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體適能寄送親友
寄件者 姓名
寄件者 E-Mail
收信人 E-Mail
主題

內容

作者:scwang
內容:  一個國家民族體能與健康程度的優劣,並不宜只以奧會獎牌多寡來判斷,還須從全體國民的體能優劣來評估。各項運動競技成績的優劣,僅代表各國優秀運動員的運動表現,全體國民優異的身體運動能力,才是國力的具體展現。

  體能(physical fitness)可視為人類身心機能的 體反應,具體表現即為運動能力、工作能力、對環境的適應及對抗疾病之免疫力。體能檢測之所以引起全世界廣泛的重視,最早是肇因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徵兵體能檢測淘汰率過大,以及美國學童基本運動能力測驗結果遠不及日歐等國。為了解決美國青少年體能落後的現象,1955年艾森豪總統召集醫學、體育、運動與衛生教育專家,成立「青年體能總統委員會(President’s Cuncil on Youth Fitness)」,致力提昇美國國民的運動能力,並於1958年提出美國青年體能測驗 (AAHPER Youth Fitness Test),包括引體向上、仰臥起坐、立定跳遠、折返跑、50碼衝刺、壘球擲遠與600碼共七項,用來測驗人體的臂力、腹肌耐力、瞬發力、敏捷、速度、協調與心肺耐力等七種身體運動能力。

  後來,由於種族、文化、國別的差異,各國體能研究者,根據體能的各項要素,設計了各式各樣的檢測方式,造成研究與比較上的困難,因此國際科學會議(ICSS)遂於1964年組織了國際體能測驗標準化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hysical Fitness),以訂定體能檢測的內容與方法,作為各國進行體能檢測的參考。在健康體能被單獨提出並強調其重要性之前,國際上有關體能的檢測,主要以ICSPFT的標準為基礎。

  健康體能的強調,則是近二十年的事。1975年美國健康體育休閒舞蹈協會的測驗與評量、體適能及研究評議會的聯席委員會議,研究修訂青年適能測驗的必要性。1976年由Jackson 等人建議將體適能直接導向健康特質,建議將與健康有關的體適能(health related fitness)獨立出來。後來,健康體能測驗更是於1980年正式出爐,測量項目包括耐力跑、體脂肪百分比、計時屈膝仰臥起坐與坐姿體前彎等項目,來評量人體的心肺耐力、身體組成、腹肌耐力與柔軟度等四種身體能力。1992年美國運動醫學會出版「美國運動醫學會體能專書(ACSM Fitness Book)」,則以健康體能測驗作為體適能的評估手段,包括一英哩跑(心肺耐力)、伏地挺身(肌力與肌耐力)、坐姿體前彎(柔軟度)、身體指數(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身體組成)。因此,「健康體能」遂由原本的體能中被獨立出來,並有逐漸取而代之的趨向。

  一般來說,體能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與健康有關的「健康體能」,另一類是與運動技巧有關的「運動體能(sports related fitness)」。就健康體能而言,主要是指個人能勝任日 工作,有餘力享受休閒娛樂生活,又可應付突發緊急情況的身體能力,其具體要素主要包含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心肺耐力及體脂肪百分比等。而就運動體能而言,除了包括健康體能的五項要素之外,敏捷性、協調性、平衡感、速度、反應時間及瞬發力等要素,因為與運動能力表現的關係較為密切,所以可將之歸類於「運動體能」。

  國內方面,行政院衛生署於1991年起,開始進行台灣北區就業人口的運動量與健康體能調查,評量的項目包括身體組成(皮脂厚與腰臀圍比)、血壓、反應時間、柔軟度、握力、腹肌耐力與心肺耐力等七項,測驗的項目並不僅以健康體能為準。1997年衛生署則編印「促進國民健康體能指引」,以擴大國民健康體能的宣導。教育部體育司於1992年開始實施為期五年的「提昇國民體能計劃」,設定國中、小學生健康體能的測驗項目與調查。體委會甫一成立,更積極推動陽光健身計劃,倡導國民運動健身風氣,並正委託國立體育學院進行大規模健康體能常模制定,文化大學編印健康體能專書,以教育健康體能相關知識。

