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9042  部落格5  


運動生理週訊 回週訊首頁

運動生理週訊運動生理週訊電子報
Online ISSN : 1814-7712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或節錄

運動常識 訓練概論 能量來源 呼吸循環 肌肉骨骼 運動體能 訓練方法
身體組成 運動營養 運動環境 運動傷害 研究方法 網站發展 相關訊息

主題:體能或體適能?
發言 : scwang 時間 : 01/09/13(22:20:51) From : 140.123.5.16 分類 : 運動常識
運動生理週訊(第105期)

體能或體適能?(September.14.2001)

王順正

  「教育部體適能網站教育部體適能網站(中華民國體育學會與中原大學承辦)」指出,「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義,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動與環境(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體適能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從事體力性活動或運動皆有較佳的活力及適應能力,而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感覺。在科技進步的文明社會中,人類身體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營養攝取越來越高,工作與生活壓力和休閒時間相對增加,每個人更加感受到良好體適能和規律運動的重要性。」體適能的評量,則是透過身體質量指數、坐姿體前彎、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立定跳遠、以及八百公尺或一千六百公尺跑走的測驗,來評量7至23歲學生的身體組成、柔軟度、肌力與肌耐力、瞬發力、以及心肺耐力。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國民體能常模網站國民體能常模網站(國立體育學院承辦)」則指出,「國民體能可分為兩部份,一為與健康有關的體能(包括:心肺耐力、肌力與肌耐力、柔軟度、身體組成),另一為與運動技術有關的體能(包括:速度、協調性、敏捷性、平衡感、爆發力、反應時間)。良好的國民體能是指人的心臟、血管、肺臟及肌肉組織等都能充分發揮有效的機能,以勝任日常工作,並有餘力享受休閒娛樂生活,又足以應付突發緊急狀況的身體能力。」體能的評量則是依據「國民體能檢測實施辦法(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台八十九體委全字第○○七○一四號令發布)之規定進行檢測,透過身體質量指數、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坐姿體前彎、以及登階或跑走(女八百公尺、男一千六百公尺),評量六歲以上國民的身體組成、肌力與肌耐力、柔軟度、以及心肺耐力。

  就字面上來看,教育部所指的「體適能」與體委會所提出的「體能」都是physical fitness的中文譯名,為何會有不同翻譯,確實值得推敲。事實上,「國民教育」雜誌(1950年創刊)於1967年曾經刊登「體能測驗面面觀(常俊哲)」、1968年也曾經刊登「怎樣增進國校兒童的體能(吳萬福)」,兩篇文章都將「體能」做為研究的主題。1971年楊基榮出版的「體育測驗與統計」一書中,對於fitness是以「適應能力」來翻譯,physical fitness則翻譯成「身體適應」。1979年中華民國體育學會出版的「體育學報」第一輯,即有「體能」測驗的主題研究報告。1986年張至滿所寫的「體育測驗與評價」一書中,則將physical fitness翻譯為「體能」又稱為「體適能」或「身體適應能力」。教育部出版的「國民體育季刊(1969年創刊)」中,「體適能」的名稱則最早出現在1989年卓俊辰發表的「論全民體適能」專論文章與專刊。國際上有關physical fitness的發展,則是以1980年AAHPERD提出的「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test」為分水嶺。在1980年之前,大部分的fitness測驗內容包含「健康體能(身體組成、心肺適能、肌肉適能、柔軟度)」與「運動體能或運動適能(motor fitness)」兩大類;1980年以後,包括「YMCA physical fitness test」、「ACSM fitness test」等都以「健康體能」的各項要素為測驗內容;有關基本運動能力的測驗,則被明確的區分出來。無論如何,除了「體能」或「體適能」的名稱差異外,社會大眾似乎還應該瞭解一下測驗的實際內容與檢測方式。

  「教育部體適能護照」與「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國民體能常模網站」中有關「體適能」與「體能」名稱之外的主要差異,也是在於測驗的內容方面。首先是「立定跳遠」的測驗,出現在「體適能護照」檢測中,「國民體能」的檢測內容中則沒有。除此之外,「國民體能」檢測中,有關「跑走」檢測的規定(男一千六百公尺、女八百公尺),也與「體適能護照」的相關規定(大學女生一千六百公尺、國小男生八百公尺)不同。適用的對象方面,「體適能護照」檢測是以7至23歲的「學生」為對象,「國民體能」檢測則是以六歲以上的國民為對象。

