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9038  部落格5  


運動生理週訊 回週訊首頁

運動生理週訊運動生理週訊電子報
Online ISSN : 1814-7712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或節錄

運動常識 訓練概論 能量來源 呼吸循環 肌肉骨骼 運動體能 訓練方法
身體組成 運動營養 運動環境 運動傷害 研究方法 網站發展 相關訊息

主題:「腦內革命」的運動概念正確嗎?
發言 : scwang 時間 : 02/08/17(16:47:33) From : 140.123.5.19 分類 : 運動常識
運動生理週訊(第24期)

「腦內革命」的運動概念正確嗎?(September.17.1999)

王順正

  「腦內革命」(創意力文化出版),一本描述「維護身心健康」的日文書籍,在1996年甫翻譯發行,即榮獲金石堂票選為年度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書籍之一,電視、廣播、報紙也爭相報導。作者主要傳達的「注意飲食」、「經常保持運動」、以及「正面思考」三個內容主軸,皆以增進「腦內嗎啡」、增強身體免疫力、保持身體健康為標的。由此書受到廣大迴響的事實來看,現代人確實已愈來愈注重健康的維護。

  相反的,坊間也同時出現討論「腦內革命」內容的文章與評論,甚至還有討論「腦內革命」內容錯誤的專書出版,以便提供讀者更正確的健康知識與概念。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更曾經於1997年,舉辦有關「腦內革命」中運動概念的討論會,特別是有關「二十五歲以上的人,應避免劇烈運動的說法」,更成為研討會中的討論焦點。

  無論如何,讓每一位參與運動的社會大眾瞭解「如何運動有益健康?」,顯然比「減低運動參與可以避免身體不適!」來得重要。「腦內革命」一書中,有關「高難度運動百害而無一利」的說法,以及「成人最好的運動是走路與伸展體操」的敘述,對於瞭解運動生理反應與正確訓練步驟的人而言,根本就是「以偏蓋全」、「不均衡」的大膽建議。在此,節錄林正常博士受邀於「腦內革命2」中的評論:「從運動科學與醫學的角度看『腦內革命』」一文,希望你(妳)能夠在字裡行間體會,參與運動時的正確概念與方法。


  即使是現代的西方運動科學與醫學,在談論到「運動的方法」時,還是非常符合東方哲學思想裡頭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強調「適可而止,過之則不祥」的道理。

  雖然,我們眼睛張開所看到的媒體,經常是一些運動員纏鬥拼命的畫面,但是,這些人畢竟是少數,他們的目的,有的是賺錢營生,有的是實踐超越自我的理想,有的則是為了要完成自我,實現自己努力的目標,幾乎沒有一個競技場上的運動員是為健康而運動的。

  比較休閒性的路跑賽,或國外動輒數萬人參加的馬拉松比賽,說不定有不少的人,確實是為健康而跑。但是,有誰知道,多少人為了參加比賽,朝暮苦練,換來的卻是苦惱終身的運動傷害。又有誰知道,多少人因準備參加比賽,像燃燒的蠟燭一樣,一天一天在消耗自己的生命能量。本人雖然不至於像作者般,一味反對業餘馬拉松,不過,基於健康與安全考量,年紀稍長者,沒有優秀體能作後盾,而冒然趕時髦,參加馬拉松比賽,恐怕也是弊多於利。

  本人大致贊成春山院長認為激烈運動訓練應限於二十五歲以前,三十歲以後,代之以伸展體操或走路運動的說法。不過,不得忽略的是人的個別差異,尤其生理年齡或體能年齡,可能相差五到十歲左右,不能一概而論。過分強調運動的功效,而忽視運動方法,不強調運動訓練的合理強度,是不負責任的做法。運動時,到底什麼程度才算激烈,本書有目標心跳數的採用,此點主張完全吻合一般運動醫學單位的建議強度,春山院長特別推崇伸展體操,不過,從生理學觀點,伸展體操除可顯著的增強柔軟性外,對於肌力強化與骨質疏鬆症的預防卻是相當有限,對於心肺功能的維持與改善,效果更是微乎其微。因為心肺功能的強化,非慢跑、快走、游泳、騎車等之有氧運動無以克其功。

  科學研究早經證實經常運動的人,於享受運動的樂趣中,身體分泌令人快感的腦內嗎啡。此一事實,說明不少人為什麼風雨無阻,有如瘋子般的對運動樂此不疲的道理。

  過於激烈的運動,身體會生成活性氧,有害健康的說法,早經學者提出。同時,過於激烈的運動,因為缺氧,以致於無法燃燒脂肪,激烈運動後瞬間,免疫能力可能短暫性的降低,也是事實。凡此種種,在在顯示運動不能過分激烈的事實。作者同時指出,激烈運動後,不能立刻停止,理由是本來正順暢的血流會呈現缺氧狀態,隨後,血流之再灌流,會產生大量的活性氧。過去,運動生理學家也主張激烈運動之結束,最好慢慢地減緩強度,以免產生靜脈回流減少,造成循環系統的不適。另一理由,是激烈運動後之緩和運動,可以更快的清除運動中因為缺氧造成的乳酸(代謝產物)堆積,促進運動的快速恢復。

  缺乏適當的運動,過去僅屬心血管疾病的助長因素,現已正式被國內外的衛生醫療單位認定是造成病因的危險因素。以前醫療機構不太贊成的肌力訓練(如重量訓練),因為中年後常發生骨質疏鬆症與下背痛的流行,又重新受到肯定。春山院長以運動做為醫院患者預防與治療疾病的手段,而大力推廣是有理論根據的。本人期盼「腦內革命」,能喚起國人更加重視運動在預防醫學上的重要性。不過,國人於享受運動樂趣的同時,尚須時時留意運動強度的適當與否,因為,過於激烈的運動,可能使運動者「未受其利、先蒙其害」。


  筆者剛好在1997年,受邀到嘉義老人會與中正大學主辦的銀髮族課程中演講,當時參加研習的銀髮族們,人手一冊「腦內革命」,對於筆者有關「運動方式的選擇」、「運動強度的判定」、「每週運動次數」、以及「每次運動時間」等的建議根本就不在意,甚至有人以「腦內革命」一書的內容,反駁筆者有關肌力訓練的建議。無論如何,筆者由衷期盼,藉由此篇文章的發表與本週訊的廣為流傳,「如何運動有益健康?」的相關知識與經驗,能夠正確且確實的傳達給社會大眾。否則,每日僅見從事伸展體操與走路的運動參與方式,反而是相當奇特的社會景觀。

 共有 0 回應


  回上頁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做個有智慧的跑者

運動與健康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粉絲團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