  隨著國民所得水準的提升,以及週休二日的實施,加上國內刻正積極推動健康體能計劃,因此,已有愈來愈多的國人選擇在閒暇時從事各項運動,除了藉此獲得身體的健康之外,同時也盡情的享受運動時所伴隨而來的樂趣。然而,就在體育相關單位鼓勵國民積極介入各項運動之時,對於參與各項運動所必須具備的運動體能的認知與強化,實不能有所偏廢。忽略實施運動所需之體能的宣導與強化,將使推動國民積極參與運動,提昇運動品質,充實人生的美意,難以克竟全功。

  不可諱言的,良好的運動體能是實施各項運動的基礎,一個具有良好運動體能的人,不僅可以增加其學習各項運動技巧的效率,同時更可以降低運動所導致的傷 及意外事件的發生。事實上,一個人的體能就像是智商與情緒智商一樣,是學習運動的身體能力特徵,一般人可以透過這種運動體能商數(Sports Fitness Quotient) 的檢測結果,獲得自己身體運動能力的趨向,藉以選擇適合個人的運動項目,發展自己的運動天賦。

  事實上,早在1978年教育部即曾經設立體適能體育獎章,用以評量國人的速度(100m或曲折跑)、心肺耐力 (1200m或2400m)、肌力與肌耐力(引體向上或仰臥起坐)、瞬發力(立定跳遠, 立定三次跳)與協調性(壘球擲遠或手球擲遠)等「運動體能」,後來因經費無著而胎死腹中,確實極為可惜。除此之外,國內大學聯招的運動術科考試,也在多次的修正後,現在以 100m (速度)、立定三次跳遠(瞬發力)、曲折跑(敏捷性)、壘球擲遠(協調性)與2000m跑走(心肺耐力)等運動體能測驗為標準,然而,測驗成績評量的標準並沒有建立標準化的調查。

  國防部也以仰臥起坐 (腹肌肌力與肌耐力)、折返跑(敏捷性)、引體向上(臂肌肌力與肌耐力) 與3000m跑走 (心肺耐力)四種測驗,進行國軍體能的檢測,並且訂有國軍體能測驗給分標準進行國軍人員的體能評估;國防部有關國軍人員體能的檢測,是目前國內有關實施運動體能檢測較為完整者。整體而言,運動體能的評估與測量,確實是相當重要的身體活動能力評量;如何適當的整合各項運動體能測驗,進而建立標準化的運動體能測驗模式與 模,對於運動體能的推展與應用極為重要。

  最近幾年來,我國在國民健康體能的大力推展,已獲得不錯的研究與應用成果。然而,就整體的運動體能發展來說,卻一直都還在規畫與計畫層次。加強運動體能的規劃與常模建立,將能整合國內健康體能與運動體能的研究與應用工作,建立完整的體能常模,進而達成運動體能商數的理論基礎。



回應者:李明秀
內容:scWang:
您的觀點本人極為認同與欽佩,年輕人!建議您向國科申請專案研究計畫.或相關單位申請.
回應者:楊承彥
內容:中國武術基本功效果何不研究
老是抄外國人
回應者:scwang
內容:回覆楊承彥
何來抄外國人的說法?
你的說法是對本站的誨謗!
本人提出最嚴正的抗議!

王順正
回應者:scwang
內容:----- Original Message -----
From: rubyyang0189 rubyyang0189@sinamail.com
To: scwang grcscw@ccunix.ccu.edu.tw
Cc: amtide@ksts.seed.net.tw; kon@is.com.tw;
wiselyjang@ms64.url.com.tw;alexanderyen@seed.net.tw;
tonehan@tcts1.seed.net.tw
Sent: Thursday, February 08, 2001 11:53 AM
Subject: 如此好鬥初交手就用<誨謗>字眼你文章裡盡是引用外國資料可恥
-----------------------------------------------------------------
謝謝指教
中興大學校長彭先生因為論文引用失當而下台
你「抄外國人」、「引用外國資料可恥」的說法
對一個從事學術研究的人來說是相當嚴重的指控
請提出「抄外國人」、「引用外國資料可恥」的證據

王順正

回應者:scwang
內容:主題:王遜正好鬥

發言 : 楊承彥 時間 : 01/02/09(10:05:24) From : 211.23.130.66
網友請看給部長的一封信
本人誠懇呼籲
身為運動教育工作者
不要好鬥
文章盡是英文
盡是美國資料
建議研究中國人幾千年的基本養生功
建議不要再抄外國人的資料
竟被嚴正抗議
並以法律言詞對峙
可憐運動人
原以為有新契機
怎知圈內人先幹起來
可嘆
可悲
可恥



