)

方進隆

一、前言

  時光飛逝,轉眼已過65歲,我於今 (2016) 年2月1日屆齡退休。回想過去50幾年求學和教學歲月,有苦有樂,但整體而言還算平順、如意和滿足。小時候生長於窮困的農村,幸運自己能接受完整教育,這期間在眾多師長、親友的提攜照顧,同事、同學間的砥礪與協助,於美國完成學業後,也順利回母校擔任教職一直到退休,完成個人生涯的理想目標,回顧自己的求學與教學過程,內心感到十分欣慰,也一直非常感恩。我求學的時間較長,由讀小學到完成博士學位總共花了23.5年,實際教學服務的時間則有33年,其中有30年在台灣師大體育學系任教,由民國75年2月到105年2月。

  由於個人求學時間喜歡運動,到目前還維持規律運動習慣,在大學主修體育, 研究所的專長領域為運動生理學,而在大學的任教科目和推廣範疇主要是體適能或運動保健,因此個人求學和教學過程的心得分享和這個方向較有關係。每個人的思想與行為和其生長背景、教育過程、工作環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密切關係,在生命過程中,一直在摸索和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向和理念,思考和諧與別人相處和環境互動的方式,使自己不斷的成長,而讓生命能夠更健康、更快樂、更有智慧,雖然較清楚知道自己的定位與生活方式,但似乎還是一直在追尋在學習。

二、求學過程

(一) 國內求學

  初中時期即熱愛運動,就讀台南市立安南初中,參加田徑隊和橄欖球隊,多次參加台南市的田徑和橄欖球比賽,也參加全國的中等學校的田徑賽。

  高中就讀台南二中,繼續參加田徑隊。因家離學校較遠,獲得教練同意,以跑步上下學 (來回約26公里,感謝同鄉同學騎腳踏車幫忙拿書包) 之自我訓練方式,來取代課後留校集訓,如此的訓練結果,讓我保持台南市兩項高中競賽紀錄 (800公尺和400公尺中欄) 和母校多項田徑紀錄,另獲得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400公尺中欄第3名,也代表台南市參加全國公路接力賽和全國田徑比賽。

  這些初、高中時代的運動成績表現,成為日後就讀大學體育系的基礎和因緣。高中畢業後於台灣師大體育系和研究所,以及到美國愛我華州立大學和德州農工大學進修,畢業後在大學任教期間,都還一直維持規律運動的習慣。

  高中畢業參加聯考,很幸運考上台灣師大體育系,內心非常高興和感激。主要原因是自己喜歡體育運動,又考上理想的大學,更重要的是,可以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我出生貧困農家,考取公費大學,成為我繼續求學的唯一機會,況且台師大畢業後,還可於學校任教改善家庭經濟。能夠到台灣師大就讀學習也是讓我命運翻轉很重要的關鍵,也成就了一位農村子弟能到美國進修博士學位,而後於母校任教。

  大學體育系培養出刻苦耐勞、堅毅紀律的特質。當時的術科1學分要上4小時,每天學科和術科課程幾乎滿堂,由上午持續上到下午,中間少有空堂,連星期六下午皆排有課程 (當時星期六上午要上課,有的課程會排到星期六下午),課程雖繁重,但同學似乎從不喊累,積極參與,努力訓練讓學術科的訓練和基礎更多元且踏實。

  大學學業雖然忙碌,課餘也參加學生社團,不但獲取社會化成長的機會,學習領導與被領導,也因而認識許多不同科系的同學,成為日後服務社會時各方面的助力。我參加台師大登山社擔任嚮導股長和社長,花許多時間在登山和服務;也參加校外耕莘文教院的青年山地服務團3年,每年到山地部落服務1個月,這應是最早期的服務學習。這3年我分別擔任隊員、輔導員和總幹事等職務。學生社團參與經驗培養多面向的能力,也了解自己的限制和不足,讓我更謙虛。這些社團參與經驗增強我到國外進修的動機,也在擔任台灣師大學務長期間,助長我推動服務學習課程很珍貴的經驗與動力。