  其實,這個「體能或體適能?」的問題,是作者先前到學校訪視時認識的國小教師所提出。最近,體委會正在進行「國民體能常模」的檢測計劃,讓學校負責「體適能護照」的老師產生檢測內容上的質疑?到底要依據「體適能護照」的檢測內容進行檢測?還是依據「國民體能檢測實施辦法」進行學童的檢測?統合「教育部」與「體委會」的兩個「體能」測驗內容,是相當重要且急需進行的工作。作者也要呼籲「體委會」要盡早出面協調「體能」檢測的相關內涵與流程,以免學校教師、學生、社會大眾被不同的「體能」檢測與實施方式所混淆,讓推展「體能」、提昇「國民體能」的真正效益,能夠在短時間內展現出來。

 共有 3 回應

回應 : 1 scwang時間 : 2001/9/13 下午 10:45:27 From : 140.123.5.16

教育部體適能網站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國民體能常模網站


回應 : 2 scwang時間 : 2001/9/15 下午 04:04:17 From : 140.123.5.17

  台灣地區國民體能有日漸下降趨勢,如何研擬對策,以期全面提昇民眾之健康體能,實已刻不容緩。國民體能常模建立,可提供一般民眾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與政府制定國家體育政策之依據,對於推展全民運動,具有關鍵性的效果。本活動將與廣播結合,廣播內容將撥出有關體能檢測專案及認識健康體能的訊息。廣播時間:中廣新聞網(AM657,九月到十月每星期一三五早上約9:45)、中央廣播電台(九月份每星期一中午12:30自由風專訪)。資料來源: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國民體能常模網站。


回應 : 3 peschool時間 : 2009/1/7 上午 08:09:06 From : 140.123.226.99

運動名詞 應採書同文
更新日期:2009/01/07 04:34 楊忠和

從事體能性活動,是人類延續生命之生存本能,這簡單的身體活動之相關術語,卻衍生諸多令人困惑的論述。喜歡運動的朋友常抱怨國內運動名詞的複雜性,尤其「適」、「體」、「能」相關字何其多。經常同一篇文章有時用「體能」、「體力」,忽然間又出現「體適能」、「適能」,看完後往往要花數倍於閱讀時間,去辨別文中出現的用語之意境,到底這些名詞有何差異?

其實,「體能」與「體適能」都由英文「Physical fitness」而來。立法院通過的「國民體育法」條文用語是「體能」,體委會也採用「體能」,1984年教育部主編的「體育大辭典」亦為「體能」,而部內公文出現的是「體(適)能」,其所屬學校則採用「體適能」,甚至許多教師更常將「健康體能」誤為「體適能」。

有趣的是,同屬行政院的兩個部會,卻出現用語不同的情形。運動從業者深感困擾與不便,更遑論一般民眾。為排除運動名詞混淆現象,部會間有必要主動積極協商、討論,使其具一致性。

體能不僅攸關生活品質,更是生存基本要素,能較有效率的執行日常活動,可免於過度疲勞,並有體力享受遊戲、娛樂、運動、休閒活動的樂趣。體能依性質和需要的不同,區分為:一、「新陳代謝體能」(Metabolic fitness),主要取決於身體活動量與均衡營養攝取兩因素,非外顯動作所能測知,要經由血壓測量及血液生化檢測得知素質,血壓、血糖與血脂肪等指數在正常範圍者,罹患慢性病的比例相對的低。

二、「健康體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是指健康有密切關係的心肺血管及肌肉組織功能。由身體組成、心肺功能、柔軟度與肌力肌耐力等,四個要素組成。

三、「競技體能」(Skill-related physical fitness),係指從事競技運動所需具備的能力。包含速度、瞬發力、敏捷性、協調性、平衡性及反應時間六個要素。

運動「名詞」概念隨著時代與社會的變遷,應與時推移,賦予新生命意涵,但也不宜隨心所欲,獨樹一幟任意為之,造成閱讀困惑。任一「譯名」均應謹慎為之,除了講究精準學術意涵及用語之信、達、雅意境外,簡明、通俗、通情達意實更重要。(作者為彰化師範大學教授、前體委會主委、台北體院校長)



  回上頁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做個有智慧的跑者

運動與健康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粉絲團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