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 會員:未登錄 登入 忘記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會員9038  部落格5  


運動生理週訊 回週訊首頁

運動生理週訊運動生理週訊電子報
Online ISSN : 1814-7712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或節錄

運動常識 訓練概論 能量來源 呼吸循環 肌肉骨骼 運動體能 訓練方法
身體組成 運動營養 運動環境 運動傷害 研究方法 網站發展 相關訊息

主題:運動與運動能力
發言 : scwang 時間 : 02/02/17(01:31:39) From : 211.74.95.208 分類 : 運動常識
運動生理週訊(第十期)

運動與運動能力(June.11.1999)

王順正

  每個學期剛開始上課時,筆者總是清楚的要求修課的學生,希望他們能夠認真參與體育課程、不要蹺課。在學期過程中,只要學生有上課狀況不佳或多次缺課不到的情形出現時,即會給予嚴重的警告,期待學生能夠確實到課。到了期末時,對於蹺課過多、上課次數不足的學生,就算是運動能力極佳,筆者總是毫不猶豫的給予 0分的評量。

  多年來,已有幾十位學生的體育成績曾被筆者評量為 0分。相反的,也有很多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特別喜歡選修筆者教授的體育課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筆者的體育成績評量標準,基本上是以「運動參與」狀況來評量,不是僅以「運動表現」為依據;學生只要每次都能來上課,認真參與體育課程的每一項活動設計,就應該獲得至少80分以上的評量。

  事實上,體育課是特別重視「運動過程」的身體活動課程,有別於以「結果」為標準的知識學習。在體育課程的身體活動過程中,養成運動能力、維護身體機能、促進身體健康、培養團隊合作概念與運動精神、學習運動知能、以及培養運動樂趣等,大部分的體育課程目標,都是必須於「體育課」執行的過程中養成,而不是以運動能力的表現來展現。

  而且,運動能力的測驗結果(例如 100公尺的測驗),並無法測驗出學生身體機能的發揮狀況,特別是運動能力好、卻沒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學生,測驗的結果往往有優於經常運動、但能力較差學生的結果。這種身體活動狀況與運動能力測驗結果不成正比的特殊現象,往往使得部分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出現逃避、放棄或不喜歡體育課程的負面反應,讓較需要運動練習的學生,反而更早放棄身體活動的學習與身體能力的養成。

  強調「運動過程」的豐富內容,才能讓學生體驗「多運動有益健康」的事實,也是「體育課」所以列為必修課程的主要精神所在。透過運動生理學的科學基礎,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發現「運動過程」重於「運動表現」的確實意義。

1.心肺功能與運動量

  人體的心肺功能優劣,通常以最大攝氧量的能力來決定。隨著人體的生長與發育,男性的最大攝氧量(單位為 ml/min/kg時)並不會隨著年齡成長,女性的最大攝氧量反而會隨著年齡下降。也就是說,人體的心肺功能,並不會隨著年齡的生長與發育而增進,甚至會有退化的現象。如果不考慮到體重的變化時,一般人在青春期以後,最大攝氧量(單位為ml/min時)即不再進步。而且,心肺功能的退化,並無法直接由人體外表的變化顯現。

  運動訓練對於最大攝氧量的效果並不顯著,僅能有約10至20%左右的增進。而且,一週臥床休息後的最大攝氧量下降率,在三週的耐力運動訓練後,仍然還無法完全彌補回來。由此可見,一個人的心肺功能優劣,僅能以是否經常從事心肺功能活動來代表,在不斷的身體活動過程中,維持呼吸循環系統的機能。

  是否經常從事心肺功能活動,通常以「運動量」的多寡來表示。「運動量」是指每週運動天數(運動頻率)、每次運動強度與每次運動時間的乘積。如果你每天進行30分鐘以上的激烈運動(如連續快跑),那麼你的運動量就接近 100%;如果每個月少於一次運動,而且每次運動時,僅進行10分鐘以內的輕鬆走路或釣魚,那麼你的運動量則接近於 0%:每天進行三十分鐘有點激烈的運動(例如慢跑或快走),運動量即可達到60%以上。