  研究所期間當一個專職的研究生,當時就讀研究所不能在職進修,因此我辭去了國中的教職,心無旁鶩,專注用心的就讀研究所兩年。也因此在體育專業、英文能力和研究方法等面向的知能,皆有很大的提升,也打下學術研究的基礎。

(二) 國外求學

  在研究所期間,雖然努力打下一些運動科學的學術和英語基礎,但到美國進修,才發現是辛苦學習的開始,也是漫長奮進的起點。

1. 出國準備

  於1980年出國前學習英文的環境和方式,與目前大不相同,我花許多時間增強英文能力,包括到政大企管中心學英文和參加英文托福考試補習班等,希望能夠通過美國大學的入學門檻獲得入學許可。申請留學過程,感謝當時許多體育界前輩的推薦,讓我有機會能夠獲得部分獎學金,到美國愛我華大學 (Iowa State University) 進修第二個碩士學位。

2. 專心和辛苦學習

  在美國愛我華州立大學2年和德州農工大學 (Texas A&M University) 3.5年的時間,主修運動生理學,除運動生理學課程外,要修習相關的科目,如普通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人體生理學和解剖學等。有的科目還包括實驗,這些課程對我而言,有雙重障礙,包括英語能力和專有名詞的理解。而且在外系修課,競爭壓力相對較大,因此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神來彌補。所以往往上課皆要錄音,請教同學和教授,上課前後花許多時間閱讀和準備以趕上課程內容和進度。但是最辛苦的過程,往往就是收穫最多的時刻。能夠面對和接受這些挑戰,對日後處理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確實有很大的幫助。

3. 學習文化和觀念

  到美國讀書接受到許多的文化和觀念的衝擊,包括:

1) 境靜心定: 剛開始到美國,走在愛我華州立大學幽靜空曠、花木扶疏的校園,我的心情很自然的寧靜下來,這種外在環境轉變內在心境之神奇感受,油然而生,莫不感嘆宇宙力量的神奇。

2) 主動關懷: 走在校園,經常會有陌生人微笑地向你問候或打招呼,讓我覺得很溫馨友善。這個文化的薰陶,也養成我主動問候別人的習慣。

3) 正面看待: 在美國讀書,考試的壓力很大,考試前後即使很用心準備,都有很大壓力擔心考不好。比起美國學生樂天看待的態度,有較多不必要的焦慮和煩惱。 在台灣接受教育,往往對考試有較多負面想法,兩相比較,也引導我去省思且往正面作必要的調整及看待。

4) 自由平等: 在美國上課較為自由,只要不影響上課老師比較不會在意學生的穿著和行為,較尊重個人的言行和看法。下課後老師與學生較為親近,像似朋友般一起聊天和吃飯,有說有笑,少了老師的威嚴,但也不減學生之學習效果。

5) 重視家庭: 美國人較重視家庭的團聚,工作之餘會把較多時間留給家人,外頭的交際應酬相對較少。我獨自赴美留學五年半,太太和女兒留在台灣這件事,許多美國老師和同學頗不認同,他們不會因為求學而離開家人那麼久。

  每個國家的文化和的觀念皆不同,每個人對事情的感受也不一樣,對於一些在美國求學接觸到文化體驗,我認為適宜的理念和作為,我就會在生活中加以應用,也算是出國留學的附加價值。

