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9037  部落格5  


運動生理週訊 回週訊首頁

運動生理週訊運動生理週訊電子報
Online ISSN : 1814-7712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或節錄

運動常識 訓練概論 能量來源 呼吸循環 肌肉骨骼 運動體能 訓練方法
身體組成 運動營養 運動環境 運動傷害 研究方法 網站發展 相關訊息

主題:學生跑步猝死,不可避免的錐心之痛?
發言 : normalin 時間 : 02/11/04(01:05:56) From : 61.57.208.44 分類 : 運動傷害
運動生理週訊(第33期)

學生跑步猝死,不可避免的錐心之痛?(November.26.1999)

林正常

二十四小時內 兩樁學生跑步猝死事件

  「兩學生跑步 猝死」是十一月二十六日(1999),新聞報導的標題,字體雖小,看在眼裡,卻十分的震撼。尤其在不到二十四小時間隔,發生在嘉義地區,受害人分別是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與協志工家資訊科的一年級學生,殺人元兇同樣是教育與體育主管當局,為提昇學生體適能,極力推動的主軸運動--跑步。

  據報載,校方均立即施以心肺復甦術、緊急聯絡救護車送醫,但在抵達醫院前,即已回天乏術。跑步到底是致命的直接原因,或者只是疾病因子潛藏體內,剛好病變發生在運動之時?由於筆者沒有近一步的資料,無從論斷。


運動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鼓吹運動的學者專家們,滿腦子裡,塞滿了運動有益健康的科學文獻與實驗證據。適當的運動有益健康,又是千真萬確的不爭事實,何況,不運動已是威脅國人健康的一大問題。而且,不運動也是國人頭號殺手--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危險因子。行政院衛生署就曾將不運動,與抽煙、嚼檳榔、營養失調共同列為危害國人健康的四大罪魁禍首。在這種情況下,不鼓勵大家運動,就是行政單位 (尤其是教育與衛生單位) 的失責。

  運動猝死(即運動暴斃),雖然並不常發生,但是一發生就會引起社會的嚴重關切。以三十歲以下的運動員為例,每年每二十萬人的發生率大約是一個或兩個。但是,運動員猝死,給社會的衝擊或許較少,因為運動員自己「心甘情願」地接受訓練,要出人頭地,非拼命不行,或許大家較能諒解。


學生每出狀況 讓行政單位傷腦筋

  問題比較棘手,較令人傷痛的是學生的暴斃事件。發生在嘉義的兩個案例,即是學生;學生是無辜的,這給教育界與體育界必然造成衝擊。

  嘉義的這兩個案例,具有的共同點有:一、年輕學子;二、發生於短跑運動;三、發生在心血管疾病(須待醫學鑑定)。一位是百米測驗後,一位是接力賽跑二百米後發生。年輕人發生的運動猝死,往往是心血管潛藏解剖學的缺陷,在激烈的運動時誘發。對於這種致命問題,體育教師最為無奈,因為體育教師因執行它們的工作,算是正常的教學之運作下發生的。如果換成員警,這算是「執行公務」出狀況。


醫學上的運動測驗 遺憾無法全面實施

  即使是奧運的冠軍選手,也不是每一個人的身體都是正常的;少部分心血管具有先天上異常的年輕人,以我們時下學校實施的健康檢查,或到醫院進行一般的體檢,其實不太容易篩選出來。況且,學生人數太多,根本無法從事盡一步的檢查,譬如做「運動測驗(exercise testing)」。運動測驗就是在醫院或生理實驗室讓受測者運動到衰竭的程度,觀察心肺對運動刺激時的反應,運動當中通常追蹤十二誘導的心電圖。經過嚴格考驗,通過運動測驗這一關,沒異常反應的,十之八九大致上運動時不至於發生暴斃事件。



從事心電圖追蹤運動測驗才可篩選傷害的危險份子


  上述的運動測驗,即使國家代表隊,也都沒能徹底的實施,一般學生更不用說了。心血管潛藏解剖學缺陷的一般人,發生運動暴斃最可能的場合,一是學校的體育活動,要不然就是部隊的操練。因為這兩個場合,特別需體力的付出。學校是第一關,這令體育教師傷透腦筋。


教育部的運動三三三政策 雖然保守卻較安全

  難怪教育部在體適能推展時,運動三三三政策中,相當保守的,運動訓練的心跳率定在每分鐘一百三十。依據理論來說,青年學子,運動心跳率應在一百四十至一百六十的訓練效果較佳。定在一百三十應是為安全考量的。

  一般人或許會覺得納悶,為何常惹禍的是一百、二百公尺衝刺,而不是更長的耐力跑呢?其實,一百、二百公尺衝刺是最激烈的跑步活動,越長的運動,跑者越會斟酌分配體力,熱身運動也會做多一些,身體不適時,會自動停下來放棄跑步。一百、二百公尺衝刺,通常停下的情況是因為跌跤,否則,那有不跑完的道理?筆者在此要呼籲學校的體育同仁,不要忽視學生的個別差異,少讓學生全體一致地做相同速度的跑步。也就是不必勉強每一學生做同樣強度的跑步。