  適當的身體活動狀況,對於心肺功能的維持極為重要。教育部體適能護照,設計以 800公尺或1600公尺的跑步成績,來代表學生間的心肺功能差異狀況,其實是完全錯誤的作法。跑步測驗的結果,僅能做為學生自我比較的依據,不能成為心肺功能優劣判定的證明。

2.健康體適能與運動方式

  人體各項身體機能的維護,除了必須具備足夠的運動量以外,參與運動的方式也很重要。特別是有關健康體適能的部份,心肺適能、肌肉適能、柔軟度與身體組成等,各自獨立且互不關連的特性相當明顯。

  每天進行慢跑運動者,在肌肉適能的發展上,並不會有顯著的增進效果;而且,長期耐力運動訓練後,人體生理會有轉向利於有氧代謝發展的條件,對於瞬發、敏捷與協調要求較高的身體活動狀況,反而會有抑制的情形。

  每天進行重量訓練的健美選手,長期的肌力訓練後,對心肺功能會有負面的影響,而且,可能出現心肌肥大的缺點。僅有適當的關節與肌肉伸展活動,才可能增進身體各關節的柔軟度,每天打籃球、跑步、重量訓練,但卻不進行關節的伸展,柔軟度只會愈來愈差。

  運動訓練的特殊性,對於任何運動參與者而言,確實是相當重要的基本概念。如果,您參與運動的目的是以健康為目標,那麼,除了每天皆要進行30至60分鐘的運動以外,還必須注意運動的內容,是否確實包含,訓練柔軟度的關節伸展運動、訓練心肺功能的耐力運動(即足夠的運動量)、訓練肌肉能力的全身性肌力訓練活動、以及注意體重的變化等。運動參與過程的實際內容,對於是否能夠確實提昇身體的健康體適能來說,顯然比運動參與的時間(運動量)還重要。

3.一般運動體適能與運動

  除了身體機能的維護與健康的要求以外,大部份休閒活動參與者,仍希望適當的養成參與休閒活動(例如登山、打籃球、打網球、打高爾夫球、打保齡球等)的身體運動能力。此時,一般性的運動體適能 (協調、速度、敏捷、瞬發、反應與平衡等) 養成,就顯得與健康體適能的維護一樣重要。

  身體動作與手眼的協調、身體移動的速度、身體動作的韻律節奏、身體瞬間移動的爆發力、反應時間的縮短、身體各項靜態與動態平衡能力的養成,甚至各項休閒運動項目的運動技術學習等,都是您參與休閒活動過程中需要養成的基本運動能力。此時,除了需要每天參與運動與注意運動方式以外,通常還需要體育教師與專業運動教練的指導,以及正確的練習計劃,才有可能確實的提昇。例如網球的發球、保齡球的步伐、高爾夫球的開球等,只有每天不斷的練習,還是不足以達成優異的表現,此時,適當的評量與測驗,就顯得相當重要。


  整體而言,健康體適能的養成與身體基本能力的增進,都需要足夠的「運動過程」參與,但是,有關「運動表現」的評量,則僅對一般或專業運動體適能較具意義。如果,您參與運動是以維護健康為目的,那麼您只要注意運動量與運動方式等「運動過程」的參與狀況,基本運動能力的測驗結果,並無法正確提供相互比較的依據。這也是1600公尺跑步較快者,不一定比較健康的立論基礎。如果,您還希望確實增進參與休閒運動時的表現,適當的運動教練指導、正確的運動訓練處方、提昇基本運動能力的測驗成績,都是需要進一步考量與努力的方向。對於學生而言,運動能力的養成部份,顯然就是體育老師的責任了。

 共有 0 回應


  回上頁   發表回應
運動生理學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科學化跑步訓練
運動生理學網站 台灣高地訓練服務平台
運動生理學網站 成績預測與訓練處方
體能商(PFQ)架構圖
運動生理學網站 青少年成熟度分析
運動生理學網站 銀髮重量訓練
健康運動的方法與保健

運動與健康

大專高爾夫學刊

運動生理學網站粉絲團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