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體適能 -- 協調寄送親友
寄件者 姓名
寄件者 E-Mail
收信人 E-Mail
主題

內容

作者:吳慧君
內容:運動體適能--協調

吳慧君 博士

什麼是協調性?

  協調性(coordination)是指身體統合神經、肌肉系統以產生正確、和諧優雅的活動能力,它是身體從事運動時與運動技巧有關的體能(skill-relation fitness) ,尤其是對田徑、體操、籃球、排球、足球等運動員非常重要。

  協調能力受遺傳的影響很大。運動中的協調性可分為神經、肌肉和動覺協調三部份。神經協調是在完成動作時神經過程的興奮和抑制的相互配合和協同;肌肉協調是指肌肉適宜而合理的用力,其中包括工作肌用力的程度和用力的時間程序,而用力的程度取決於參與工作的肌肉和肌纖維的數量,用力的時間程序則是指肌肉緊張和放鬆的相互配合。動作協調性是有機體各部份在空間和時間上的相互配合,取決於本體感受所提供的信息。

  協調性雖受遺傳的影響很大,但經過後天的努力仍可提高,尤其是在肌肉和動覺的協調方面。例如,兒童、少年的協調能力主要是受遺傳的表現,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力量、速度及耐力等體能的自然增長,加上神經系統的發育,協調能力在後天也會得到發展。

影響協調性之因素

1.遺傳
  由於神經系統對協調性的影響很大,而神經協調又主要是先天的,因此,遺傳對協調性好壞的影響很大。

2.生長發展
  協調能力是人體各種機能的綜合表現。年齡的成熟,各器官機能也會隨之完善,因此,協調性也會因而改善。A.7 至14歲是發展協調能力的最有利時期;其中6至9歲是一般協調能力發展的最有利時期,9至14歲則是發展專門性的協調能力最為有利。B.13至16歲(即青春期開始後的幾年內)協調能力的發展則不太穩定,可能是由於心理及內分泌產生急劇變化所致。C.16至19歲,此時期發育趨向結束,而其他的體能要素也已得到發展,因此,可表現出極好的協調能力。

3.其他各項體能要素之發展情形
  動作技能的完成需要各項體能要素為基礎,尤其是對完成技術過程中的肌肉活動而言,直接與力量、速度、耐力、平衡等發展有關,因此,其他各項體能要素的發展過程與協調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如何培養協調能力?

1.要想培養協調能力,要解決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A.克服肌肉不合理的緊張
  肌肉不合理的緊張即「協調性緊張」,它是肌肉在收縮後不能充分放鬆而引起的。而培養良好的調節肌肉張力的能力和徹底放鬆的能力,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多加練習。

B.提高維持靜態和動態穩定性的能力
  由於很多動作均要求身體在動態中仍要保持平衡的能力,這種動態平衡的能力,不僅在動作技能訓練中可獲得,在各種的靜態平衡練習中也可提高。

C.提高「空間感覺」和動作的空間準確性
  空間感覺必須深入各專項才能適應各專項的特殊性,如「距離感覺」、田徑項目的「欄距感覺」、體操項目的「橫桿感覺」等。

2.培養協調能力可採用以下方法
A.用不習慣的姿勢開始。
B.反向完成動作(鏡面練習)。
C.改變動作的速度及節奏。
D.採用遊戲的方式使練習變複雜。
E.利用不習慣的組合,使原本已習慣的動作複雜化。
F.練習時附加重物。


協調性測驗方法

1.主試者的先前工作

  主試者必須自製測驗工具。

A.準備一張厚紙板,在紙上劃一橫線將紙區分成上下兩等分。
B.利用圓規在厚紙板上劃上六個相同大小的圓形 (所繪製的圓形直徑約3.25吋,或必須大於一般我們所飲用的汽水罐),且在左右兩邊的圓需與邊相距2.5吋。
C.完成後由右至左在圓內標記1至6的數字。
D.準備厚紙板、三瓶汽水罐(滿的)、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只碼錶。
E.將厚紙板放置在桌面上,讓受測者坐在桌前保持中間位置。
F.採用慣用手來進行測驗;假如右手為慣用手,將三瓶汽水罐放在厚紙板上並遵循下列方法進行測驗。罐1放在圓1中間,罐2放在圓3中間,罐3則放置在圓5中間。


協調能力測驗預備姿勢


2.受測者

A.測驗時,以右手指握緊汽水瓶罐,肘關節約成100∼120°(見上圖)。
B.當主試者給予開始的手勢且碼錶開始計時,汽水瓶罐則開開始輪轉,將罐1倒放在圓2內,罐2倒放在圓4內,罐3倒放在圓6內。
C.以最快速的動作輪轉這三個瓶罐兩回(見下圖),讓最後的瓶罐回復到最初的位置,才完成了此項測驗。
D.必須注意的是在測驗的過程當中,假如汽水瓶罐壓到圓的線或者超出圓形(亦即失誤),測量的結果則不算,必須從新開始,一直到沒有錯誤才算是成功的測驗結果。
E.如果受測者選擇以左手(慣用手)來測驗,就從左向右開始,此時罐 1放在圓6中間,罐2放在圓4中間,罐3則放在圓 2中間。測驗的流程則是將罐1倒放在圓5,罐2倒放在圓3,罐3倒放在圓1;如此進行兩次的輪迴,完成測驗。


協調能力測驗流程圖


建議參考文獻
林正常(1990):運動科學與訓練(增訂板,48頁)。銀禾,台北市。
延峰(1995):實用運動訓練問答(頁131-137)。浩園文化,台北市。
吳慧君(1999):運動能力的生理學評定(頁186)。師大書苑,台北市。
Hoeger WWK & Hoeger SA (1994). Principles & Labs for Physical Fitness and Wellness(pp.184-185). Morton Publishing Company.
回應者:鋒桑
內容:測驗結果是多久以內算好,多久算差ㄚ?
回應者:小石子
內容:吳老師
這個測驗好像比較像手眼協調的測驗
日本的運動能力測驗項目中
是以反覆橫跳來測量協調能力

不知老師是否可以介紹這個測驗的相關資料及測驗方法
因為國內測量協調運動能力的資料實在太少了
謝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