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9042  部落格5  


運動生理週訊 回週訊首頁

運動生理週訊運動生理週訊電子報
Online ISSN : 1814-7712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或節錄

運動常識 訓練概論 能量來源 呼吸循環 肌肉骨骼 運動體能 訓練方法
身體組成 運動營養 運動環境 運動傷害 研究方法 網站發展 相關訊息

主題:運動習慣的養成
發言 : scwang 時間 : 02/08/17(17:10:06) From : 140.123.5.19 分類 : 運動常識
運動生理週訊(第28期)

運動習慣的養成(October.15.1999)

王順正

  在學校中,除了體育課程以外,還會利用課餘的時間,每天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比例並不高;在社區公園或學校中,每天參與體育活動的一般社會大眾,更是少之又少;根據最近的調查研究發現,看電視、看報紙等靜態活動,一直是一般社會大眾的主要休閒娛樂。既然大家都知道,運動是健康的重要手段,為什麼社會大眾真正每天從事運動的人口比例這麼低?

  筆者任教大學多年,對於眾多大學生「埋沒」自己運動天分、「放棄」發展身體機能、「拒絕」參與學校運動代表隊的現象,始終無法理解。甚至,筆者目前服務的軍校,也有部分學生沒有參與運動代表隊的意願(特別是女學生)。儘管,筆者不時提醒這些具備特殊運動能力的學生,參與投入運動訓練的好處與優點,但是,似乎大部分的人,皆不會想在年輕力壯的時候,創造自己的顛峰與學習運動的技能,而且,總是要到年紀大了,身體狀況出現問題時,才會重新考慮參與運動的需要(當然,也有幾位積極投入訓練的學生,能夠分別創立全國大專乙組最佳紀錄、獲得全國比賽獎牌獎狀、或者創造自己最佳表現)。

  也有一些運動參與者,往往沒有考慮到自己的運動能力特徵與興趣喜好,卻依據親朋好友的運動參與經驗或意見,來決定參與運動的型態與項目。而且,開始參與運動後,往往將肌肉酸痛、身心疲倦、艱苦、困難、無趣……等負面的運動感受,也當成是運動訓練的一部份。在這種錯誤的運動參與經歷下,那裡會有持續參與運動的動力?除此之外,不良習慣 (抽煙、喝酒、打牌) 的養成、自我要求(動機)不高、缺乏家庭或社會助力、以及其他各項因素等,也會成為剛開始從事運動的社會大眾,無法持續與堅持下去。

  站在體育從業人員的立場來看,教育單位其實也應該反省「為什麼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十多年的體育課程教學,沒有好好教育學生如何正確的參與體育活動?沒有建立學生參與運動的習慣?」。無論如何,筆者願意再次提醒你(妳),透過以下的簡單方法,可以幫助你(妳)克服各種阻力,養成參與運動的習慣。

1.確實瞭解運動參與的必要。只有真正瞭解參與運動的效能、不運動對於健康的缺點,才會下定決心參與運動,進而享受到運動的好處。

2.收集正確的運動參與資訊。透過書籍、廣播媒體、科學報告等的協助,確實瞭解參與運動的正確資訊,以免運動參與過程,產生如何參與運動的疑問,避免在錯誤的知識與經驗下,參與體育的活動。

3.訂定適當可行的運動處方。在運動科學的基礎上,依據個人的能力、生活型態、周遭環境……等,訂定適當可行的運動處方。

4.設定簡易可行的短期目標。在簡易的身體能力檢測下,評量短期目標的實踐狀況。而且,依據身體能力的評鑑結果,修訂運動處方與短期目標,以便持續維持參與運動的正確目標與方法。

5.追尋運動的樂趣。不僅運動的過程應該在愉快的氣氛下進行,而且,也應選擇趣味性質較高、危險性較低的運動型態參與。

6.尋求家庭或團體的助力。家人或親友一起參與,或者加入適合自己的運動性社團,藉由團體的力量,協助自己持續不段的參與運動。

7.「沒時間」只是藉口。運動的效果其實是可以累計的,透過多次短暫的運動參與方式,可以有效解決「沒時間」的困境。

 共有 1 回應

回應 : 1 gladysli時間 : 2007/11/25 上午 05:48:48 From : 218.171.137.246


大家心中都有這兩個想法嗎:

1. 健康非常重要

2. 運動能提昇健康

有想法(或信念,belief)
而沒有付諸行動(行為,behavior)
再多的理論都是徒然

信念 與 行為 一致,即是誠信(integrity)

只要認為健康很重要
並且相信運動能提昇健康的人士

有誠信(即把自己的想法貫徹於行動)
規律運動才能養成吧

再者,體育教育者的身教比言教對學生的影響更具效能



  回上頁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心肺適能訓練的理論與實際

epsport-ad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粉絲團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