三、教學理念與心得

  回到台灣師大服務,我主要擔任的課程是體育系專業和普通體育 (體適能) 的課程, 對於我的教學方法和理念,簡要的與大家分享。

1. 體育專業課程

  體育系我擔任的課程主要的是:人體解剖生理學、運動處方和體適能、高齡者體適能專題研究、運動與疾病專題研究和通識教育的運動與健康課程。我的上課的主要內容、方式和評量等訊息,選課前會於網站或公告讓同學了解,上課也會依據這些規劃的進度和方法授課。上課前,我和學生一起閱讀和準備相關的資料,要求研究生閱讀英文文獻或書籍,以提升外語理解和專業能力,教學相長,我也跟著學生一起吸收和應用新知。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上課的內容或資料,我會放在教學(Moodle)網站供學生參考。為提升教學效率和學習興趣,選擇youtube網站相關的影片,溶入課程教學中。除了介紹課程重點外,我會提供機會讓同學討論和分享閱讀心得,讓同學在課堂上有更多的互動。此外,啟發和激勵同學,也是我上課重點之一,我會分享國內外的中英文名言、影片或故事,讓同學省思人生意義,時間管理和品格教育等相關的議題。

2. 普通體育課程

  普通體育(體適能)課程,主要目的是養成學生規律運動習慣和提升體適能。我一直認為學校體育最主要的目的是養成學生的運動習慣,畢業後,沒有體育課程時,他們還能自主的養成規律運動。因此,我除鼓勵學生於課堂中盡量運動外,也鼓勵他們於課外時間要增加運動機會,如利用時間多走路,並將平時運動項目、時間和感受等資料登錄於紀錄表,並定期繳交當作成績評量的一部分。這個課程有期末的認知測驗,期望提升運動知能和自我效能,藉以克服運動障礙。所以上課除了有氧運動,阻力訓練和伸展操的實際運動和操作外,會利用部分時間介紹體適能的知能和理念,希望同學能夠享受運動過程,培養正面的運動態度,和減少運動傷害。我會利用學校的教學網站 (Moodle網站),提供相關的資訊,並做為學生繳交相關資料和互動的平台。

  無論是體育系專業課程或是普通體育教學,學生的反應還很正向,記憶所及,幾乎大部分的科目,學生的評鑑分數皆在4.5分以上 (五等級分)。

四、行政與服務狀況與心得

  在退休前,我個人擔任一些校內、外的行政或服務工作,性質不一定與體育運動領域有關。校內之主要職務,包括台灣師大體育研發中心主任,體育學系主任,運動與休閒學院院長,進修部副主任和學務長等職務;於校外,擔任體育學會的幹事部,秘書長和理事長,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的委員、全國體育總會的選訓委員和國際健康體育運動休閒與舞蹈協會亞洲區副會長 (Vice President of Asia,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Health、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and Dance, ICHPERSD) 等職務。有這些行政工作和服務機會, 讓我的教學生涯更為生動與豐富,也增添許多的人生歷練。

1. 責任和學習

  擔任校內外的行政職務,除了原本的教學與工作外,往往必需付出額外的時間與精神,來推動和處理相關的事務,也免不了會有責任和壓力。但無形中也是為人處事經驗的獲取與累積,學習如何較有效率的領導與管理,較和諧的人際互動與溝通。

2. 服務和義務

  擔任行政職務,就是服務,對於學校、社會或相關的單位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參與,除了讓服務的單位的平常工作或事務順利推動外,也能規劃一些新的政策或辦法,讓服務的單位有更好的發展。然而,擔任行政職務,因每個人的個性與興趣,會有不同的接受度。個人認為在不強求和不影響健康的情況下,時機成熟如有需要您的付出時,將其視為是一種責任與義務,勇於承擔接受。

3. 推廣體育運動

  擔任行政職務,較有機會參與政策決定、執行計畫或活動, 或接觸更多的同仁、學生或民眾,對於體育活動的推廣,也會產生影響力。有付出就較易受尊重,有貢獻就容易被肯定。學校或單位的體育同仁參與行政服務,自然較易推動體育活動。

4. 增加生活歷練

  擔任行政服務工作,要參與較多活動或會議,無論面對正向或負面情境,或處理困難或是複雜問題,都會增加許多生活歷練。過程中需要思考如何做好時間管理,或是如何增加工作效率,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些經歷皆會留下人生深刻的印象。