回應 : 1 過路人 時間 : 2001/2/9 上午 11:39:18 From : 203.72.211.4
這位楊先生:
我想有幾件事情你必須了解:
一、關於健康體適能方面,這是教育部目前針對國內學生體能狀況不佳,所積極推展的工作。裡面體適能有關的內容、測驗的項目都是由教育部頒定,由各學校體育教師協助實施。體育工作是教育的一環,針對這方面提出自己研究的看法,我想這並無不妥吧!
二、國外對於健康體能方面的確研究比我們進步,我想不管只是健康體能,其他知識方面都是吧。所以引用一些國外研究資料加強自己文章的觀點,這應是符合研究倫理!不然如你說都是引用外國文獻的話,是不是國內的碩士博士論文都依你的說法來看都不合格了!
三、我看你對養生氣功那麼有興趣,建議你不彷提出自己研究的心得,提供大家參考,而不是去指責別人的不是吧。


回應 : 2 scwang 時間 : 2001/2/9 下午 12:41:08 From : 140.123.252.106
謝謝你的指教
請提出「抄外國人」、「引用外國資料可恥」的證據。不是一味的謾罵!
還有「圈內人先幹起來」是什麼意思呢?
站在學術的立場提出學術的建議與看法是內鬥,那「科學」、「體育」那裡會進步?
大家在不同的立場上一起發展體育的價值,才是每一個體育人共同的責任。
我很樂意跟你討論。
回應者:楊承彥
內容:你是該與我討論

你更該先了解為什麼
我的言論會引起你的興趣
學習創造話題
要與我談
或許我要再觀察你主持網站的能力
另外
毀謗的毀不是誨
到其他網站引起話題
再拉網友來
才能推廣體育運動
不要讓人看不起
回應者:datoe
內容: 這位楊先生,關於提到有關於我國傳統養生運動的建議
實在是非常的好...但也許你本身在運動科學這方面著墨甚少
對於你提出老是抄外國人的說法,我不甚認同,欲批評別人
請先對於這整個研究範疇有先了解,再對於我國運動研究
提出較具體性的建議
沒錯...我國傳統醫學的研究確實有待我們去開發與鑽研
但許多的名詞與意函卻不是很簡單就能夠表達的
古時候連練工十載的居士都很難有所突破
何況現行再科技發達時代,現代人注重科學實證的研究
若要在這方面有所突破,需有很有心的人花個一二十年
潛心去了解與實證,在大陸已有許多關於此方面的研究
但現今的文獻多以英文來發表,很少有研究者能夠以英文
適當的表達真正的意函,恐怕一個字用錯,就讓練功的人
"自廢武功了"...我們中國的傳統功夫,在publish這方面沒有
一完整的系統,需要時間去統整與建立,恐怕不是單單數十
位學者就能夠一蹴可機
現行參考資料,不盡然完全是美國的資料,也有先是歐洲早已
知道的事實,只是我們與美國比較親近,所以你才會認為是美國的資料.
你所提出的問題,與網站主持完全是兩碼子事,請不要在這謾罵,還給我們
一個沒有髒氣的討論空間,很期望您給我們一個較具體的建議,很建議您
多多對於運動相關的研究來涉入,說不定您未來就是養生功研究的國內權威
若有問題,歡迎您來信討論.........:)


林信甫





回應者:piggy
內容:這幾天在本版引發「抄外國人」的東西,引起熱烈討論,個人以為有人討論是一個好現象。只是楊先生似乎對於體育學術的研究尤其個人的見解,而這個生理學網站是一個提供從事身體活動或運動訓練的人,有一個較正確的觀念,希望他能深入的常來看看其他東西,或許會能更瞭解這個網站。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多多提供一些具建設性的建議。
piggy