團體競賽的型態 或許有修正必要

  讀者可能還不清楚,接力場合運動猝死的發生率並不低。數年前發生在台北市南門國中與建國中學的暴斃事件,都同樣是接力賽。學校的接力比賽,往往每單位二十人,每人大致跑一百、二百公尺,為了團體榮譽,大家拼命跑,群情激奮,毫無保留。每單位人數越多,那些「心血管潛藏解剖學缺陷」的學生參與機會越大,發生傷害的危險性越高。是否這種團體榮譽競賽的型態,有修正的必要,值得教育與體育當局注意。其實,這類事件幾乎是無法完全避免的,只是不知什麼時候會發生而已?或許教育部應訂定一套規範,讓學校與教師遵循,盡可能減少類似傷害的發生。


編者附記:

  編者正好任職於中正大學。遺憾這種運動猝死的事件發生在自己的學生身上,希望在教育、衛生單位與每一位體育教師的努力之下,盡力降低這類事件的再發生。

  國內田徑現役女子記錄保持人,曾因「心臟疾病」而被報章雜誌上大事報導,而且還不時創新全國記錄。編者一位曾任運動代表隊隊長的學生,在大學畢業後三年才發現患有「心臟瓣膜閉鎖不全」的疾病。似乎,未能及早檢查、預防,才是促成這類猝死事件的主要原因。

  有時候,透過運動前後的心臟跳動與恢復狀況,可以簡略的評量心臟功能,提前發現可能的危險 (可參考週訊第四期運動與心臟跳動) 。但是,如何去教育學生,運動時人體的正常生理反應,並且實際的去體驗、去嘗試,確實是比運動傷害發生後的處理與哀傷來的重要。

 共有 2 回應

回應 : 1 epsport時間 : 2007/11/24 下午 09:54:38 From : 61.57.220.100

40男單車遊台北 心臟衰竭死
更新日期:2007/11/24 16:30 記者陳珮琦/台北報導

近來網路上單車討論區流傳一則「一位車友之死」的文章,被車友和網友不斷地轉寄,甚至香港及大陸車友也參與討論、轉貼文章。這篇由署名「Francis」所寫文章,正是記述他的好友「老趙」在上月底與他兄弟倆騎單車出遊途中,因心臟衰竭送醫不治的遺憾。

「以下是我用朋友的命,所換來的血淋淋的教訓!」是Francis在部落格貼上這篇「一位車友之死」文章的導言,他說,寫下它的目的,是希望讓車友和喜愛運動的人,能有所警惕,千萬不要逞強,要量力而為。

他,幾乎天天到健身房報到

文中的老趙,是Francis相識七年的老友,兩人都是四十多歲又熱愛運動的中年男人;老趙是位銀行副理,「他是個比較好面子、會逞強的人」,除了例假日,幾乎天天到健身房報到。

Francis說,老趙在他的慫恿下,今年入秋時買了一輛單車後,開始跟著他到戶外騎車。上月底,Francis計畫假日時和他弟弟騎單車出遊,要沿著故宮-風櫃嘴-萬里-金山-淡水-關渡-台北市,全程約100公里,老趙得知後也來參加。

他,太好勝 一有機會就超車

10月28日那天,他們三人於上午6時20分從忠孝東路、復興南路口出發,沿途不斷的休息,還拍照記錄,是「一路聊天、一路拍照、累了就休息的無壓力騎乘」。但Francis說,老趙比較好勝、逞強,一有機會就超車,速度衝得快,Francis曾勸老趙放慢腳步、輕鬆騎就好,但好勝的老趙都不聽。

結果,就在回程途中,老趙忽然停下車表示,感覺胸口似乎有一口氣悶悶的,他邊說邊坐在路旁水泥隔牆的木板地上,要Francis先騎,他休息一下再搭捷運回家,沒想到話講完不超過10秒,老趙突然翻白眼,昏了過去。

他,倒下被施予CPR仍不治

「我很慌張,衝過去叫他,但完全沒用」,這時剛好有車隊經過,馬上加入急救,車友緊急施予CPR,其他車友幫忙打119,老趙被進醫院急診室急救一個多小時,結果仍告不治。

法醫勘驗確認死因為心臟衰竭,法醫並表示,除非解剖才能真正知道是否為心肌梗塞或其它問題,不然統稱心臟衰竭,而這種狀況發生前是無徵兆。

「如果我不慫恿他騎車.....、如果我懂得對他逞強自負的說法打個折扣、如果…」Francis面對家屬,雖未受到責難,但內心愧疚、難過不已!


回應 : 2 GM時間 : 2008/12/28 下午 10:33:18 From : 125.230.36.149

您好
請問我能引用您的文章嗎??



  回上頁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健康運動的方法與保健

epsport-ad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粉絲團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