五、生活習慣和心得

  一個國家的民眾平時或休閒在做什麼,會決定這個國家未來的興衰和命運。 一個人平時的生活習慣也會影響工作表現與身心健康。我經常以「命好不如習慣好,好命不如好習慣;好習慣不易養成,終身受益,壞習慣容易養成,一旦養成,終身受害」來勉勵自己或學生。身為一位學校教師和運動推廣者,「以身作則」是我認為最有效的的教育方式,因此鼓勵自己要養成好習慣,不斷充實自己,努力做好自己應做的工作和角色,希望能影響周邊的每一個人,包括我的學生、朋友、家人甚至親友。

1. 閱讀學習

  除閱讀準備上課之運動生理或體適能有關的書籍和文獻外,平時我也喜歡閱讀相關的書籍,像激勵人生或孔孟老莊和佛教的書籍,或於網路 (youtube) 聽演講,我也經常於跑步機跑步和走路時,利用Iphone聆聽相關專業學者專家的演講。

2. 學習英文

  雙語能力或多語能力對於專業表現和個人成長皆有密切相關,除閱讀上課有關英文資料外,我平時會聽空中英語教室 (Studio English Classroom) 和長期訂閱的彭蒙惠英文 (Advanced Studio Classroom) 和英文文摘 (English Digest),為增加講英文的機會,於課程中,我會和授課老師一起說英文。聽這些課程很有趣,我樂在其中,也增廣見聞,獲取多元的新資訊。

3. 規律運動
運動生理週訊第337期 我的求學和教學與退休省思
  自己養成運動習慣,較容易說服別人也養成運動習慣。我一直有規律運動習慣,未來也將如此。除從事有氧運動 (跑步和快走),阻力運動 (仰臥起坐和伏地挺身等運動) 和伸展操外,也從事網球、羽球、登山和劍道等運動,目前也在練習太極拳。從事運動的目的,主要是健康和樂趣,不像過去是為了奪標和競賽,因此較能體會運動樂趣和享受運動過程,獲得許多益處。

4. 寫日記
運動生理週訊第337期 我的求學和教學與退休省思
  養成寫日記習慣已經20幾年了, 開始是用筆寫在卡片上,後來用電腦打字紀錄平時重要的事件和心得,加上相關的圖片,每年匯集印刷成為一本年度日記。為提供練習英語寫作能力,一天以中文,一天以英文撰寫。寫日記讓我有更多的省思機會,思考當時的件事情如果再發生,如何處理會更為適當? 日記是紀錄生命的歷程,容易尋找到過去的生活事件。

5. 覺知心念

  平時我喜歡靜坐、誦經和祈禱,經常閱讀和聆聽心靈 (如佛學) 有關的書籍或演講,也練習走路禪或太極拳,藉以放鬆身心和注意呼吸,希望透過這些活動來安定身心,提高覺知能力,以覺察所做的行為、所說的話語以及升起的意念。 能靜心覺知 (mindfulness),就容易讓身口意往較正面的方向修正。這心靈的練習和提升,對於紓解壓力、健康促進和自我成長皆很有助益,對於專業表現也會有所幫助。

六、寫書心得

  過去整理和撰寫運動與健康、健康體適能、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和學生體適能指導手冊等書籍,最近將多年的教學、研究和健康體適能推廣的心得加以彙整,並收集參考較新的文獻和資料,轉寫了兩本有關運動保健的書,寫作過程有些心得,提供參考:

1. 考量實用

  體育運動是重視應用的科學,運動生理學和體適能更是提供民眾運動保健最重要的領域,運動生理學和體適能領域的學者專家與同仁,就是運動保健最專業的人士,可以在這領域發揮所長,我鼓勵大家能多花一些時間和精神, 將自己的專長和經驗,或個人或多人撰寫專書,提供較完整和實用的知能,供一般民眾、運動員和相關人員參考,相信對於專業地位的提升,將會有所助益。