回應者:楊承彥
內容:姑且不論中不中國
至少目前世界最先前的運動生理
在研頡亢運動
用非常簡單卻符合每一塊主運動肌肉的
極緊張
極鬆弛
狀態所進行的運動
不僅運動也兼具治療
結果我看了大部分動作
與太極拳的基本動作雷同
但僅九牛一毛
藝術學院有我運動生理的傑出教授
近二十年來要求早操用太極基本功
以減少各種傷害
他語重心長的說
我不是太極拳的專業老師
了解太極拳的不會講科學
講科學的不會推廣傳統武術
我十多年來教學生簡單的動作
讓他們真正熱身減少傷害
接著教授開出書單
運動生理的解剖基礎
要運動人至少真正了解甚麼是拉筋
甚麼是協調
如果沒記錯
他好像是姓張是紀政的某人
在貴站
發現
文字敘述太繁雜
請站長為所貼文章
分段或重點強化後轉貼宣傳
回應者:datoe
內容:真的不知道楊先生在說什麼??
讓我一時不知如何去回應!
一般說的運動治療是指受傷過後
利用運動治療的手段來促進身體的康復
期望讓選手消極性的讓運動傷害復原
積極性的讓他早日熟悉運動的感覺而回到
運動場上...
現行的研究有人是切入一點來進行,而有些
研究是以整體的運動表現來看,單看拮抗肌群
的生理表現的研究是屬於較基礎性的研究,與
運動體適能的範疇有點差距..在研究與應用上
可能需要謹慎!!
依照您的說法
那位藝術學院的傑出的運動生理學教授,想必
也做過不少關於太極拳的研究,能否告知大名
,希望也能請他寫寫關於生理學在傳統應用研
究,讓大家瞭解一下
對於您之前所謂抄襲外國的說法,本人不甚認同
希望你能小心發言,因為無端的指控對於在從事
研究的人員是一種極大的重傷。
對於你的意見,相信站長會參考,但一篇文章若
不是站長本人寫的,又如何節錄重點,且應要尊
重原作者寫作的想法。我想喜不喜歡是看個人,
若您覺得沒有時間看,也可以略過呀!!
回應者:姚承義
內容:也是回應.....
有反應,就是好事!但得先釐清問題認知的觀點,再去檢視問題,對問題才有正面的價值和意義!否則徒以學術以名,而流於攻訐,實無助體育運動之推展。
個人再三細讀此篇,覺得是一篇不錯的文章,相信對一般人,甚至對體育從業人員在相關領域的認識亦有很大的幫助,實是一佳作。以個人淺見,對提供給一般人閱讀的文章,並不需要點名出處---即使真的是引用某人著作-----但若提供,亦無不可;最大的原因,係因為這不是一篇學術著作,目的也不在昇等,而是站在推廣的立埸及目的,實無可厚非。讀者應該心存感激,感謝有一作者,花時間、花精神,系統化整理作品,讓我長進,若有疑問,應該謙虛就教,才是理性的作法。
站長,辛苦了!
回應者:楊承彥
內容:體適能
這三個字也是來自老外的Idea
Fitness
Wellness
上篇也有先進提到教育部推廣體適能的原因
基礎體能確實是國力的象徵
其實更重要的是所謂國力
所指的不就是你我身邊親友的健康
因此
才刻意強調
應該有更wellness的方法來幫助他們運動
而且運動的粉爽
粉快樂
粉...........直到nessssssssss
所以到爽的境界老外喜歡用nesssssssss
作結尾
強烈提出治療運動合併
簡單又可以讓懶得動的親朋好友都
拉拉拉拉進來
要求整理
大家動腦
何況你們是優秀運動生理家
不要冠上運動
卻讓人看了也不想動
可笑的是好心去函要求重視體適能
教育部回信比王sir還要大篇
當然廢話<政策>當中重頭到尾
壓根沒提過<運動生理>該作啥
學體育的也紛紛成為先烈
十有八九是學非所用
不要說推廣體適能
體育老師都不夠
教甚麼已不重要
不要讓學校階段就給學生傳遞
體育課不重要
就好了

張博夫教授的書不錯

教太極拳不要定義傳統
要可以nesssssssss爽才對

如果要教就教懸空凳
背靠牆
腿彎曲
狀似坐凳
膝不過腳尖

我也不是教太極更不懂養生氣功
至少類似這樣的運動讓
嘴上說很忙的親友
至少也有一點基本體能吧
加油
不要侷限視野
回應者:炮財的殺手
內容: 陽委厭:
回家常常看看生理學的書,多多運動。
少在這兒,放屁!!放屁!!放屁!!放屁!!放屁!!
浪費我們寶貴的時間。
回應者:normalin
內容:其實一開始好像無甚惡意,沒想到大家越談越遠,我贊成本土的東西也要好好的重視,發揚.可惜,運動生理學的東西,大部分源自西方,這不得不承認.大家談來談去,好像都是誤解,相當遺憾.
回應者:scwang
內容:其實呢!對於我個人的「意見」,我是沒有甚麼好回覆的!不過呢,對於網站內容的「意見」,倒是相當值得大家來討論。

我想,大部份非體育界的網友,進到這個網站來時,如果不是由「運動生理週訊」先看的話,大概反應都會與楊先生差不多。因為,他們對於「體育」與「運動」並不瞭解,大部份的人都主觀的認為就是「運動」而已啦,而且會與他以往上「體育課」的感想連結起來!

透過這樣的討論,我想,至少楊先生比較瞭解甚麼是「體適能」了。往後,進入網站的朋友,看過這樣的討論,也會比較瞭解「體適能」。而且,你也會知道,在網路上對於某個人或某些人的「言論攻擊」,並沒有任何意義。還是針對「內容」討論吧!
回應者:indy
內容:又見到意識型態作祟的例子!!
順正!!你早該不回應諸如此類「譁眾取寵」型的文章.
名詞是概念的化身,取得共識即達到目的.
倒是有關「本土化」的研究還不多,參考國外文獻-師夷之長-並不為過
回應者: r
內容:回應indy
重頭至尾
妳用的名詞
通通是譁眾取寵的語言
毫無己見
順子是不該回應
免得被妳馬後炮

何謂意識型態

師外國人之長是沒錯嗎
運動生理是一門人類學科
不能普遍以閱聽人需求在傳媒上宣傳
才是意識型態作祟
抄資料
和抄襲盜用是爭論的標的
絕非
本土
外來之爭論

indy妳想必也是被政治衝昏頭
回應者:genie
內容:我是來站上查取資料的學生…
看到了許多評論…
可是我看到的大多是無建議性的爭論…
我希望就些停止了好嗎?!
有點難過吶…互相的不了解和主觀帶來的不愉快…
真的有必要嗎??
如果真的是惡意的話,就不要再理他了…
我想他也會覺得很無奈吧?
自已的了解不能改變別人…
那就申論自已的見解就好了…不要果斷地評議了…好嗎/??




体適能的資料在貴站有很充足的解釋…
謝謝~~~~~~~~~
回應者:dolly
內容:其實我們老師剛好要我們針對「體適能對我們有什麼好處?」作說明,我真得不了解,所以,一直在找這個主題,而我並不是由運動生理週訊得知,這個網站,但我一進來看,就覺得找到好東西了,謝謝你們。
回應者:不懂的人
內容:請問回應的前輩(指導老師):

體適能項目若是用在心智障礙個案,如何評估?評估向度為何?
又訓練加強的重點又應該注意哪些部分?可否請知道的人回應告知!感激不盡
謝謝 不懂的人
回應者:阿樂
內容:你可唔可以用英文呀?

回應者:阿方
內容:這是屬於體育人的園地,需要每一個體育有心人,用每一顆真純感念的心來照顧與珍惜,今天路過此地,發現了新園地,欣喜之餘,無奈乍然發現惡人惡語的插曲,很可惜,美好的園地無端的被醜陋的莽漢給弄髒了!
王:請不要跟他一般見識,我雖然不認識你,但我支持你,我樂見你能夠像昨日青少棒中美之戰那位佬外那般,把老是自以為代表正義的混蛋丟下台!
回應者:ben
內容:我是基層體育教師
不多說 支持版主
批評很簡單
但要發表類似的文章要有真功夫



回應者:mutombo
內容: 體適能亦能舉列成一種在運動生理學中的社會化過程,
我想國人有義務瞭解其演進的歷史源由與推衍過程。從國
家國力的政策、文化差異等,到科學研究整合的結果,過
程雖相當繁雜嚴謹且在項目的標準化測驗又難以歸納或分
類;因此這些專家學者必須不斷地透過研究再研究,經過
層層把關與檢視才能將符合理想的健康因子與測驗項目,
提供給國人。所以期待政府、地方、學術教育相關等單位
共同努力推崇並建立完整的體能常模,並在規劃與實施中
達相輔相成。
感謝作者資料的提供