2. 平衡研究論文

  最近大學評鑑過度重視研究論文發表,可能會導致教學、服務和輔導等其他領域被疏忽。有些研究論文主題過於偏專,或在英文期刊發表,僅少人有機會閱讀等。相關單位已注意到研究與實務間的落差,除了鼓勵論文研究應兼顧實用性,也逐漸重視專書的撰寫。

運動生理週訊第337期 我的求學和教學與退休省思3. 專書送審

  寫完的專書經出版後,科技部和許多大學都鼓勵專書送審,以獲得嚴謹的學術認證。通過審查的專書,除有助於學術研究計點或系所教師評鑑外,也可獲得專書著作獎助。

4. 持續寫作

  由於過去寫兩本書 (運動處方和高齡者的運動與全人健康) 的經驗, 覺得運動科學專業人員以寫書的方式,留下珍貴的經驗和知能供民眾參考,雖然辛苦,但相當有意義。希望退休後,每年能整理撰寫一本書。

5. 溶入當地特色

  最近在國內有關運動生理和體適能的專書,翻譯的書籍較多,而由國內學者專家撰寫的較少。翻譯國外的書籍,在取得翻譯權後,按照圖文流暢的加以翻譯即可完成,有其圖文並茂優點,但有些內容會不適合國人需求。如由國內學者專家撰寫的專書,自可考量國人的文化、習慣和資料,同時融入自己的運動教學和指導經驗,完成一本具有當地特色的好書,

七、體適能推廣的理念和心得

  因為行政、教學和研究的關係,我有機會協助政府、學校和民間單位推動體適能相關的計畫,一些構想或策略提供分享。

1. 思考推廣理念與策略

  每個體適能計畫的狀況皆不盡相同,可參考運動行為改變法的相關理論策略,思考較可行的策略。在我擔任中華民國體育學會理事長期間,有機會協助教育部規劃和推動體適能333計畫,希望能提升學生運動機會和體適能,當時大家集思廣益提出下列的口號與理念:

(1) 第一個3: 每週至少運動3天,每天至少運動30分,運動期間心跳率達到每分鐘130次左右。
(2) 第二個3: 重視運動態度,認知和行為。
(3) 第三個3: 教師,學生和家長一起支持和共同推動。

  當然,推展的策略很多元,但利用簡單易記的口號來行銷,也讓這個計畫順利推展開來,同時能掌握在這些理念。

2. 成立跨部會推動單位

  體適能或體育運動的有效推廣,需要政府和民間許多部門共同合作與配合,使能永續。因此,政府需要成立跨部會的推動單位,如體育、衛生、教育等部門,有系統的整合相關的資源,思考有效的推展方向和策略。

3. 重視社區運動介入

  社區介入 (community intervention) 是推展體育運動或體適能最被常使用的策略,希望在學校、社團、村里、公司、鄉鎮、城市或機關等社區,考量社區的特色與狀況,運用有效的推展方法與策略,來宣導運動和良好體適能的重要,提升社區民眾的運動知能和觀念,進而改善運動環境與文化,而增加身體活動機會,改善國人體適能。如何有效採取社區體適能或運動介入計畫,將是高齡化和健康亮紅燈社會所採取的有效策略之一。

4. 專業參與

  體適能或體育運動的推動,極需要運動生理學和體適能領域學者專家的專業知能,提出專業的建議,或付出時間和力量,幫忙更多的家人、學生、朋友和政府或民間單位,來規劃與推動體育運動和體適能活動,以增加身體活動機會。每個人有不同的貢獻方式與做法,我於台灣師大運動與健康通識課程,覺得這樣的課程和知能,將有助於民眾和學生養成運動習慣,因此配合學校政策, 將教學實況錄製成開放課程,於網路開放給民眾了解和學習,另外,我最近撰寫運動處方和高齡者的運動與全人健康等書籍,都希望能夠提供更多的運動保健經驗和資料。

5. 體適能與全人健康 (wellness)

  體育運動的重點除了改善生理或身體的益處外, 也會逐漸重視全人健康。全人健康也有人稱為整體健康 (holistic health),是重視生理 (身體),心理 (情緒),社會 (人際),靈性 (精神) 和專業 (知能) 等多層面不斷提升健康的過程。未來慢性疾病的預防與處理,也將往提升全人健康的方向前進。推展體育運動的推廣與指導, 也要重視和提升全人健康, 如何有效達到這目的, 也需要大家集思廣益。

6. 身心靈運動

  身心靈運動 (body-mind-spirit exercise) 未來會越來越被重視,在擔任高齡者體適能或運動課程時,發現身心靈運動是身體活動課程的一部分,像太極拳、瑜珈、氣功和運動禪等。這些在運動過程中,重視內省、覺知、身心合一與放鬆等特質的運動,對於現在壓力較大和健康普遍不佳的民眾,將會有很大的助益。我個人因為有靜坐和練習太極拳的經驗,因此,會在走路、跑步或生活中融入靜坐的要素,體會運動與靜坐的奧妙和益處,這也是體育運動未來研究或推廣的重點方向。

八、退休的心得和期許

  將五六十年的個人求學與教學生活,在退休時刻以重點回顧的方式,再看看過去的林林總總, 有些事情還歷歷在目,恍如就在眼前,部分記憶則有些模糊。哪些事情最值得回味?那些活動最有意義? 哪些觀念影響自己最大?每個人的想法與觀念皆不相同,面對相同的經歷和事件,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因此這篇文章的敘述,難免會有個人主觀看法和局限性。 這些回顧除喚醒過去的生命的記憶外, 也深刻感受到歲月如梭,一去不復還,要好好的保握每一個時刻,活在當下。 在生命的重要時刻,也要及時捕捉鏡頭,記錄美好的時光,不能依靠記憶, 因為生命是要記錄的,不能光靠記憶。

  每個人的生命和工作皆有其特殊的意義, 沒有貴賤,也沒有好惡。 每個人的生命因緣都也不相同, 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個人、家庭、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只要保握機會,接近正向的朋友,好好的學習和努力,就容易發揮生命的意義。我對於過去幫助和指導我的貴人都心存感激,包括家人、 師長、 同事和朋友們, 感恩他們長期的協助和指引, 希望自己能夠努力提供微薄力量來回饋。

  如果生命能夠重來,您會以怎樣的態度和方式來學習和工作呢? 有哪些會持續維持下去? 有哪些需要做修正? 我們都一直在學習成長,讓自己更為成熟和穩定,但人是有覺知和情感的動物,有時會受外在和內在因素影響,無法維持理智和清醒狀態,難免會有情緒失控或不當言語或行動,在有意或無意中就傷害到別人, 讓別人難過或生氣, 自己當時可能都沒有覺知和反省,如有這些情境發生, 除要檢討和改進外,也要致上最大的歉意。

  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形成後就不太容易改變, 過去的習慣和思維還會持續影響未來。 退休對我而言,沒有適應的問題,生活方式似乎沒有什麼改變, 還是會維持過去的生活習慣,包括規律運動、閱讀學習 寫日記和寫書的習慣。 如將人生劃分為成長、求學、工作和退休四個階段,在退休以後,我希望將生活重心逐漸轉向身心靈的提升, 結合運動和靜坐的理念,介紹身心靈運動 (如走路禪和動禪等) 的知能,,期望往後能多花時間和精神來安頓身心,提升精神能量,未來能夠更有智慧來面對人生最後的階段,使自己走向成功老化或健康老化的路。這條路,是未來高齡社會和長期照護系統需要尋找的出路,也是體育運動專業人員要重視和投入的方向。

 共有 0 回應


  回上頁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健康運動的方法與保健

運動與健康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粉絲團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